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讲述创业历程 马云、潘石屹创业历程随想



 先说马云。

  云者,空中之雾也。因气象而生。不成气候时,随清风浮动,有时万里长空无处觅影踪。成气候时,大雨磅礴、电闪雷鸣、云蒸霞蔚,万象辉生。

  这也正像马云的阿里巴巴,当国外互联网一片萧条之时,在中国国土之上,竞是无中生有,硬生生成就了一番气候。横空冒出了一个阿里巴巴,就像湛蓝的天空中,转眼之间,生出了一团洁白的云,还夹裹着道道闪烁的彩虹。

  是马云,看准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气象特征,应「势」而发,先行一步,首战决胜。赢在了中国。

  他看准的是什么?

  在马云的视野里:一边是(1)数不尽的中小企业,(2)巨大的商品销售规模,(3)庞大的推销费用  ——   一边是(1)企业看不到的分散的众多的客户;(2)众多客户无法随意选择、灿若星辰的商品。

  这就是马云站在中国经济全局高度,看到的一盘(围棋)棋局。两块分别只有一个眼的棋。中小企业和消费者。

  在中国,只有他的眼睛看到了这个「势」,他应势而动了。

  马云在这供、需两者中间仅是做了一个点,粘了一颗子——那就是阿里巴巴。

  马云的这颗子,还没有出手就被棋盘吸去了,因为它大大减小了供、需之间的交易成本。阿里巴巴是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流客观上所急需的一个理想平台,为什么阿里巴巴后来能爆炸式的发展,也正是基于此。

  他熟读了中国经济其中的这盘棋局。

  当然,路上的风雨是免不了的,马云本不是神仙。

  任何企业的成长,是兴是灭,能否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要看企业是否能在市场中找到「势」,就是投资领域。这是进入市场最关键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看准了,下来就是做点,即项目投资。

  当然风险分析、风险投资是另外意义上的一回事,我今天不谈这个问题……

  马云,高就高在,他的“阿里巴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棋局中的点睛之笔。他的点找的很准。你如何给“阿里巴巴”贴金、披彩都不过分。

 马云讲述创业历程 马云、潘石屹创业历程随想

  再说潘石屹。

  石屹,石也。实也。事业实矣。天地自然之造化也。

  建筑企业,在中国本不是新鲜玩意儿,举国上下遍地开花,数不胜数。几年来,在中国竞争激烈的建筑业中,被淘汰出局的企业多的去了,能在中国的建筑行业中,像模像样活到今天,就是阿弥陀佛的事,潘石屹能干出一个名堂来,不是他的造化大,一句话——实也。

  “大胜靠德”应该是对潘石屹最真实的描述。

  为什么在说到潘总先说到他的实。可以说“实”是成就潘总的基础。房地产行业是拼刺刀的行业,诚实的做人,踏实的做工程。不实是做不好、做不长工程的。

  每在电视上看到潘石屹,往往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玉文化联想起来,玉石的温润、和合、纯洁、坚韧,在潘总的身上表现的很全面,很突出,他圆圆光光的头,和善的笑脸,真的能让人联想到玉文化中的圆润特征。

  石屹,天造之玉石矣!

  潘总的成功,在实的前提下也谋到了势。即,看到了北京房地产的供需矛盾。

  今天北京房地产的供需矛盾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有现实的居住消费供、需矛盾;有美元贬值压力下人民币被迫贬值的国际、国内金融因素;有人们为了投资保值引发的,追加的次生供需矛盾;以及物价上涨、土地限供引发的房价上涨因素……等等非常复杂,这一切无疑成就了北京近几年的房地产销售市场红旗飘飘,形势一片大好。

  我不知道潘总准备在北京搞房地产开发之初,是否充分、清晰的预料到了后来北京的房地产会是今天的形势。但潘总确实是看到了,北京以后几年房地产发展的总趋势,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潘总的过人之处。

  就单凭潘总对北京房地产未来大趋势的判读,凭他的人格魅力,成就他今天的辉煌已经是应该的了。因为他已经身处北京房地产飞速发展的大势之中。

  今天看来,他当初从南方挥师北上,是极其明智的决定,如何肯定这一点都不过分。也可以说是以上两点,从根本上成就了潘总。

  潘总在后来几年间的商业操作,无疑是极其成功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已经站在鱼塘边,如何撒网是另一回事,当然这是很辛苦的了。

  在我的理解之中,潘总房地产经营过程的点睛之笔,无不都是由另一个大内高手,他的海归夫人来完成的。好像全地球人都知道这一点,今天我们只说潘,那夫人的成绩就不能算成是潘的功劳。呵呵,不知对否?因为我没有更多的资料可循。

  从以上我的主观视角看,马总、潘总从他们对中国经济棋局的判读,到各个主观视角谋到的势,无疑和后来的客观经济形势发展都是一致的。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正所谓:势之所至,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经济形势的判读,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和深度,不同的时间,在不同人的视觉之中,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再客观的形势判读,随时间的变化都会有变化,抓住时机做好点,是很关键的,直接关乎投资的成败,企业的兴衰存亡。

  马云的阿里巴巴,他的这个点做得好!好极!好极了!呵呵,怎么评说都不过分,但有一点是,他抓住了时机。你今天再去做一个给我看看?

  潘总今天的辉煌成就,我估计,可能是他当初所没有预料到的。后来北京的房地产形势发展变化,需要他更多的、不断的去分析和判读。

  在刺刀见红的北京房地产市场,潘总房地产中的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无不闪烁着更多的艰辛和智慧,但他的每一个点找的确实很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潘总高超的智慧和实力。

  他们两个都是,血杀的黄昏后,战场上凯旋的真英雄。

  马总、潘总都成功了。他们付出了艰辛和智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自内心的为他们的成功喝彩!

  今天,不知是谁的注意,要把马云和潘石屹硬是推到同一个 T 型台上,让他们走猫步,选秀。我们如果对他们最初投资战略选择上分析的话,无论如何,潘总都是 PK 不过马云的。

  首先,马云的阿里巴巴,填补了中国经济中,商品流通环节中结构性的一个缺失,或者说是为商品的交换,又提供了一个暂新的更便捷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市场运作中,关乎国家经济成败的一个短板,——商品交换环节。使生产商与消费者直接便宜、快捷的见了面。

  在没有增加更多自然资源消耗投入的前提下,有效的减少了商品的流通成本和推销费用,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增加了社会的就业;货比三家,让消费市场以更强大的力量,直接迫使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升级换代。而且,阿里巴巴是一棵一劳永逸,天天都在开花结果的摇钱树。这一点,是潘总所不能及的。

  此时此刻,当潘总还在为下一块地皮来源发愁的时候,也许马云正在和朋友们一起,在阿里巴巴的大树下,悠哉悠哉下着围棋呢。

  潘总当初是在北京房地产这一局部经济之中谋的势,做得点。谋到的属于战术型的势。而马云是在中国经济的全局高度,在商品市场交换这一全局角度谋的势,属于战略型的谋势。

  投资视野高度不同,决定了他们后来的发展走向完全不一样。

  我不知道潘总是否下围棋,但马云喜好围棋我听说过,马云的视野、判断视角有高度,有全局性。应该与他长期下围棋,养成的好谋势有直接的关系。

  “阿里巴巴”的这一个点,决定了马云的后续发展的一劳永逸性。只要社会还需要商品交换,阿里巴巴这一经济便宜的交易平台,永远会是人们的首选之一。

  如果说聂卫平是世界级体育类围棋大师的话,马云应该堪称为世界级经济类的围棋大师。这一比喻一点都不过分。

  而潘总的房地产,一直是在京城内外拼刺刀,而且以后还要一直的拼下去。

  因为他当初的视野,仅仅定格在了北京房地产这一狭小的经济领域,在围棋上讲,潘总仅谋到了一个角。我不知道潘总是否下围棋,但从潘总几年间的经营表现,更体现出象棋的搏杀特征。

  事实上,也许一场真正的围棋比赛,更能体现马云和潘石屹两个人的商业投资战略视野。但这不是说潘总的经济战略视野不如马云,而是说,他最初的投资领域选择,决定了他的商业运作,在国家整体经济领域的表现状态是局部的。

  也正是当初两个人谋势的选择不同,决定了今天两个人,商业的经营特征的截然不同。一个举重若轻,一个举轻若重。这并不是说马云的业绩一定会比潘总的好,以经济利益的局部量化比较,潘总的市场业绩可能会比马总好得多。潘总把工作向下布置完毕,可能比马总玩得会更开心。

  但经营特征放在一个国家经济全局的范围内考量,无疑,马云的阿里巴巴对中国经济当前、以及更长远的未来发展影响力,都会远远大于潘总本人手中的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我想这应该是客观的事实。

  他们最初的战略思维选择,决定了他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投资选手。

  以上仅就他们两个的最初战略思维进行简单的比较,而这一形式的区别也仅仅是,潘总和马总在当初,面临可能的多个选择时,每个人对项目风险评估后的最终选择不同罢了。

  毕竟,中国的房地产业蛋糕大的很,潘总再干300年也有他干不完的活。今天仅是就商业投资的战略选择,对他们后续发展的关系影响,进行理论探讨而已。

  他们都是中国商战中真的英雄。

  从两个人的具体业务看,他们实际的商业运作,都达到了顶尖的世界级的水平,即便他们的行业之间风马牛互不相及。

  当你在电视画面上,看到北京的房地产,竟然做到了像 soho 这样的程度,不能不叫人叹为观止。

  永远不懈的创新精神,是成就他们两个人的共同点。

  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中国到现在也不会有马云的阿里巴巴。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潘总的业绩,现在可能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是创新成就了未来网络经济领袖马云,是创新成就了未来房地产业领袖潘石屹。

  从思维的创新,到理论的创新,创新是成就事业的根本所在。

  从他们最初的投资战略思维不同,到共同的辉煌归宿,我们不难看出,最初的投资选择,会直接的影响到以后企业的经营状态,但如果能像潘石屹那样,德被天下,不畏艰难,一路打拼,不断的审视度势,一样能成就辉煌的未来。

  虽然会很艰难,但只要你真正的去努力!

  从这一点上来看,潘石屹更像是一个真正的沙场英雄。而马云则是靠最初投资选择的战略优势,走了捷径。这也仅仅是形式上的逻辑分析,但事实上,马云的日子并不比潘总好到哪里去。他们一样的在雨中,他们一样的在路上,坚韧不拔的意志,弃而不舍得精神,无疑是他们共同的精神特质。

  一肩担道义,一腔真情是人生的责任。风雨过后,当美丽的花环戴在他们头上的时候,他们的身影,更多的是出现在了CCTV《赢在中国》的励志现场,出现在了慈善募捐的开幕式上。

  企盼国家的复兴,激越爱心的飞扬。无不体现出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高尚的伟大思想。他们以实际的行动,向全社会,向整个世界宣示:一个用伟大文明熏陶出来的中国人崇高的形象。

  他们的行动进一步显示出,5000年优秀中华文明的生机与活力。向全世界彰显了来自于先进文化的力量。

  赤心爱国,创业自强。他们都是我们每个人的好榜样,我们每一个有志的青年人,都应该好好学习他们身上闪光的品质,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民族的辉煌,我们跟着 *** ,一起迎风雨,走在大路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2426.html

更多阅读

潘石屹 任志强 漫画 任志强、潘石屹议中国房市新政(2)

 主持人:到今年年底是什么样的?往明年全年看?  任志强:矛盾在哪?国外贷款可以按揭,中国是不能的,假如是空的,没有贷款。我觉得从现在开始到年底之前,供应量会增加50%以上,所以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比如说北京现在10万可能还要增加5万,如果

非你莫属潘石屹任志强 任志强、潘石屹议中国房市新政(1)

最具话语权的两位中国地产界人士——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与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周四的一次午餐会上,对中国政府最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给房价和房地产商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组织这次午餐会的“2005委员会”授权FT中文网发布这次

潘石屹解读地王现象:热钱只能流向楼市、股市

  本周深圳发展银行北京分行为其高端客户举办了一场小规模的“天玑财富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分别畅谈了他们对股市、楼市以及宏观经济的看法。

潘石屹:“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地盖房子

肃天水小山沟里的放牛娃,风云历练30多年后,成为京城地产“大腕”,潘石屹演绎的财富传奇,几乎就是中国社会改革进程的经典写照。这个戴着圆边眼镜的地产商,经常会冒出一些出奇制胜的点子。无论地产潮流如何,他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出牌,我

声明:《马云讲述创业历程 马云、潘石屹创业历程随想》为网友丿浅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