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每逢节日或父母的生日,最令人为之苦恼的事情就是--这次该送什么礼物呢?除非父母事先告知我们自己想要什么,否则子女们无一例外地,都会为此大费脑筋。这时人们也许都在想"送什么才能既让他喜欢,又与上次不重样呢?"就这样,人们在买新年礼物的时候,总是希望准备有别于中秋的物品,送圣诞礼物或生日礼物的时候同样如此。 尽管春节与中秋之间,已然相隔5个月之久,但在我们脑海中,它就像连续发生的一样。所以我们会认定"上次中秋已经送了排骨,如果这次还送,人家一定会感到腻"。事实上,两个节日间距数月,父母是不会像子女想象中那样,对相同礼物感到厌烦的。在那几个月中,父母身上发生了多少事?又吃了多少种食物呢?在我们的意识中,排骨似乎是在连着顿吃,可要知道,那已经是6个月以前的事情了。
![第26节:现在的心态--歪曲过去和未来的理由(1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31152607761.jpeg)
心理免疫系统 在我们预测未来时,能够产生作用的不仅是现存因素,那些此时并不存在的因素同样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在这种因素中,占据绝对地位的就是,面对否定事件时启动的心理免疫系统。事实上,正如身患疾病时,身体为了自我保护会启动免疫系统一样,在我们的心理中,其实也存在着一种免疫系统。一旦我们受到强大压力的侵扰,这种心理免疫系统就会高速转动起来,随之给予我们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够独自解决问题的力量。但是,在尚未达到那种状态的时候,我们往往只会考虑未来可能受到的压力,却不会想到有心理免疫系统为我们撑腰,所以经常会过高地估算消极事件所带来的冲击。 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与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吉姆·威尔森,是"情感预见"这一研究领域的佼佼者。这两位教授在实验中要求参与者预测,倘若自己现在与恋人分手,那么"悲惨生活"将会持续多久。同时,他们又以真正的失恋者为实验对象,让对方报告,自己现在有多幸福或是有多悲惨。结果表明,想象分手的人们一致预测到,自己的"悲惨生活"必将持续很长时间,但事实上,真正经历分手打击的人,他们找回快乐的用时,要比想象者预测的时间短很多。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在于,一旦我们身受失恋打击,心理免疫系统就会自动展开各种活动。它首先会促使我们在心中指责对方,接下来又会引导我们安慰自己"自始至终与她就毫无缘分可言",甚至还会告诉我们"这只是为了遇到更好的缘分而必须经历的过程"。不仅如此,为了尽快治愈失恋所带来的创伤,有的人会投身宗教、有的人会重新培养兴趣、有些人会大胆地改变自己的发型,而这一切都源于心理免疫系统的卓越活动。这些行为虽然会令人感到些许意外,但借此,我们确实能够从失恋的阴霾中很快脱离出来。不过此时此刻,我们在预想中并没有将心理免疫系统的存在及其活动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