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思想道德 中国传统的爱物道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爱物”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爱惜一切与人生存密切相关的的事物,这也是“天人合一”哲学的核心内容。本文着力探讨“爱物”道德思想的内容及其对于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启示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渗透着根深蒂固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人与万物之间是一种和谐共存的关系,那么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人自己;爱惜其他事物的生命也即是爱惜人自身的生命。相反,人不尊重和爱惜其他事物的生命,最终也会伤害到自己及子孙后代。因此,人类要想生活的幸福,就要爱惜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要爱惜自己周围的一切事物。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了中国传统的爱物道德思想。“爱物”也成为中国重要的传统道德规范之一。爱物,指的是要爱惜除了人以外的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一切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这是一种深刻而且富于远见的道德智慧,需要我们认真地体会和反思。在今天,我们有必要学习这种道德智慧,把我国固有的爱物道德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的爱物道德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尊重自然。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地和自然万物都有自己运行和变化的规律,这个规律称之为“道”。人如果遵循这个“道”,让万物按照其固有的规律生长发育而不去妨碍它们,人类的取用资源才会充足,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弊病。比如,农作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一个基本规律。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这个规律,才会丰收,有充裕的粮食可用。动物的孕育、成长,也都有固定的时节,人对它们的养育生杀在恰当的时节,就会有不绝的享用。植物也有其生长的季节规律性,人对草木的养长斩伐不失其时,也就会有良好的环境和取用不尽的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在主张尊重自然的同时,还强调要帮助自然,也就是为自然万物的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它们积极的成长发育。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多年以来,我们只讲战胜自然,实际这种做法就是主宰自然而不是帮助自然。战胜自然灾害是对的,但是违背自然规律事事都要求战胜自己就是错误的了。在这种错误的观念的指导下,人们虽然有时候可以取得对自然暂时的胜利,但迟早会受到自然的报复。

  取物以时。在中国古代,要求人们在取用外物时要有恰当的、固定的时限。在这个方面有很多伦理道德规范,而且是写在法律条文里面的。比如,古代规定,在草木正在滋长的时候不能砍伐;鱼鳖正在生育的时候不能捕捞;禽兽在孕育和生长的季节不能捕杀;昆虫没有蛰伏的时候不能以火烧田,等等。到了秋天,草木落叶,不再生长了,才能入林取材;到了农历十月中,鱼鳖肥美,才可以入河泽捕捞;农历九月末,兽类生长的旺盛期已过,才可以打猎;农历八月以后,鸟类也不再生育,才可以捕鸟。古代之所以有这些规定,是以为这样做不使禽兽鱼鳖夭死,不使草木绝长。否则就是暴殄天物,对人类没有好处。

  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在古代,人口比较稀少,河流、湖森林较多,禽兽鱼鳖成群,所以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在允许的时间内田猎。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口众多而禽兽稀少,即使是在上述所说的季节内也不能随便捕猎了。

  取用有节。古代要求人们在取用外物时要有一定的限度,有所取,有所不取。也就是要有所保留,不可以尽物而取。《吕氏春秋》中就说过,掏干胡泽而打渔,可以得鱼,但明年无鱼可打;放火烧掉猎场的林木杂草而打猎,可以得兽,但明年无兽可猎。为了保证年年有收获,今年收获时就要有所节制。

 综合素质评价思想道德 中国传统的爱物道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在这方面,传统的爱物道德规定了许多具体内容,至今还有很多参考价值。比如,对待飞鸟,不覆鸟巢,不取鸟卵,不抓黄口。对待走兽鱼鳖,不杀雌性动物,尤其不杀怀孕的动物,不猎幼兽,不把一群动物一网打尽,不满一年的猪不杀,不满一尺的鱼不取。对待草木,不该砍伐的时候不能砍伐,而且能不砍伐的就不砍伐,草木皆有生命,不能无故砍伐。物尽其用。古代要求人们珍惜自然给人类提供的生活之源,在消费时候不能浪费。古代伦理思想家认为,地力生长百物是有限度的,故人用以养生之物有盈有缩,有丰有歉。因此要节俭度日。

  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物质财富相对匮乏,人们为了很好的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实行节俭,所以也就比较容易做到物尽其用。而今天,科技和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大大提高,这就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财富是取用不尽的。因此很多人开始轻视节俭,大肆铺张浪费,甚至达到穷奢极欲的程度。这种行为丧失了中国人俭朴的传统美德,也败坏了人们的好生之德。长此以往,势必消磨人们的工作热情,蒙蔽人们的良心,也会加剧人类对于自然事物的侵害掠夺。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人类与大自然和其他生物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副和谐的大自然图景。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能力不断得到彰显,人做地球主宰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了,人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的同时忽视其它环境资源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随之人类的天敌一个接一个地被消灭,甚至整个地球都受到人类的蹂躏。也正当人沉醉在征服大自然的胜利的时候,却突然吃惊的发现:气候变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流污染、一些动植物濒临灭绝等等,生态环境严重遭到破坏,这些都是人类的人性和对自然的征服行为带来的一系列恶果,是人的强暴自然的行为最终转化成为人类自己掘墓的行为。试想我们在满足自身欲望的时候,如果想到应该“爱物”,并且时刻警醒人自身,何至于今天呢?

  人要生活下去,就要有起码的生存环境和物质资料,而生存环境被破坏了,人类也就必然要灭亡。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常识。因此,人类要想生活得幸福,就要去爱惜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要爱惜自己周围的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我们可以说,爱物就是爱我们人类自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206.html

更多阅读

谈谈对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 初中综合素质评价表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为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招生提供了符合新课程的依据,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操作载体,可以说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好事。“立足过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人员素质测评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测评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综合素质评价——学期结束的我 综合素质评价

学期结束的我(大字部分),家长评语(小字部分):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成绩优良;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一定奉献精神,不足是工学矛盾处理不够好,今后我一定发扬成绩,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小学生素质评价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粹 中国传统思想文关键词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头都在诸子百家。而诸子百家,其根本皆归于《易经》。诸子百家,都以《易》为最高经典;中国传统的一切学术,都以《易经》为思想基础。《易经》又名《易》和《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的典籍,是中国最古

声明:《综合素质评价思想道德 中国传统的爱物道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为网友学渣总比人渣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