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笔者寄语:从心理学中探索人生智慧 虽然我早已知道自己进入40岁以后会是什么样子,但在年少时,我曾经认为40岁的自己会高尚很多。一踏入不惑之年,人就如同着了魔一般,逐渐对人生产生出许多感悟。40岁的我在待人处事方面变得更加宽容、大度,40岁的我正热衷于成为一个智者。然而,已然迈过40的我,却也仍会被一个风趣的笑话逗乐、仍喜欢玩耍、仍会因被忽视而勃然大怒,这些,似乎从未改变过。 原以为智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理想与现实却是如此的大相径庭。为此,我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妥协之策---使用最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智慧"。如此,我会感觉自己较之以往明智了很多。"智慧就是敢于承认自身的极限。"

这就是我给智慧下的定义。我一直坚信,智慧是以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知与不知"、"能与不能"为基础的。恪守着这一定义,我发现,现在的我分明比年轻时的我睿智了很多。我为什么会如此肯定呢?因为现在的我较之年轻时的我,更加清楚自己的极限。可读者也许并不知道,对于"极限"的感悟,与其说是"岁月"之功,莫不如说得益于我的心理学研究成果。 心理学不但可以将一个人所有的错觉与错误、傲慢与偏见、失误与误会,毫不保留地展现出来,同时,还证明了这些问题都是由我们的心灵产生出来的。我们的心灵有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这个"窗口"可以被命名为"心态"。正如窗口的朝向、大小,可以决定我们看到的世界形态一样,我们对于一个人的认识,其实就是透过"心态"这扇心灵之窗所看到的那一部分。我们一直认为,帮助自己观察世界的眼睛,向来是很客观的,却不知道,事实上人的心态已经在无形中为我们带上了有色眼镜,从而使我们的眼睛歪曲了这个世界。由于人类的内心极限受控于"心态"这个窗口,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正视这一问题时,一定要谦虚,这才是最基本的人生智慧。 自主地认清我们的心灵上的局限,从另一方面说,就是向存在于"局限"之外的、相对而言仍很陌生的"疆域"积极进发。大家知道,只要房子的任何一扇窗被挡住,我们就无法看到一个完整的外部世界。但也许你并不知道,建筑师的最大精力,就用在了开设拥有最佳视野的窗口之上。 因而,为了使自己的人生能够拥有最美丽、最幸福的风景,我们一定要努力为自己开设一扇最好的窗口。读者一定要认清一点---以怎样的目光去观察世界,以怎样的心态去接近世界,将决定我们能够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以最佳心态来装备自己的人生" ---这份信念,才是我们培养人生智慧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