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货币变局》
索罗斯早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之前,就预见到欧洲汇率体系具有致命伤——由于经济实力迥异及各国利益纷争,整个体系将很难保持一致,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给投机者留下天大的乘虚而入的机会。 “擒币先灭弱”,从1992年9月开始,英镑、里拉都受到投机者的攻击。英国政府从国际银行组织借贷万亿英镑应对,但这无济于事。仅索罗斯一个人就抛售了70亿美元的英镑,并购入60亿美元的马克。9月中旬,危机全面爆发,里拉即将贬值的谣言四起,9月13日,贬值7%。9月15日,索罗斯决定大量放空英镑,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下跌至2?80。英国政府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是心急如焚,为防止投机者攻击英镑,导致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低于欧洲汇率体系中的下限2?7780,下令英格兰银行购入33亿英镑来干预市场。然而,此时的英格兰银行也失去了往日的王者之气,其干预并没有力挽狂澜,英镑被逼到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悬崖边上。 走投无路之际,英国政府再次向德国求助,请求德国降低利率,被德国再一次义正词严地拒绝。求助无门,英国财政大臣拉蒙特请求首相将利率上调2%~12%。一天之内,英格兰银行两次提高利率,利率已高达15%。1992年9月15、16日,各国央行也注入上百亿英镑的资金支持,但无论是高利率还是外援,都已无济于事。9月16日,英镑与马克的比价又由前15日的1英镑兑2?78马克跌到1英镑兑2?64马克。 英镑汇率终于无可挽回地跌到2?778之下,英国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英镑保卫战最终一败涂地。 1992年9月16日,英国认输。英国首相约翰·梅杰召集内阁,大家一致同意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当天下午,筋疲力尽的诺曼·拉蒙特出现在公众面前,沉重地宣布,“今天是一个极度困难、极度动荡的一天。巨大的资金流持续地扰乱欧洲汇率机制的运作……与此同时,政府决定,只有结束我们在欧洲汇率机制中的成员国身份,才能保障英国的最佳利益。” 挣脱了欧洲货币体系的“牢笼”,英国和意大利的中央银行无须靠在“全部买入”来保卫他们的货币了。英国的利率回到原来的10%,与马克的比价降低,暂时稳定在1英镑兑2?65马克的水平。
![第36节:第三章群雄逐“币”(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32592799566.jpeg)
噩梦最终因英国退出欧洲货币汇率体系而终止,对于英镑,这是实力衰弱的耻辱记忆,而对于索罗斯,这则是一场让财富暴涨的美好之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索罗斯的惊天之举:1992年10月24日,伦敦《每日邮报》的标题是“英镑崩溃,我狂赚10亿”,其导语则是“一位国际金融家从上个月的货币危机中赚了将近10亿美元。”1992年10月26日出版的《泰晤士报》称:“索罗斯承认从英镑崩溃中赚了10亿美元,他虽有些尴尬,但无法掩盖恶作剧式的自我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