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巨头在华集体沦陷 80后创业者集体沦陷(二)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董思阳:虚拟的明星

  她曾是80后创富群体中的代表人物,她曾经被年轻人封为“精神导师”,她曾经以惊艳的履历被媒体誉为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创业明星”,遗憾的是,她做了一颗流星而非恒星

  文/于一

 车企巨头在华集体沦陷 80后创业者集体沦陷(二)

  甚至就在不到一年前,董思阳的名字还让很多人特别是青年人激动不已,她的创业经历曾励志无数的年轻人,然而,2008年底,当《中国青年报》通过各种调查报道了董思阳种种不合事实的包装与宣传后,人们从发热的头脑中冷却下来,审视思考着这位80后的曾经的偶像。

  艳羡的经历

  根据董思阳所描述给人们的自我经历来看,“15岁半工半读,18岁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9岁创立自己的企业,21岁身价过亿成为商界闪亮新星。”“80后”、“身价过亿”、“美女总裁”这些关键字眼让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为之心动。而从其博客和自己的书中,更是为人们提供一份令人艳羡的经历——21岁就成为横跨东南亚的凤博集团董事长,曾留学于新加坡与美国,还被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评为亚太最具有潜力的女企业家,被中国《海外赤子》杂志评为中国最年轻的女企业家,被《中国工商时报》评选为中国最有潜力的优秀企业家奖……

  虽然人都说,成名当趁早,可是成名的太容易恐怕也不是好事,因为有一种毁灭叫捧杀,还有一种毁灭叫棒杀,而最可怕的是没有真才实学却被捧到了太高的位置。

  云端跌落

  当围绕在董思阳身上的种种疑点被人们剥开之后,人们发现这颗迅速蹿红的“明星”,竟存在如此严重的过度包装,所谓的“创业明星”竟然也有着众多的虚拟成分。我们无意去伤害一个成长中的人,更不会落井下石,只是希望她的教训让那些要走上创业之路的人能够多一份清醒,少一分狂热,多一份踏实,少一分虚浮。

  根据一些媒体的调查,董思阳所担任的香港凤博集团存在着诸如注册地址为公共地点,是香港专门代理注册公司所用,目前该地址的注册公司至少有十多家,而其公司网站如今已经无法访问,她另外一家公司喜客多餐饮连锁在上海也已经无法看到。董所宣称的在新加坡获总商会嘉奖经商会证实也没有相关的记录,不存在这样的事实。而其所获颁奖的另外两本平面媒体——《海外赤子》和《中国工商时报》,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而对于围绕董思阳的亿万身家,董思阳自己就解开了包装的外衣,她表示这完全归罪于书商和媒体,“很多媒体认为,现在80后缺少一个带动人思想的年轻人,可能媒体会认为思阳是一个很积极、很活泼、很向上的女孩子,他们认为我带给社会的,包括一些年轻人的,可能是更加正面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如果用无形资产来估算,也许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当董思阳由开始的无数掌声包围到被无数质疑包围,当“明星”遭遇迎头打击,这个曾经的明星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她是“80后创业明星”中的一个另类——被包装和虚拟出的“精神导师”。创业的路上,其实没有80后或者70后抑或90后之分,有的只是在路上的人和倒在路边的人。

  80后创业者的罪与思

  “只有失败的教训才是深刻的,才有含金量。”那么,从期待落空的80后创业者群体身上,我们能得到哪些有含金量的启示呢?

  文/本刊记者 王喜军

  未来50年,必定是80后的天下,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现在,80后注定难以成为商业的中坚力量,这也是不可抗拒的现实存在。

  没有50年代的苦难、60年代的动荡、70年代的包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出生于改革开放风云际会之时的80后都有一些欣欣向荣的精神特质:自我、执著、狂热、不循规蹈矩、敢作敢为。因此,也被看多了大场面的长辈们习惯性的贴上幼稚、骄纵、享乐、浮躁、桀骜不驯等标签。

  代沟总是存在,这也是自然规律。确实,与前辈们相比,80后不够成熟。这也导致了其身上的优点很容易成为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阻力。但我们毫不怀疑的是,在商业领域,80后一定会如先辈们一样,在社会的熔炉中百炼成钢,成长为新一代的领军者。虽然,在这个群体中,只有那些用时间来换取到成长空间的人,才会最终到达巅峰的顶点;更多人,则是在中途,便黯然陨落了。

  大起大落又超级崛起的史玉柱曾表示:“只有失败的教训才是深刻的,才有含金量。”那么,让我们做一次事后诸葛亮,看看从期待落空的80后创业者群体身上,我们能得到哪些有含金量的启示呢?

  1、名大于实。一些创业者过度包装的痕迹一览无余。综合所有倒下的80后创业者和创业项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创始人没有一个踏踏实实的、计划做一辈子事业的心态。这其中,在董思阳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其只是一些幕后的手所包装出来的一个神话泡沫而已。这是一个呼唤英雄和标杆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题材的时代,所以刚刚崭露头角的80后创业者,很容易成为媒体乃至政界所关注的新星。但当泡沫戳破,神话主角现出原形时,其脆弱和幼稚却又令人叹息。

  2、不够专注。绝大部分倒下的创业者,几乎都犯过战略摇摆的错误。得益于新经济的兴起,互联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头脑灵活的80后创业者,在饥不择食的情况,很容易陷入跟风的误区。Web2.0兴起了,他们挂上2.0的标签;SNS兴起了,他们套上交友的概念;博客兴盛了,他们立马杀进去;视频崛起了,他们毅然蠢蠢欲动……谁都知道,他们可能跟的不是风,是寂寞。可问题是,成功者大多是寂寞的。现在大凡有点成绩的标杆公司,哪个不是坚持了10年以上?而其中有些公司,到了第9年,还依旧是一个被人质疑的寂寞的主。

  3、赌徒心态。上个世纪里胆大的爆发户给后代留下的影响足够的深远,所以现在很多创业者都是有大胆量的人。而且,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VC的活跃,一种新的急功近利的赌徒心态开始在创业者心中蔓延。不少人以赌徒的心态,把能够忽悠到投资者的银子,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在此种心态下,企业能够做好,反倒成了一个奇迹。

  4、战略失当。很多80后创业者对“下海”的困难估计不足,未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便进入了不该进入的市场。在考虑市场进入时,一般应该注意三点:第一,市场的空间容量和商业价值应该足够大;第二,能够形成先发优势和壁垒,以维持行业前三的地位;第三,警惕强大的巨头在虎视眈眈的等待市场培育者,以便其实行后来居上的追赶战略。很可惜,在达贝妮的第二次创业方向——视频搜索上,我们几乎看到这三个问题其都没有考虑清楚。所以最终项目偃旗息鼓,也就毫不稀奇了。

  5、缺乏愿景。愿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是画饼。低级的愿景给内部人画利益的饼,高级的愿景让消费者引起共鸣乃至崇拜的饼。到目前为止,很少听说过有哪个失败的80后创业者能将自己企业愿景很简单明晰的广为传播。在这个方面,大公司做出了榜样。如谷歌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而阿里巴巴的则通俗的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些公司的口号很宏亮,理想也足够高远和纯粹,能够很自然的凝聚人心——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

  6、没有文化。组织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宗教,即通过控制和同化人的思想,最终形成万众一心、排山倒海的战斗力。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很有名的公司总是年复一年的做一些外人看起来很奇怪的事情,比如说经常喊口号,和搞一些很奇怪的集体活动,而且乐此不疲。但文化的最终形成,有赖于企业核心的价值观作为凝聚力和纽带。而现在多数的80后创业者并没有提炼出真正的价值观,更谈不上培育出合适的文化了。没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的公司,最终不过一盘散沙而已。树倒了,猢狲立马就会散架。

  7、商业模式。企业能够长久存在的首要前提是有利润的产生,即赚钱,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现在多数创业者走的是一条烧钱的路,一直没搞清楚赚钱的方向在哪里。一个能够运转起来的商业模式,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多数80后创业者与投资者闹翻,甚至最终倒下,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一个钱字——钱的背后,则是商业模式的迷茫。其实,哪怕是一块钱的赢利,都应该被企业列为最优先实现的目标。有赢利,代表着企业尚有一口气在喘息着。而在这个残酷的竞争世界中,还能喘气的公司,就代表着未来坚持的胜算。

  总结出来,80后创业者失利的原因还有很多。不过,也无妨。“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80后经历的这些,或多或少,都是前辈们经历过的。所以创业者的偶像马云说,“男人的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这话对女性也通用。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也教诲:“追求的成功,是一种心态上的成功。我把它比喻成是摔倒了爬起来的精神。你摔倒了一次两次,最后你就爬不起来了,你就是躺在地上的一条虫;如果你摔倒了一万次,一万零一次还可以爬起来往前走,你就是一条龙,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所以,想做英雄的80后创业者,大可不必被一时的失利吓趴下。乐观一点来看,根据前辈们的研究,在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正是英雄横空出世之时,这个大前提很幸运的被这代人赶上了。在此情况下,伟大的成功定律其实很简单,当事人满足两个条件即会有很大的机会:1、在某一专注领域,至少有一万小时的练习和积累,这是基础;2、这个过程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而言,他应该在20多岁左右,这是年龄的基础条件——太小则不懂事,太大则思维已定势。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80后创业者,还是有机会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1159.html

更多阅读

车企巨头在华集体沦陷 上海第一代化妆品品牌集体沦陷调查

“化妆笔有爱丽丝,香水有梦巴黎。”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女孩子对上述上海化妆品品牌记忆犹新。   但是回望过去,她们发现自己会被怀旧所击倒:这些上海老品牌的生命力非常有限,它们当中的大部分,在成为国内第一批美白护肤品、彩妆、

“80后”创业者彭海涛:如何晋级亿万富翁浪潮

系列专题:研究80后又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巨额财富被推至聚光灯前。   彭海涛最初被媒体赋予的意义是“少年盖茨”,因为这个面色黝黑、外表超过实际年龄的年轻人成功地在23岁将自己创办的成都锦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锦天科

车企巨头在华集体沦陷 铁矿石巨头,蚕食中国钢企

“疯狂”的铁矿石正在蚕食着中国钢铁企业仅有的利润,将中国钢铁企业逼到了前所未有的窘境。背后的主角依然是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因为三巨头连续几年提高铁矿石价格,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本就相对薄弱的中国

声明:《车企巨头在华集体沦陷 80后创业者集体沦陷(二)》为网友凉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