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正是由于索罗斯,量子基金率先发现了国防工业股的投资价值。此外,量子基金对高科技股的投资也走在了别人的前面—1979年量子基金持有M/A Com8%的股份,1980年持有博尔特-贝拉尼克-纽曼公司(Bolt Beranek & Newman)23%的股份;还分别持有化学核能企业(Chem Nuclear Enterprises)和规划研究公司(Planning Research)5.3%和3.4%的股份。 知情者认为量子基金早期的成功是和罗杰斯分不开的;他当时持有索罗斯管理公司20%的股份。索罗斯制定大的和总的投资策略,并负责交易;而罗杰斯则负责股票分析,并在选择投资国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在1979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索罗斯操纵计算机科学公司(Computer Sciences)股票价格后,他在同意判决书(Consent Decree)上签了字;1986年,他又被控越限交易并在同意判决书上签了字。其实这两次违规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进行如此复杂的操作而不违反任何管制几乎是不可能的。 1987年,索罗斯着手为其办公室引进一套新的管理团队。他安排一人和他一起做宏观经济分析,其他人则分为四个小组,其中有两个小组分别从事风险套汇和期权套利,另两个小组则分别专注于在美国和欧洲进行投资。他还计划再成立一个小组,专门负责在日本进行投资。另外,量子基金还有一个负责做空的团队:一个内部经理,其他几人则是半独立的。索罗斯的每位副手都有自己独立的“账簿”(他称之为“迷你账户”);如果索罗斯本人也看好一笔交易,那么他会扩大交易的规模。他说他的任务是,在进行每笔交易时,将其助手带到起跑线上或“扣动扳机”,而他自己则作为教练,站在线后,观察比赛规则的变化。②
![第45节:大师的投资习惯(4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52755297964.jpeg)
我对索罗斯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因为我的第一位雇主伊姆里?德?维格(Imrie de Vegh,其实也是唯一的雇主,如果不算军队的话)也是一位在伦敦受过教育的匈牙利裔经济学家;他转行做了投资,并成了投资大师。匈牙利人是一个坚强、自信的民族,曾抵御过来自不同方向的侵略者。他们的语言马扎尔语①是任何外人都不能理解的。他们以陌生人的眼光来探索世界,不带任何错觉地思考生活。和索罗斯一样,伊姆里?德?维格的经济学头脑也令他在其他许多方面游刃有余;除了管理一个投资公司,他还和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教授合作,为大型企业、行业和政府提供宏观投入产出分析;而后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投入-产出经济学之父,曾经做过索罗斯基金会理事会的理事。不管怎样,索罗斯也不想做一个“偏才”,他还要“全面出击”,例如,他曾写了一本书(使他懊恼的是,几乎没人理解他这本著作,即便是评论家)并创立他个人的基金会。实际上,他对别的慈善活动不感兴趣,也没参加任何俱乐部或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