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选择的岔路口 以下状况里,你会在A和B中选择哪一项呢? 【状况1】假设,你有了100万韩元的收入。 A:确保能收另外附加的50万韩元。 B:扔硬币,出现正面就会再多收100万韩元,出现反面则一 分也不能多收。 虽然少点可是要确保多收50万韩元呢?还是,虽然概率只有一半,但甘受一分也不能多收到的风险,挑战附加收入的100万韩元呢? 现在来看第二种状况。 【状况2】假设,有了200万韩元的收入。 A:无条件地拿出来50万韩元。

B:扔硬币,出现正面就需拿出100万韩元,出背面一分也不 用拿出来。 在状况2中,你会选择哪一项呢?无条件拿出50万韩元?还是,虽然概率只有一半,一不小心就会被罚100万韩元,但仍坚持挑战一分也不出的可能性呢? 如果使用"状况心态"进行分析你就会知道,【状况1】与【状况2】其实并没有任何差异。在【状况1】中,如果你选择的是A,那么你的最终状况就是--获得实实在在的150万韩元;而如果选择了B,则有50%的几率使钱最终变作150万韩元。【状况2】也是一样,选择A你的最终状况为--拿到实实在在的150万韩元;选择B,有50%的几率最终获得150万韩元。由选择结果来看,【状况1】与【状况2】完全一样。因此,以"状态标准"来看世界的话,这两种状况下的选择也只能是相同的。 但是,若以"变化心态"来看世界,【状况1】与【状况2】之间又存在着决定性的区别。【状况1】的变化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钱,也就是在以"获利"的观点看待问题;而【状况2】的变化则是在现有基础上减少钱,也就是在以"损失"的观点看待问题。 卡尼曼教授与特沃斯基教授有关"风险决策行为"的前景理论表示:人在面临获利时,往往会小心翼翼,选择既安全又保守的对策,不愿去冒风险;[1]但在面对损失时,人人又都成了冒险家,往往会放弃安全、保守的对策。由此可见,在上述问题中,【状况1】与【状况2】相比,前者选择A的比率明显要更大。两位研究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框架效应(Framingeffect)"。可以说,这是一次使心态的重要性获得学界认知的历史性研究。 由此研究可以看出,我们的冒险性选择或是保守性选择,客观上并不是最佳之举,而是受到了心态的一定影响的。因此,当我们犹豫在两个方案中该选哪一项之前,请首先确认一个问题--你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获利还是为了避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