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因此被称“山寨大王”,这也是他至今备受争议的原因之一。令人费解的是,虽然F3与丰田花冠的类似已经众所周知,丰田公司却迟迟没有对比亚迪提出侵权诉讼。
谈及此事,王传福透着微笑的眼睛背后又忍不住透露着幽默,他用一种技术人员特有的偏冷语气,不紧不慢地陈述着自己的经营哲学:“知识产权要尊重,但可以回避。我们的车没有任何专利问题。比亚迪对那些属于其他厂家的专利,规避得一干二净,特别是汽车产品。”。他甚至还搬出了他的“五个面”知识产权理论:“汽车的外观专利有五幅照片,前面、后面、侧面、正上方和斜上方,这五个面都是相似的,就可能是侵权的,但只要其中有一幅照片风格完全不一样,其余的完全一样也不侵权。”
作为比亚迪首席设计师,廉玉波更是毫不避讳地表示:“我们每年要拆很多车,有专利就规避掉,没有就拿来用,并做好了打官司的准备,而且100%不会让对手赢。”
凭借成本优势——丰田花冠的价格要10万以上,而不仅“形似”甚至“神似”的比亚迪F3只要7万元,从未有过汽车销售经验的比亚迪竟然取得了空间的成功——2008年10月,比亚迪轿车竟然超过有着多年营销经验的奇瑞与吉利汽车,成为国内自主品牌的销量冠军。
当我联想到比亚迪以代工发迹,靠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客户谈判赚取利润的背景时,我不仅想到,如今的王传福竟然能在另一个截然不同的陌生领域——汽车行业需要以营销打开市场,以渠道促进销售量——超过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奇瑞轿车,取得难以想象的成功时,我不仅提出了“别人做多元化,90%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比亚迪却能做成?”的疑问。
“因为我们过度地重视技术,”外表儒雅的王传福如是说,这样反而觉得技术是很容易的事。刚做汽车那会儿,我一上飞机就开始看汽车的书。看多了,我就觉得汽车其实就是个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一个低科技产业,手机里面的零部件才是高科技,那个比汽车的难度要大得多。这个行业里面我们都可以叱咤风云,别的也可以。我的骨子里就是觉得中国人就是能干,中国人又不笨又不老,只要给中国人机会,绝对是全球一流的公司,什么都能做成一流的。”
但这仍然不足以回答我的疑惑。直到他把我们领到位于深圳的坪山汽车产业基地,我几乎看到了同样的情景:这次,比亚迪同样没有采用国外现成的生产线,而是在焊接、涂装、总装等几大工艺生产上自己研发制造了2000多项设备,其中一些即使是汽车产业的专家也未曾见过;冲压、焊接线上,排列整齐的工人让我不仅想起刚刚参观过的电池生产车间。
看着我们有些惊愕的眼神,王传福接着说:,比亚迪之所以能在不同的行业,包括IT、汽车行业,取得部分成绩,是因为自己抓住了制造业的命门,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垂直整合能力。
“这种能力是那些全球看起来很庞大的EMS(电子制造服务)企业所不具备的。”王传福并没有透露这些企业中,是否包括富士康,但他接着解释,所谓的垂直整合能力,是指从零部件做起,逐步自下而上进入手机组装和设计的环节。
“在这套垂直整合战略中,最核心的其实是研发设计,其次是零部件模具的开发制造。” “一个产品的质量分为两部分,就像人一样,一部分是先天的基因,一部分是后天的培养。如果先天设计不好,怎么造也是造不好的。制造工艺弥补不了设计缺陷,实际上产品70%-80%来源于他的设计,20%-30%来源于他的制造。设计得好,70%-80%的品质就保证了,制造上也要把它造好。”
显然,在王传福的眼中,无论汽车还是手机,在设计和模具上都有共通之处。于是,他在位于上海松江的汽车工程院,招聘了3000多名汽车工程师来完善设计,并在2003年底收购了原属北汽集团的北京吉普模具厂,成立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为比亚迪公司旗下的轿车提供所需模具。
“正是这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保证了比亚迪在电池和汽车行业的成功。”比亚迪汽车销售总经理夏治冰说,虽然此前有人对比亚迪的这种做法提出质疑,认为不符合全球分工日益细化的趋势,也不像一家在香港上市,深圳、上海、印度、罗马尼亚全球设厂的大企业的手笔。但靠自己动手造产品、造设备、造工厂,这种发展路径却贯穿比亚迪成长壮大的始终。
比亚迪汽车的成功加快了王传福扩张的步伐。2009年7月,他第三次亮相长沙,相对于前两次——困顿的学生与名义上的教授,这次,王传福是以拯救者的身份,被长沙市政府盛装金裹邀请而来——他的拯救对象是美的三湘客车厂。
三湘客车是湖南的老牌客车厂,有着54年的历史。2005年被美的集团收购,成为了美的集团旗下子公司,但几乎与比亚迪同时进军汽车行业的美的汽车,却因为经营不善最终导致这家客车厂于2008年年底全面停产。
2009年7月25日,比亚迪以1亿元的价格收购美的三湘。这次收购,更加拓展了比亚迪的汽车梦想,它在长沙实现了“全系列”——以后的比亚迪,不仅能生产轿车,还能生产大巴以及C3、C6微型面包车。
不过,真正让人意外的是,把王传福推上首富宝座的,并不是他已经深耕多年的电池行业,或者让他倍感荣耀的汽车行业,而是二者的混合体——电池+汽车=新能源汽车。
去年的巴菲特之所以决定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去年投资比亚迪,正是看中了王传福在这个行业的决心——甚至是野心。
2009年1月,王传福被评为“2008年央视经济年度人物”,在颁奖晚会现场,一向内敛低调的他突然喊出了“比亚迪汽车要在2015年实现销量中国第一,2025年实现销量世界第一!”的豪言壮语——虽然比亚迪已经是自主品牌的销量冠军,但在全球范围内,这个行业真正的霸主是丰田、通用等老牌汽车厂商——相对于这些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品牌的厂家,比亚迪汽车不过是个新手。
成为全球第一,王传福凭什么?
答案就在2008年12月发生的一件大事里——12月15日,比亚迪汽车宣布其全球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F3 DM双模电动车正式上市。当天,深圳市政府、中国建设银行(6.25,-0.01,-0.16%)就和比亚迪现场签署了“F3DM双模电动车采购意向书”。
“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将是全球第一款上市的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电动车,中国力量领跑世界!比亚迪将通过F3DM双模电动车抢占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先机。”当天,王传福就开始展示出自己的雄心勃勃。
此前,通用、丰田两大汽车厂商都已经在电动汽车这个行业深耕多年。丰田公司更是早在1997年便推出了世界首款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但可惜的是,这款车的电动机仅能提供车辆起步、加速等简单功能,而该公司真正意义上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只能行驶25公里。无疑,对丰田来说,这样的结果是令人沮丧的。
但这仍然没有影响比亚迪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的决心。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比亚迪宣称,自己生产的双模电动车能在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100公里。同时,还突破了反复充电、家用插座充电两大技术难关。王传福说,这是因为比亚迪的双模电动汽车采用的核心驱动力不是传统的镍氢电池、锂电池,而是铁电池。
其实所谓铁电池,仍然是一种用铁和硅为原料、以磷酸铁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电池。但在王传福看来,比亚迪的铁电池是最有可能实现商业化的颠覆性技术,他认为,在汽车电池难度最大的高容量、高安全、低成本这三项要求上,铁电池都有着独特的优势。而成本优势更是铁电池的杀手锏。
但外界几乎没有人相信,比亚迪能真正成功地将电动车商业化。“从目前看,国家工信部主推的还是镍氢电池。他们认为镍氢电池技术比较成熟,装配锂电池的车辆,在大功率急加速的过程当中,如果电池发热过快,可能会出现爆炸隐患。”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的执行秘书长王月海说。
原本,比亚迪打算在今年9月开始针对个人销售双模电动汽车,但至今仍然没有音讯。而在不久前闭幕的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王传福则做了“电动汽车消费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反思。虽然他一如既往地强调比亚迪电动汽车的优势,却开始在现场呼吁政府尽快出台措施,以鼓励汽车企业推广电动汽车。
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汽车的销售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上市以来,仅售出31辆,而比亚迪的传统轿车,仅在9月份的销量就高达4.41万辆。在湖南,比亚迪28家汽车销售店,绝大部分无法实现盈利。
但目前来看,至少比亚迪的电动汽车给王传福带来了好处,借助新能源汽车概念,比亚迪不仅获得了巴菲特的青睐,更将其股票从8港元一路推高到60多港元,而王传福也因此成为胡润眼中的2009年全国首富。
但雄心勃勃的王传福仍面临下一个难题——比亚迪的集权体制下,王传福如同专制的君王般统治着这个有13万员工的企业,曾有人问王传福:“做汽车这样重要的决策是你个人作出的,还是公司领导层集体讨论的结果?”王传福回答:“公司管理层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我的意见就是公司管理层的意见。”——您是否会因此联想到当年那位法兰斯国王路易十四的那句名言——“朕即国家”?
或许吧,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工程师出身的王传福所推行的集权式管理,会将比亚迪公司带向何方?至少目前来看,王传福仍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