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1)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第3章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

  心理学家将"自我"称之为"独裁政权"。

 第6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1)
  我们无法阻挡自己通过各种手段去认识世界,可是,智慧要求我们,在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创造的极限面前,要将谦虚进行到底。

  数年前,有一个名为《传播见闻录》的节目,一直颇受观众喜爱。此节目是这样的,主持人首先会请一位小朋友以儿童的视角去解释某种事物,然后让参加节目的艺人们分组猜测儿童解释的是什么。由于目标事物是从儿童视角被做出诠释的,所以艺人们若想准确猜出答案并不容易。下面,我就为大家列举几个曾在《传播见闻录》中出现过的问题,读者们不妨一同去猜测一下。

  1)"妈妈会吓一跳,爸爸会按下去。"→(?)

  2)"一旦他走了,我就会挨训。"→(?)

  3)"我得到100分时,爸爸妈妈会说这句话。"→(?)

  4)"没有这个唱不了歌。"→(?)

  5)"这个东西老是在晃荡。"→(?)

  此节目备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对待同样的事物,儿童和大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心态。看到那些大人因心态长期以来被惯性思维所驯化,在这些无厘头解释面前手足无措的搞笑模样,确实会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而更加有趣的是,在节目进行中,主持人只将正确答案展示给观众。当观众知道答案以后,再去看那些一头雾水的艺人们,就会感觉他们的样子异常搞笑,甚至忍不住想要数落他们两句--明明已经给了那么多提示,怎么还答不上来?事实上,这是因为我们(观众)已经知道了答案,所以才会觉得这些提示非常清晰,并且有可能会认为,即使不知道答案,自己也能依据提示猜出一两个来。

  那么,在看到上述提示以后,读者朋友猜出答案来了吗?我们不妨去看看自己到底猜对了几个。

  1)"妈妈会吓一跳,爸爸会按下去。"→(蟑螂)

  2)"一旦他走了,我就会挨训。"→(客人)

  3)"我得到100分时,爸爸妈妈会说这句话。"→(真的吗?)

  4)"没有这个唱不了歌。"→(预备-起)

  5)"这个东西老是在晃荡。"→(爸爸的大肚子)

  当我们得知答案以后,再去看这些提示,是不是感觉很贴切呢?

  自我中心性

  美国耶鲁大学史端博教授认为,愚蠢的第一表现就是"自我中心性"。而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进行的实验,则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是多么的以"自我"为中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1949.html

更多阅读

第14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9)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描述他人时,我们倾向于针对对方性格、信念这种内在因素,去做说明;但轮到自己时,我们就会使用情境因素来解释自身行为。[7]例如,"你"没有守约,就是因为你没有责任感,但"我"迟到则是因为塞车

第13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8)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实验结果表明,人们普遍认为,自己了解对方的用时,一定会少于对方了解自己所需花费的时间。也就是说,站在"我"的立场上看,别人是一个"单纯的存在"、是短时间内就可以了解的;而"我",则是一

第12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7)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季洛维奇教授在实验中,要求一名学生身穿印有曼尼洛头像的T恤,进入有4-6名学生在做实验的实验室。在此停留片刻以后,教授让这名学生猜测,他在实验室见过的几名学生中,有几人会注意到他

第11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6)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例如,某人某日清晨突然发现洗发精已经用尽,无奈之下他只能以香皂代之,随后便匆匆赶往公司上班。这种情况下,虽然公司没有任何一位同事察觉到此事,但他却自己发牢骚说"badhairday",即典

第10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5)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2)这个词能表现出乔治·布什总统的品行吗?  3)这个词是大写的吗?  4)这个词是Rude(粗野的、粗鲁的、无礼的)的同义词吗?  如果你表示同意,就按"P",如果不同

声明:《第6节:以自己为中心的心态(1)》为网友疯子的梦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