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我曾向索罗斯提到,德?维格(其实他不适合做一个领导者)曾雄心壮志地想办一所学校,但最终失败了。“我也想试试,”索罗斯说,“那也不是我的长项。不过,和年轻人打交道是件有趣的事。” 实时实验

索罗斯的著作《金融炼金术》描述了他从1985年8月18日~1986年11月7日的交易活动。 正如我们接下来将要看到的那样,索罗斯在命名时喜欢用稀奇古怪的词语:他称他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交易为“实时实验”。这段日记是索罗斯最成功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量子基金每股资产净值② 翻了一番。 这段交易日记是从1985年8月开始记录的。它使人记起1984年里根总统连任竞选成功后—随后里根政府实施了减税政策并增加了国防开支—美元和美国股市竞相一路走高的繁荣景象。外国投资者喜欢眼前所看到的一切:美国已经下定决心和苏联对抗,而且美国经济正在高速扩张并对外来投资持欢迎态度。在外界看来,美国的情况确实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其他国家要么正受到苏联的威胁,要么由于内部原因而使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当时自信的美国吸引了全世界的过剩资本;这些资本要么光明正大地直接进入美国,要么绕道瑞士、卢森堡或拿骚① 等地。 在里根执政的早期阶段,大量外资的涌入使美元和资本市场一路上扬,刺激美国经济出现新一轮扩张,而这反过来又使更多的资金蜂拥而至,推动美元节节走高。索罗斯将这种现象称为“里根大循环”。(参看图2,他利用该图简明生动地解释了这种效应的作用过程。)通常用“泡沫”一词来形容这种经济状况;其能够维持的最迟界限是当债务成本超过我们赚钱的能力的时候。从本质看,泡沫的破灭是必然的—最迟是当偿债压力超过我们重新借债和赚钱的能力,即我们无法如期偿还债务时崩溃。不过,诸多因素都可能令泡沫提前破灭。泡沫的破灭是瞬间完成的,届时美元将大幅下挫,大量投机资本外逃。这反过来又将导致经济衰退,从而造成一种螺旋式向下的局面。 以上就是1985年8月18日索罗斯开始写这段交易日记时的大背景。量子基金的资产净值为6.47亿美元。有些读者也许会记得当时投资者担心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股市过度繁荣—同时利率水平升高—并随后崩溃;最终经济恐怕会出现一场“硬着陆”。受益于股市的繁荣,周期性股票将走强,而那些经营效益与利率水平负相关的股票将出现低迷。 在日记里,索罗斯宣称他根本不相信这种常识性推断。他认为“大循环”已经开始摇摇欲坠,因而他预期美元将走软,利率将上升,而这将导致经济出现衰退。因此他没有购买那些将在持续的繁荣中受益的周期性股票,转而购买了有可能被收购的公司的股票,以及财产保险公司的股票。这使他大获成功,这一年也是量子基金业绩最佳的年份之一。至于货币,索罗斯一直持弱美元的观点,并买进了德国马克和日元。另外,他还认为石油输出国组织将解体,因此做空了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