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损失心态和获利心态 假设在某一商店购买一件物品,如果用现金结账只收1万韩元,而刷信用卡则收1.1万韩元。如果你是这家店的老板,你会怎样让客人明白这1000韩元的差异呢?请在以下两种方法中任选其一: 1)用现金购买时,优惠1000韩元。2)用信用卡购买时,附加1000韩元。 1)与2)的状况是相同的。但1)会给予消费者一种"获利心态"--用现金结账会有优惠;而2)给予消费者的则是一种"损失心态"--用信用卡刷卡会产生附加费用。如果是理性、完美的人,因为两种状态是相同的,所以无论在哪种情形下,他或许都会做出相同的选择。然而大部分人却并非如此,在1)与2)这两种情形下,他们会更多地选择用现金购买。 这是因为,与同等既得利益所带来的满足相比,相同损失所造成的冲击会更大。据卡尼曼教授研究,损失所产生的影响力在获利的2.5倍以上,心理学上将其称为"损失厌恶感(lossaversion)"。据此可知,使用信用卡时带来的1000韩元损失,与用现金购物优惠1000韩元带来的喜悦相比,前者的刺激性会更大,所以人们自然要避开前者。
![第41节:变化的心态,决定经济抉择的力量(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5230937013876.jpeg)
在曾经风靡一时的美国电视连续剧《欲望城市》(Sexandthecity)中,主人公凯利是个十足的皮鞋狂,且又对品牌皮鞋--莫罗·伯拉尼克尤为热衷。一次,他在拜访朋友后,丢失了刚买不久、价值485美元的皮鞋,朋友得知此事后声言要赔偿给他,但当其听到鞋价为485美元时,反而责备凯利粗心大意、恣意浪费,并就此拒绝了赔偿。于是,凯利发挥了自己特有的才华。他骗朋友说自己将要结婚,并派送了结婚礼物购物单(在美国,新郎、新娘将特定店中的物品列成一张单子,前来道贺的人要购买其中一项作为结婚红包,这算作是一种惯例)。凯利列出的礼物自然是莫罗·伯拉尼克皮鞋,而朋友也就不得不买给他了。 我们对于皮鞋的执著虽不及凯利那般,但同样也无法割舍对于皮鞋的热爱。在百货店里买鞋的时候还感觉皮鞋舒适异常,可第二天刚穿不久脚后跟就开始发疼,此时此刻,我们一般会采取以下的愚蠢行为: 1)越贵的皮鞋越能忍住疼痛,勉强也要穿出去。- 2)因为不合适所以决定不再穿,可是越贵的皮鞋越舍不得扔掉。 从芝加哥大学泰勒教授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损失或浪费其实存在着极其强烈的嫌恶感。下面我就为读者再举一个有趣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