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富豪的西安生活:买房时给我也捎两套



陕北富豪:来西安更懂生活开始想报MBA扎根西安

  想上MBA课程,为企业长远发展作准备除了搞煤矿盖楼房,能否进军高科技领域

  他们在家乡或朋友面前爱显摆露富,却对媒体过分敏感,甚至抵触至极。

  他们“个性”的财富消费故事,已经成为街头巷尾许多西安市民酒足饭饱后的谈资。

  他们个性大开大合,经历丰富而跌宕,笑中带泪。

  他们就是那些近些年因煤和油暴富起来,但一直在社会公众视野“隐匿”的陕北富豪。

  他们如何走出陕北,并扎根西安?他们在西安怎样投资?怎样生活?这么多年来,他们的人生故事,在西安悄然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低调到“神秘”采访屡遭“放鸽子”

  (记者付出诸多努力,屡次约见他们,可拒绝率达90%;约见过程中,遭遇“放鸽子”的情况呈常态;约到后,简短交谈,对方以完全封闭的状态跟你说话。)

  “我无法确定或安排明天的时间……随时电话吧。”这是记者约采陕北富豪过程中,被回应的最多的话。

  一听是媒体,对方说话极简。“您所在单位附近站牌名是什么?”“不知道,我从来没有坐过公交。”“噢,老板都自驾?”“不,我都是走路。”感知到电话那头那股言语的认真劲,让人不敢怀疑对方是在开玩笑。6月29日,记者终于如约来到西安伟丰花园冯雄(化名)所在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位二十几岁的“老板”。又等待半个小时后,得以面对面跟他说上了话。

  约好与记者7月5日电话确定见面时间的薛总,当天又临时变卦了,理由是“不方便接受采访”;另外一位陈总,刚确认是记者的来电后,直接挂了电话;“张总7月5日回西安,6日去加拿大,没时间接受采访……20天后再说吧”……

  将手机来电设置为移动“小秘书”的M总,7月6日终于给记者回了电话。“我现在在办公室,你立即过来”。当记者辗转打出租车奔赴M总办公室,却被公司前台告知:M总刚刚离开单位,出去了。

  从事房地产开发的M总,也是陕北富豪代表之一,开发的商业地产项目在西安甚至陕西也小有名气。其办公室,就毗邻正开发项目售楼处。记者只能在这间古色古香的办公室里,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看着脚手架上工人们在紧张地忙碌;听着工地上的嘈杂声在这件豪华的办公室里回荡。

  也曾穷怕了“放干了的面包香味”难忘怀

  (陕北富豪,曾贫穷、困顿过,如今回忆着,他们还唏嘘不已。穷怕了。穷则思变。)

  在清冽鲜橙味茶香的萦绕下,富豪李冬(化名)打开了话匣子。坐在自己拥有的这家西安酒店里,向记者娓娓道来那些关乎自己,或无关自己的往昔,他显得沉稳而静谧。倒是一些人和事,令听者唏嘘不已。

  陕北榆林有南六县、北六县之分,大家熟知的神木、府谷、定边、靖边等富含能源的县城多聚集在北六县。其中子洲则是南六县之一,没有油,也没有煤。李冬就在子洲长大。在大多数孩子准备上大学的那个年龄,李冬步入社会并开始涉足煤、油。

  1992年左右,李冬开始从“运油”做起。简单说,就是拉油!拉一趟1万元的油,赚1000-2000元,即获得10-20%的利润。当然这是指情况顺利的时候,万一碰到运气差,装了一车水分超标的油,就砸自己手里了。

  讲起当年如何“测评”油质的情景,李冬仿佛又回到过去,当时没有专业技术测探,主要凭自身经验和胆识去辨别油质好坏:用手抓点油,两个手指捻一捻,凭触觉感知水分大小!

  而成就他人生“第一桶金”的是,2004年他在府谷买的煤矿,当时主要为了给自己的焦化厂提供原煤。2005年3月卖了该煤矿,间隔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煤矿从880万升值到2900万。

  直到今天,他还难掩兴奋,对记者说,前阵子听说该煤矿又被别人转让了:这次是8.6亿!当问到是否后悔自己没将该煤矿持有到2009年时,他很轻松地回答说“无怨无悔”。他深知,并不是每个人在油、煤行业,都能碰上好“运气”。

  在这行,成功者多,失败者也多。李冬回忆说,当时打油井风险很大。由于油层土质的差异,靖边打口油井需要成本100万元,定边则需300万元。“其中钻井环节,需100万元;接下来压炼、囤积需200万元。往往投下100万,还不能确定是否能打出油来。而投资者一般不懂行,全凭胆略来决策。

  说起当年的穷,李冬颇有感触,“记得我姐从西安回家,带给我们一块面包,也就现在的汉堡大小,放在家里好几天,都干了,可是那香味,还是让人难以忘怀!”

 “贵的就是好的”买后也说不上来品牌的名字

  (在陕北富豪中,有的出手阔绰、一掷千金,甚至有“炫富”之嫌;有的账上有亿万资金,但手头却很“抠门”,甚至一毛不拔。)

  他们花销主要分布在买奢侈品、豪华轿车,以及购房置业上面,另外旅游、留学是小头。还有部分资金走了典当行。“走进世纪金花,即使你穿着一般,但若能操上几句陕北腔,那么营业员看你的眼神都会不一样。”西安媒体行业的一位时尚达人如此介绍陕北富豪的消费能力。7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被称作西安奢侈品出没地的中大国际。比起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里奢侈品种类数量并不“显赫”,只有三层楼是卖场。但像其他所有兜售奢侈品之地一样,这里同样“人迹寥寥”。

  这时,俩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吸引了记者。不到一小时工夫,仅在一家店就消费将近3万元——两条皮带,两双鞋子;其中一条皮带一万三千八百元。刘姓先生一人划卡买单,记者确认他们来自延安吴起县——陕北石油县之一。买奢侈品的时候,他们对品牌本身并没更多认知,买后也说不上来品牌的名字,只认为贵的就是好的。另一拨在某家奢侈品牌店问询的陕北人让记者驻足,里面店员满脸热情地介绍:这只包包是麻质纤维的,表面很有质感,背上后舒适并赚足品位。这位男顾客的回应令人咂舌:“有啥好看的嘛……跟打过农药似的。”

  实际上,出手阔绰的震撼故事,在陕北富豪里不在少数。诸如豪赌,一晚上输掉上百万、千万,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并不是所有陕北富豪都出手阔绰,一掷千金”。一位赵姓陕北亿万富翁,在当地却背着“很啬气”(吝啬)的名声。

  “赵吃一份16元的‘榆林大烩菜’,吃不完就打包回去。远亲近邻有难的时候,赵也不帮帮别人,只把钱存在银行……”

  “后来赵得了癌症……人死了,财富也带不走,留下亿万资金供儿子们挥霍着,留下辆宾利豪华轿车供周遭人‘眼热’”。甚至至今,当地人讲起这些,仍不忘总结一句:“赵这人活着时,太啬气!”

  不过,乐于慈善也成为不少陕北富豪的生活方式之一。如陕北富豪高乃则以2890万元的捐赠额登上2008胡润慈善榜,同时也是该次唯一上榜陕西富豪。

  开始想报MBA了“来西安,我才更懂得生活”

  (尽管报MBA的不多,但显然,这些富豪已经开始重视教育了。)

  “只要走出来的,比如扎根西安的陕北富豪,各方面素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位接触陕北富豪较多的学者感慨说。

  事实上这几年,陕北富豪一直是“学中干,干中学”。2006年李冬将业务从陕北延伸到西安。“这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他说:“从管理、经营思路,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关键更懂得生活了”。

  在理论教育上,也有了强烈的意识。在西安各大经济管理论坛上,不乏闪现着陕北富豪的影子。关于自己,李冬遗憾地讲,“前两天出差,结果把报名交大EMBA的事情给错过了。”

  “西安榆林商会曾组织了一次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的专题演讲——《金融危机与未来中国30年经济发展前景》,说起来并不是什么具体的经营技巧,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宏观的理论思考,但几乎全部的200多会员都来参加了,此后还专门开会讨论学习心得。”商会办公室尤北海曾如此介绍。“他们学习的认真劲,比在校园里的学生还要强。”西北大学的卢山冰教授刚刚从陕北神木回来,谈起这些陕北富豪的学习,卢山冰颇为赞赏。“实际上,这样的学习也是为他们自身、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准备。”

  购房特“豪情”“到西安买房?给我也捎两套”

  (手头有大量现金流的陕北富豪,“短平快”项目是他们首当其冲的投资对象,诸如“购房置业”。“你要去西安买房?那就给我也捎上两套吧。”这是西安房地产界流传甚广的陕北富豪买房时的经典对白。)

  购房置业,是陕北富豪最主要的花销了。关于他们在西安买房的“豪情”故事,更在市民间流传不断。

  对普通人来说,请别人给自己捎一部手机或者一台家电,在周遭是常事;可若买房子,那还得掂量一下,毕竟投资不小、环境地段也得瞧瞧;但这在陕北富豪看来,或许再正常不过。

  “你要去西安买房?那就给我也捎上两套吧。”这是西安房地产界流传甚广的陕北富豪买房时的经典对白。李冬自己就曾经历了这样一档子事情,“有一次,我给自己看好了一套房子,准备付钱时,手机突然响了,有一个朋友打电话,问我干嘛呢,我说在买房子呢,环境还不错。结果,人家直接就说了一句,给我带两套,只好又另外给朋友顺便挑了两栋房子。”“可是等我回来,售楼小姐很抱歉地说,我原先挑的房子已经被别人买下了。人家买了整幢楼的5层—11层,也是一个陕北人。我只好另外选了一户,到现在我还经常路过我原先看好的房子。”李冬笑着说道。“有钱之后,物流、商贸的活一时做不来,大家就忙着置地、买房。”谈到西安人印象当中陕北富豪的购房置业,从事装修行业的陕北富豪张平(化名)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实际上,陕北人比较抱团,性格上又比较大大咧咧,一说买房,甚至往往一下子买好几栋楼。

 陕北富豪的西安生活:买房时给我也捎两套

  张平的说法,其实就是所谓的“陕北购房团”。这在陕西房地产界有着很传奇的色彩,不计较价格、扎堆买房是他们买房的普遍特点。曾经,一位陕北“油王”在紫薇城市花园一次买了10套房子,回去后不够分,又在紫薇田园都市买了一栋楼的整个单元,成为“紫薇”第一个凭消费拿到“钻石卡”的客户,这也是西安置业顾问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故事。

  其实,包括购房置业,来西安做地产开发的“陕北老板”也很多。双翼石化的高云峰投资开发了西安西大街的时代盛典大厦,这该是陕北人中最早涉足西安房地产的大手笔。而今,位于西安高新区的“东方米兰”项目,又成了陕北富豪介入西安地产新的代表之一。

  发迹除了煤、油他们身上还有股“劲儿”

  (不管是以能源起家的,还是学成下海的,陕北富豪身上有股冲劲儿,有股拼劲儿,有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儿。以致他们总敢想敢做,经得起跌宕起伏的滚打。)“不要妖魔化我们,也不要标签化我们。不要只看到我们今日人面前的成功,而看不到我们在人背后努力拼搏付出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陕北那么多人,为什么他们富了?陕北富豪的成功,在记者访谈中,被归因最多的是陕北人的性格特质。

  富豪佘阳(化名)讲起保龄球来,津津有味。他是打保龄的好手,可连着打26局,每次都打200分以上。打保龄好,是因为小时候打石头、玻璃球,弹弓打麻雀,皆可圈可点。判断力好,专注、执著——他居然发现,其中原理,与做企业有异曲同工之妙!

  身着舒适休闲装的佘阳,一副谦和的眼镜恰到好处地架在鼻梁上,跟大多陕北富豪所走的路子有所不同,他的起家与煤、油没任何关联。他对自己的履历如数家珍:学成之后,进入公职,后选择辞职下海。他形象地将自己从事的新能源说成“将水燃烧”的行当。

  佘阳谈起陕北人,经常举例说,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关中的人们往往有份令陕北人艳羡的工作:有机会承包修路、修小区,当包工队队长。但令人惊异的是,十几年过去了,他们依然是个包工队队长。当初跟他们一起干的陕北人,大多已经成了老板。“有胆量,判断力强;有肚量,敢想敢为,关注全局,不拘泥于小节;肯吃苦,决心大,干劲大,力求完美。”这些个性特质,在被访的陕北富豪身上具有普遍性。不管是以煤起家的,还是学成下海的。李冬当时见识的“张公子”,就是这么一个例子。上个世纪末,国家工业还欠发达,再加上彼时的榆林信息闭塞、运输能力差,当时的煤根本就卖不出去,谁做谁赔。2003年之前,张因为做煤矿欠债太多,极没有社会地位,周遭大大小小的人,就连小孩子都直呼他小名“张公子”。但后来他坚持下来了,在2003年到2005年间,他究竟在煤炭业里赚了多少钱,没有人能知道。

  其中坚持下来的,还有后来甚至到现在还很有名气的高乃则。传说他在榆林煤炭业低谷时期,因为债务问题,大年三十都不敢回家。陕北有个习俗,债务不隔年,所以每到大年三十,还钱讨债是约定俗成的“规则”。

  没有煤了的时候靠什么“转型”抑或是迟早的事

  (当资源出现枯竭,陕北恐怕只剩下被污染的环境,遭破坏不堪的生态。陕北富豪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陕北的富,是结构性富,非整体性富,真正富起来的不及当地人口的10%。”经营着西安一家建筑公司的习远(化名),亦属陕北籍西安企业家里少数的知识分子下海的典型。

  话语间,习远存有些许担忧:陕北富豪习惯于投资“短平快”项目,诸如地产、能源等,而当地的其他产业并没有能够得到发展;当资源出现枯竭,陕北还剩下什么?被污染的环境,遭破坏的生态。

  业内喜欢将陕北富豪与温州富豪放一起比较,反过来,陕北富豪也习惯于这样去“修正”自己。从事食品行业的一位陕北富豪任艳(化名),颇显“委屈”地说:温州富豪的文化素质也不比我们高到哪去……关键沿海经济一直比较发达,温州富豪长期氤氲其中,市场意识、品牌意识、竞争意识自然就上去了。

  一拍卖公司的李斌(化名),月初在西安榆林商会上一语中的发问: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搞煤矿、盖楼房”的形象,让人在西安高新区,也能看到榆林人的身影。

  西北大学经管学院卢山冰教授的话意味深长:“煤老板”为代表的百万、千万、亿元富翁,集聚了庞大的民间资本;如何为这些资本寻找出路,并引导到推动陕西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或许是非常紧迫和重要的课题;转型,抑或是迟早的事!”即使是陕北籍的经济学家张维迎,也对于自己的乡党,提出殷殷希望,希望富裕起来的陕北人懂得:“驾驭钱,把钱用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1436.html

更多阅读

我的课余生活(三年级上册作文) 我课余生活作文三年级

我的课余生活(三年级作文)我的课余生活像一座七彩桥,丰富多彩,下五子棋、打羽毛球、玩电脑、弹手风琴……没有一样是我不喜欢的,但我还是喜欢看书。每个星期天,妈妈都要带我到新华书让去看书,那里看书的人真多啊!有站着的,也有坐着的。我

中国顶级富豪的奢侈生活 聂磊玩过的女明星

奢侈这个词,在过去是一个贬义词,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个词似乎慢慢变成了一个中性词。如今的中国经过20多年迅猛发展,已经造就了一大批富翁。这些有钱的富翁,在享受生活的同时,用大量的金钱为自己添置了许多奢侈品。1.荣智健—

英拉:他信妹妹我也信图

英拉:他信妹妹我也信(图)英拉·西那瓦,泰国著名企业家。第四代泰籍华裔,祖籍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汉族客家人。生于1967年,是泰国前总理他信·西那瓦最小的妹妹,比他信小18岁。她早年先后在泰国清迈大学和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取得政治学学士

声明:《陕北富豪的西安生活:买房时给我也捎两套》为网友縯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