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薄弱,而是我们在制订未来计划之初,严重受到了"现在意志"的影响。如果未来计划为"现在意志"所左右,那么我们就会只注重自己的主观意志及心态,认为坚强的意志、火热的激情、思想准备、对于过错的认识、对于"这次肯定会有所不同"的确信等"现在意志",必将一直持续下去,同时断定,现在不存在的东西,将来必然也不会存在。所以,过度疲劳、旅行、亲友的死亡、天气变化、必须要看的电影、与异性朋友之间的矛盾等无法预料、妨碍我们实践的因素,在我们憧憬未来之时,就不会被列入考虑之中。这与我们驾车驶入隧道时,只能看到隧道内部情况,而无法目睹外界状况的原理如出一辙。 如果在预测未来之时,不想犯主观性错误(只考虑存在于自己内心的现在意志),我们就必须拥有能够考虑到各种因素的智慧,如现在虽不存在,但未来或许会存在的各类状况等。在做业务的时候,对于那些"乐观主义者(计划制定得过分乐观)"的话语,我们必须先挤出一点水分,为自己留下一份余地。 难以预测的"明日感情" 我们现在的选择与判断,针对的都是未来将要享受的事物。例如,在周三预定周五晚要看的电影;春季预定暑期的休假地;小时候预测并决定将来的职业;甚至死前还要定好死后的葬礼怎样举 行,等等。 因此,以某种角度去衡量,可以说,我们的人生质量取决于我们预测未来的准确性。但令人懊恼的是,这方面的研究反复证明,我们对于未来的预测往往是不准确的。 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假设有一个人中午刚刚吃过大酱汤(此人最喜欢吃的就是大酱汤),这时我们让他预定第二天的午餐食谱,他还会不会选择大酱汤呢?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概率非常之小。因为他会感觉"如果明天还吃大酱汤一定很‘腻‘",为了追求人生的妙趣--多样性,他有可能会点意大利面或是炒饭。 但据研究表明,如果第二天该人继续吃大酱汤,这时他的满足感才是最大的。这是因为在第二天中午以前,我们还需要吃两顿饭(今晚晚餐与明早早餐),所以即使翌日午餐依旧是大酱汤,也算不上是连续吃着同样的食物。可为什么人们不去选择能够带给自己最大满足的项目呢?其原因在于,我们无法正确评估未来的时间。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无法正确预算未来的24小时。我们的预算会使今、明两日间的24小时缩水,会让人感觉它非常的"短"。这是因为我们在想象的过程中,将未来24小时内发生的很多事情,都不由自主地排除掉了,这种情况下,大家就会感觉今、明两日的午餐像是连在一起的一般,为了不使自己连续吃着相同的食物,所以人们很自然地做出了其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