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创业史诗:创业中国60年(二)



 1958~1965

  狂热的“大跃进”

  创业史定位:

  从1958年至文化大革命前,在新中国的创业史上是一个“大跃进”的时代。这里的“大跃进”并不单指那场虚妄而狂热的运动,更反映了年轻的新中国在创业中亢奋而浮躁的状态。

  时代描述:

  在新中国创业史上,1958年是一个虚假的、带有强烈自残倾向的年份,对高成长的迷恋以及致命的自负,使得全国上下都陷入了空前的疯魔。

  年轻的新中国依然沉浸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初见成效的亢奋和狂热中。1958年,以“赶英超美”为目标,一场国民经济的“全面大跃进”运动开始。全国各地建起了数以十万计的小高炉,炼出的却是一炉炉没有任何用处的“海绵铁”;在广袤的中国农村,乌托邦式的人民公社诞生了,一个个虚假的粮食产量“卫星”被人为制造并释放。仅用一年的时间,一切秩序被全部打乱推翻。

  “放卫星”带来的高征收,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作用,从1959年到1961年,国民经济陡然跌入空前的萧条和低迷。三年中全国工厂关停近半,农村甚至爆发了大面积的饿死人现象。与此同时,苏联突然在1960年召回全部援华专家,与中国彻底决裂。

  内外交困,年轻的共和国在她的第十个年头遭遇到了空前的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1958~1965年的新中国创业史,也许有些浮躁,有些争议,有些单薄,然而却依然留下了一批只有在那个特殊年代才能产生的成就,而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崭新经济力量萌芽,已经在冻土下开始孕育。

  创业史记:

  当初生的创业者面对最初的成功,往往容易自负、偏执而迷失方向。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国家亦然。那是一个属于标杆与榜样的年代,那个年代中的创业,带着一种特殊的神秘与狂热,如同信仰。

  标杆年代

  1960年4月29日,四万多人聚集在黑龙江的萨尔图大草原。这年的雨季来得特别早,人们站在泥泞不堪的草地上,每个人的脸上都亢奋不已。一条巨大的横幅在空旷的草原上非常醒目——“石油大会战万人誓师大会”。

  在三年困难时期,这是最让人振奋的一个时刻,同时,在新中国的创业史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中国的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因为喷油之日非常接近共和国的十年国庆,这块新发现的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被发现后,石油工业部当即从各地抽调了7万名石油工人和转业军人会师萨尔图,展开了一场空前的大会战。工人睡在简陋的帐篷、木板房、牛棚、马厩里,日夜作战。在这支令人敬佩的石油大军中,出现了建国后最著名的工人——“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是玉门油田的一个钻井队队长。在打井的过程中,王进喜的腿被砸伤,他却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钻井队,一连7天7夜没有离开工地。这口井成为大会战后打出的第一口油井。

  王进喜打出的第二口井地处高压区,打到七百多米时突然发生了井喷,强大的高压液柱冲出井口,一场大事故眼看就要发生。要压住井喷,当时惟一的办法是往泥浆中加水泥和黄土。由于没有搅拌机,倒进去的水泥都沉在泥浆池底。就在这时,王进喜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入。经过三个多小时,井喷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钻机,王进喜身上却被碱性很大的泥浆烧起了数十个血泡。因为工作不要命,王进喜被称为“铁人”。

  大庆油田的发现成为中国创业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大大增强了中国工业的自主能力。同时,它也涌现了“铁人”王进喜这样的典型人物,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经验,成为全中国的国营企业学习的标杆。

  计划外机遇

  在那场举国的亢奋中,当一些人用清醒的眼光来观察狂热的世界,一个意外的创业机遇就此诞生。而最为珍贵的是,这种清醒的眼光第一次属于中国的草根阶层。

  1958年,为了满足大炼钢铁和搞人民公社的需要,各地农村出现了一大批社队企业,它们制造并修理农耕必需的各种农具。这些设备极其简陋、制造水平极其低下的手工作坊日后将成为乡镇企业的最早胚胎。

  上海马陆公社是当时创办队社企业的典型案例。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缓解粮食危机,2000万的城镇职工被精简回农村,他们带来了技术和办厂经验,为队社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养分。

  马陆人跟着他们学技术,到城里买机器,农机厂、锯木厂、化工厂一家家办起来。到1960年,马陆公社社办厂的产值竟占到农副工总产值的70%.

  “公社要专一化搞农业”的指示下达后,马陆的不少厂被关闭、解体、压缩规模。然而作为一个“农民富裕”的典型,马陆公社曾经不断出现在外宾访问的照片上。于是马陆人找到了一个“外宾参观需要”的理由,终于留下了一些社办厂。60年代后期,政策稍松,当地再掀工业发展高潮。

  相比马陆公社,当时广东澄海人所创办的社办厂已经更接近后来的乡镇企业,虽然他们的名字在报纸上并没有出现。而今已是一家外贸玩具厂老板的郑忠明回忆,上世纪60年代初,澄海的一些社办厂已经开始生产加工小喇叭、塑料鸭子等玩具,做一件只挣几分钱。随着订单被不断带回,越来越多的社办厂开始加入玩具加工的队伍。改革开放后,掌握了技术和销路的澄海人逐渐建起了一批玩具厂,产品现在销往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神秘的三线

  1964年5月,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做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三线建设,就是把沿海一些重要的工业企业向西部地区搬迁。此后的17年间,数以千万计的热血男女,怀着为中国国防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与生命的热情来到穷乡僻壤,蒲公英般在深山里扎下了根,“献了青春献子孙”。

  1965年春,时年37岁的汽车专家陈祖涛受命内赴三线,筹建第二汽车厂。按照当时中央对三线工厂的布局要求,即“靠山、分散、隐蔽”的六字方针,陈祖涛将厂址初步选定在湖北郧阳山区的小镇十堰。

  近百人的小镇一下子来了近20万名建设大军,吃住成了首要的问题。“我还记得当时我们每人每月只有半斤肉、4两油和28斤粮食。由于没有油,只能把盐用水冲了来煮菜。”刚开始时,建设者住的是自搭的芦席棚,还有很多人就住在老乡的猪圈旁,碰到漏雨时,有人干脆睡在老乡预备的棺材里。

  在十堰的山沟建大型汽车厂,运输面临重重困难。陈祖涛回忆,最初的物资和设备基本上都从汉江边靠人拉肩扛运过来。工地与码头之间来回要30公里,山路崎岖。

  除了建厂外,他们还要建城市。“几十万人的最低生活需求必须满足,因此除建工厂外,我们又花大力气来建学校、建商场、建医院、建公园、修马路,甚至建火葬场。”晚年的陈祖涛感慨。

 新中国创业史诗:创业中国60年(二)

  三线建设再次给了弱小的队社企业一次意外的机遇。在国家建设“大三线”的同时,各省也开始复制这种工业转移,建设起自己的“小三线”。这些工程对原料、配件的需求,催生出一批以小五金厂为主的队社企业。

  三线建设在新中国创业史上具有多重意义。然而围绕在深山中建设大型工业企业是否科学的问题,后来也引起了诸多争议。二汽的建设经过,展现了三线项目的基本特征。对这一重大工业大转移的历史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命题,或许它永远不会有共识。

  备忘录

  ●1958年,在大跃进的狂热氛围中,各地掀起大办工业的热潮。

  8月1日,第一家“人民公社”,在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乡诞生。

  ●1960年,代用食品成为生产和生活的热点。

  “鞍钢宪法”诞生,它被认为是我国对工业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极具特色的重要经验。

  4月,东北发现了大庆油田。

  ●1961年,为缓解粮食危机,国家对城镇企业中的农村职工进行大精简。16岁的鲁冠球被精简回乡,开起了自行车修理铺。

  安徽、广西等地刮起一股包产到户的“单干风”,但这场包产到户的试验,最后以被禁止而告终。

  ●     1964年,三线建设开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3037.html

更多阅读

《新中国60年语录》 新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

大换藏书屋dahuan5856 《新中国60年语录》编辑:大换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出“60年60句”专题,因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话语言说,是最鲜活的历史记忆,我们期望在寻找话语变化的小叙事中,把脉时代变迁的大意义。(绿色积极健康版)1949

新中国60年儿歌童谣的印记 儿歌童谣

引言:每个人的心中都一定会珍藏着几支不朽的歌,而其中必定有儿时的歌谣。儿童歌谣不论是由稚嫩悦耳的童音唱起,还是由老奶奶沙哑的嗓音哼出,都必定能在人们心中唤起童年的回忆与共鸣。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潺潺的小溪流,去找寻那新中国60年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60年大庆阅兵 60年大庆阅兵式

美国人拍摄的中国60年大庆阅兵元旦过后,眼看着就要过春节了,都说佳节倍思亲,打开邮箱,我收到生活在海外多年的表姐发来的邮件,她说海外华人最自豪的,就是祖国的强大!她给我发来了20多张美国人拍摄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照片。我打开看了,虽然

创业者必备九种特质 中国富豪九种创业类型大揭秘(二)

   中国富豪创业第7种类型:热血型或曰冲动型    张思民、吴志剑均属于此类。张思民尤为典型。此类创业者大多以失败告终,偶有所成者,也大多历经坎坷,并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屡经反复。底气不足或曰后劲不足是此类企业最大特征。199

声明:《新中国创业史诗:创业中国60年(二)》为网友自带煞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