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老总李良光:砖堆里的魔术师



  “金砖”其实是灰青色。李良光的公司之所以被风投关注,是因为他们研发了粉煤灰蒸压砖机——这种机器能利用工业废弃物来造砖,这种砖价格低廉且不会浪费土地资源,被认为是传统红砖的最好替代品。

  每次有人来访,李良光第一件事就是把客人带到会议室去看看自己机器加工出来的砖头。那些青灰色的砖头,堆在会议室的一隅。

 海源老总李良光:砖堆里的魔术师

  来访的人顺手掂起来,把玩几下,放回去的时候,又忍不住会再看几眼。来考察的访客们都是为这些砖头而来的。他们都想弄明白:这些青灰色的砖头究竟有什么本领,能让这家生产造砖机的公司,获得资本的青睐?

  “我们的设备吃进去的是废料,吐出来的是‘金砖’。”李良光几乎每次都会这样回答。而在通往“绿金”的路上,海源还仅仅是开了个头而已。

  被逼转身

  李良光在介绍自己时,说是“长乐农民的孩子”。长乐市位于福建闽江口南岸,距离福州不远。

  1978年恢复高考后,李考上了大学,20年后,他在福州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下简称“海源”),专门为砖场生产“造金砖”的机器。

  考上大学时,李良光才16岁。学电气自动化的他,毕业后先是去了本地一家国营糖纸厂做技术员,之后调到一家建材公司,负责石材业务,后来才有了海源。

  李良光在建材公司工作的时候,“当时金刚石锯片都是从国外进口,一两个月换一次,后来自己研发出了金刚石锯片,帮公司省下一大笔钱”。在石材厂做生产技术部经理的李良光,做了两年提了副总经理,负责生产技术,1986年自己研发了金刚石锯片,效益很好。

  1988年下海时,做金刚石锯片投入不大,李良光说“注册资金是4个人凑起来的4万多块钱。做金刚石锯片投入不会很大,人也不多,开始的时候只有五六个人”。公司最初的业务是先做金刚石锯片,然后做石材机械,再是陶瓷机械,经过最初的三年市场开拓后,1991年海源将产品定位于陶瓷全自动液压机,在国内率先开发出1000吨、1600吨、2600吨、3600吨系列压机,多年来占有全国陶瓷压机1/3的市场份额。

  “我们从福建晋江开始卖,后来卖到温州,先是一年卖20台,后来慢慢增长到70台这样。我们原来的规模比较小,生产能力比较小。销售其实是慢慢滚动起来的。”

  在这段时间,李良光坦言,“我们原来在石材行业,一下跨入陶瓷行业。别人能做到7200吨(注:指最大压力),但我们做到3000多吨就做不了了。工厂场地也都受到限制,机器的压力越大设备越大,车间开始容纳不下,这让海源的发展陷入了天花板。

  在这个过程里,李良光一直在研究国家政策的导向,他的判断是,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力度的加大,墙材革新、建筑节能会得到重视,新型墙材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而国产装备水平还不高,公司在这方面或许有新的施展空间。

  为了研制新型压砖机,李良光当时做了半年的调研。当时市场上占据主要份额的还是德国进口的压机。2002年夏天,他收到一封来自河南的私人信件,上面提到德国原装的蒸压砖设备价格很高,问海源能不能做类似的产品。李良光当天就把信件丢了,但第二天他还是把信找了回来,并着手调研,这才发现这个产品存在很大市场。

  2002年11月,粉煤灰蒸压砖设备的研制成功对公司来说是一大突破。2003年第一套实验性投产;2004年12月年通过鉴定;2005年初开始批量生产。海源的业务转向做自动压砖机。

 环保价廉市场广

  2006年的时候,张立辉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来到这家公司考察,张是青云创投的合伙人之一,负责挖掘环保领域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新技术方面的项目。他原本认为“造砖能有多大市场”,但后来发现海源的卖点在于其利用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来造砖。从概念上看,这是一家利用工艺实现循环经济,可把废物变成宝的公司。

  用专业的术语来说,海源的生产线核心设备采用大吨位液压自动压机,利用电厂余气蒸压(硅钙化合反应),不掺水泥。节约能耗,生产周期短,其产品蒸压砖为新型墙体材料,为那些排灰排渣企业利废、节能、减排提供了设备条件。

  2007年,国内砖的需求是1.2万亿块。这个领域的供应长期以红砖为主流,但随着这种砖块逐渐被“驱逐”出大多数的城市,其他类型的砖块有了取代的机会。

  李良光说,砖头的类型大致有7大类。用粘土烧制而成的红砖由于烧制时会大量毁坏耕地,消耗煤炭,现在大多数城市已经禁止红砖进入施工现场,属于逐步淘汰的阶段。

  在红砖之外,其余类型的砖块,制作技术各有不同。例如有利用粉煤灰、煤渣、尾矿渣、化工渣等(以上原料的一种或数种)作为主要原料,用水泥做凝固剂,不经高温煅烧而制造的水泥砖。还有加气混凝土砖,是以硅质材料(砂、粉煤灰及含硅尾矿等)和钙质材料(石灰、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发气剂(铝粉),通过浇注成型、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

  而海源的设备生产出来的“粉煤灰蒸压砖”,则是将粉煤灰、炉渣、矿渣、电石渣等固体废弃物,利用技术体系蒸压成各种砖块。不需要加入水泥等原料。据了解,粉煤灰蒸压砖现在主要用于承重墙,因其重量轻也可作为框架结构的添充材料。

  “红砖的成本很低,具有价格优势。尽管有一些水泥制的新型墙材质量比红砖高,但由于成本很高,无法大量生产。这些因素一直制约着这个行业的发展。”李良光这样解释这些新型墙材无法批量化竞争的原因。但对于粉煤灰蒸压砖来说,李良光表示成本只在0.1元左右,砖的销售价格在0.2元左右,价格甚至比红砖还要低廉。

  不过,现在海源的市场还是以二三线市场为主,由于这些地区所需新型墙体材料与城镇有所区别,主要以承重砖类墙材为主,而且需要低廉的价格,因此,在这些市场是粉煤灰蒸压砖主要开拓的重点。

  对于二三线市场的前景,张立辉打了一个比方:如果说在已用的8000亿块砖里,红砖的使用会占据到7500亿块,剩下的500亿块是其他类型的砖的话,海源的机会就是“取代这7500亿块砖”。

  况且,8000亿已是2006年的数据,如今的市场正逐渐打开。张立辉曾经做过测算,海源接下来将有1000套机器左右的增长。这也是张所在的青云创投看中海源的原因之一。

  技术优势无对手

  和海源了解得越深,张立辉越能判断这家公司的价值所在:造砖成本具有优势的背后,是其研发技术的支撑——把固体废弃物变成砖头。

  李良光说,用这种技术,每套机器每年可以消化固体废弃物10万吨,还节约了煤。“一台机器可以节约2000多吨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粉煤灰、炉渣、矿渣的来源多种多样,其中就包括电厂。李良光说,一家电厂每年会产生200多万吨的灰。一般情况下是先要去买地堆灰,然后将工业燃料残渣填埋到土地中,对土地也造成了污染。这些钱一年要花几个亿,而且买地很困难,不容易买地去堆灰。现在砖的价格又好,所以现在电厂都愿意把灰消化掉来做砖。

  因此,海源的客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厂,主要是利用自身的废弃物做出蒸压砖;另一类则是自行收购如上固体废弃物的民营造砖公司,后者的比例“已经占了一半以上”。目前海源设备已广泛应用在电力、化工、铝业、矿产、建材等多个行业。

  “一块砖卖两毛多,但我们只要一毛的成本,一块砖可以赚一毛钱,5000万砖一年就是500万的利润,对客户来说效益还是很客观的,不要小看这些砖头。”李良光这样表示。

  关于海源与德国设备的比较,李良光表示,2005年河南一家电厂花费1200多万购买一套德国设备,运转一直不正常,后来花280万元买了海源一套设备,十几天就运转正常,产量是德国设备的3倍。原因在于国外多是用砂为原料,国内的情况不同,要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

  “在粉煤灰蒸压砖领域,海源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还没有竞争对手。”李良光说。他们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机电液一体化成型技术,而粉煤灰蒸压砖则是该核心技术在环保方面的具体应用。

  于是资本嗅到了商机。凭借环保概念和技术的优势,海源现在已经获得中比基金、华登国际与青云创投在内的总共1.2亿元的两轮投资。

  有着环保概念,有着风投的青睐,又有着技术优势,海源的发展也由此进入快车道。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2007年海源实现营业收入25131万元,净利润8175万元。200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796万元,净利润2541万元。对于一家专注于新材料,需要持续投入拓展市场的公司来说,这样的收入与利润并不高。

  资金之困仍待解

  海源每一台粉煤灰墙体砖压机的年产量在5000万块左右,按照已经销售了200套的数量来计算,已生产了100亿块砖。因此,按照1.2万亿块砖的需求来计算,海源的产量目前只占了整个市场容量的不到1%.

  但按张立辉的判断,“房地产市场对砖块的需求每年都在稳步增加”,加上政策导向,使用红砖的地区会越来越少,粉煤灰蒸压砖的使用会更为普及。

  据悉,2005年,海源销售22套;2006年销售60多套,净利润额6000万;2007年销售90多套。在吸纳了资本之后,海源预计在今后的四五年之内把年产量提高到400台以上。

  由于“受制于生产能力,虽然市场上的价格在涨,但海源交不了货”。张立辉说,资本的进入帮助其扩大规模。李良光表示,在三家基金参股以后,海源买了两百多亩地在盖厂房。“大型装备投入很大,扩大工厂有个过程”。

  在海源看来,虽然拥有这种技术的公司并不多。但市场的进入者在逐渐增加,造砖领域的设备供应商必须加快步伐。海源的计划是年底前能在国内A股上市,融资后将继续扩大工厂规模。

  尽管有风投的青睐,但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海源同样遭遇到了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资金链紧张。2007年,福建海源为了扩大产能,先后投入3亿元进行基础建设,但到了2008年,不少客户交易时间延长,致使企业库存增加,资金出现紧缺。

  李良光坦言:“企业之前一直在准备上市,但从提交申请到现在整整4个月都还没得到批复。我们还尝试过多种融资方式,但还是不能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后来,发行短期融资券成了海源融资的选择。2008年10月,海源成为福建省首家获准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中小企业,首期发行金额为4000万元。海源也是首批企业中发行额度最大的一家,李良光说这4000万元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而对于未来,李良光也表示,“我们必须提高毛利率,价格要合理,才能保证后面的服务和研发再投入,这样才能走良性循环。”

  编后:

        尽管海源只是生产制砖设备的厂家,自己并不生产所谓的“金砖”,但仍旧能受到风投的青睐,归结起来其实无外乎三点:环保概念、核心技术、庞大的红砖替换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就开始流行使用环保的墙体建材;在国内,随着对土地资源和环保概念的重视,以粉煤灰为代表的固体料物所生产的墙体材料,也开始逐渐成为一线房企的新选择。海源的个案也说明,经过前一轮IT虚热之后,即使是传统行业,只要有独特技术和新概念,它们也能成为风投关注的新重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2189.html

更多阅读

李悔之:心头滴血的数据

李悔之:心头滴血的数据搞笑2015-09-09 00:10:56昨天,有一位网友转来一篇文章,说:北大教授潘维又胡说八道,气得我要吐血,老李您写篇一章驳斥他一下吧。打开文章后,才发现是我曾看过的一篇文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在香

金庸笔下人物之李莫愁:爱与恨的交集

金庸笔下人物之李莫愁:爱与恨的交集解密女魔头李莫愁一生情史文/韩庄子者本文被推荐到新浪文化博客史话栏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转载 彭程:寻常日子里的富足——读惠特曼《典型的日子》

原文地址:彭程:寻常日子里的富足——读惠特曼《典型的日子》作者:马永波彭程:寻常日子里的富足——读惠特曼《典型的日子》 2010-11-28 | 北京日报 |说起惠特曼,眼前经常会浮现出一条奔腾不息、一泻千里的大河的画面——诗集《草叶集》

原创 李鸿章:“谤满天下”的治世能臣与“裱糊匠”

李鸿章:“谤满天下”的治世能臣与“裱糊匠”【原文刊于《粤海风》2014年第6期,有删节】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世。的确,19世纪中后期,身陷内政外交危机中的大清帝国,还能够苟延残喘半个多世纪,端赖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

声明:《海源老总李良光:砖堆里的魔术师》为网友沙漠楿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