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发展
不务正业还是做强之道?
记:现在服装企业纷纷多元化发展,或与国外企业合资等,有人说这是服装企业的“不务正业”,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叶:我认为这是企业在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生存手段。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服装企业并不缺资金,缺的是什么?一是研发,二是内部管理,三是市场。我们不少企业有个通病,什么事情解决不了,找市长、找书记去,不知道去找法律,这让我们很多企业吃了亏。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经营管理理念上,我们跟国际市场还差了一截,需要外援资本。所以我很赞同温州以民引外,这很科学。民营企业跟国际资本合作,跟外资企业合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仅是资本对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理念、文化、法律各方面的对接。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有了能力后,不要保守,应努力转变运营模式,向资本经营跨越。实力强的民营企业应该积极走出去,在外设立工厂,或联合国外的一些大公司,收购一些国际品牌,整合国外的资源,这也是一种“民外合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必须既要会“酿酒”,又要会吆喝,在具备好的产品、好的团队、好的品牌后,积极走出去,收购国际品牌未尝不是一种好思路。为了使引资更加有效,中外双方需要充分了解对方的状况和他们的需求,然后就如何实现共同的利益达到一致。中国并不缺乏资本,但民营企业与外国企业合作时,最好让他们在提供技术的同时,注入资金。因为,只有让他们投入资金后,他们才会把自己的利益和中方伙伴的利益实实在在地捆绑在一起,确保合资企业的成功。
资金是最直接的利益,但让外国的企业注入资金,看重的并不是资金本身,而是合作的内涵和深度,因为只有对自己的“孩子”才会全心全意地付出。所以民营企业在与“狼”共舞时,要让外国企业尽可能多地拿出与他们切身利益最紧密的东西。
民企对国内市场把握比较准,有很多优势,但走向国际时却不能将优势复制。这是由于这些企业在走向国际时,缺乏明确战略,缺乏对市场环境的足够认识,缺乏对自身的客观分析。因此民企在国际化战略中要考虑当地经济、文化、法律以及发展情况,关键要把企业优势和当地市场环境、市场需求结合,找出最佳的市场定位,复制优势。
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成功,源于练好内功,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成功将企业的优势在国际上复制。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走国际化路线。
民营企业要通过国际化创立国际品牌。“十七大”报告里关于对外开放有一个提法,即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我们过去说的只是创造自主品牌,而这次却明确提出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合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互相倾听是合资企业必须做到的。
世界500强企业或跨国公司与民营企业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实现相互之间的理解。双方需要投入很多时间,来倾听对方的意见,达成共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合资企业夏梦。意杰就非常成功。双方的目标非常相似,管理层也对这一点有非常好的理解和执行力。双方愿意相互协作,愿意倾听对方的意见。尽管有时候在文化上、在管理上都有分歧,但最终的决策都是相互妥协的结果。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做出的决策通常是最好的。
跨国公司之所以能成为跨国公司,就是在分享全球价值链的时候,没有盲目自大,充分了解本土化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达成共同的诉求点。这对我们民营企业家有很大的启发,企业管理也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