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 自学 好奇心 李嘉诚--创业者要学的泰斗



    花了58年,李嘉诚建立了今天的王国。

    香港《资本》杂志选李嘉诚为香港十大最具权势财经人物之首,现在李嘉诚拥有约600亿港元财富,其商业王国市值数千亿。

    到今天,他仍然坚持每早5时45分起床,听6点钟新闻报道,跟着打高尔夫球,然后返回办公室,展开一天的工作。

    走到人生第七十个年头,李嘉诚扼要地说出成功之道。“因为我勤奋,我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言两语,描绘出他怎样闯过昔日的难关。

    每次面对逆境,李嘉诚都会这样问:“自己有足够能力应付吗?”

    能力需要锻炼。入世之初,他就碰上了逆境。请看《名人》杂志载文——

    少年:“人家求学,我是抢学。”

    1938年,李嘉诚读初中,为了逃离战火,一年后,他跟着爸爸离开家乡潮州到香港谋生。

    爸爸在家乡当教师,李嘉诚自小喜欢看书,来到香港,他坚持半工半读。“人家求学,我是抢学。”

    李嘉诚13岁那年,爸爸患肺病入院,他马上到处查看书本,寻找医治方法,但最后还是失望。临终前一天爸爸问:“你有什么事跟我讲?”李嘉诚很有自信,安慰爸爸,说:“我们一家人,一定会生活得很好。”每次提及父亲,李嘉诚都是眼泛泪光,哽咽说着往事。

    之后,李嘉诚做推销员边进修边工作,赚钱养家。

    当推销员的日子,李嘉诚每天工作16至20小时,没因香港战乱而放弃拼搏。早上9时上班前,他到其他地区发掘新客户。人家喝下午茶,他继续工作,晚上,他又跑到工厂视察“跟单”。工作尽责勤奋,他开始有自己的熟客。

    一次老板以营业额计算,派发年终花红,李嘉诚排在第一位,花红高出第二位7倍,“我表面谦虚,其实很骄傲,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就老想着一直爬上去,所以当我做生意时,就提醒自己,如果继续有骄傲的心,迟早一定碰壁。”

    创业:“不要嫌弃细小河流……可以成为长江。”

    1952年,李嘉诚开设塑胶厂,取名长江。“不要嫌弃细小河流,河水汇流,才可以成为长江。要不停吸收新知识,留意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甚至要稍跑在社会之前。”

    50年代香港工业刚起步,又有大批廉价劳工,经营小本生意,最重要是能吃苦耐劳。“最辛苦是做穷生意。”创业时,资金不足,推销、设计,样样都要亲手做。

    一天,李嘉诚阅读一份外国杂志,他注意到一部制造塑料瓶的机器,可以造出较优质而又适合香港市场的产品。

    只可惜当时香港没有这种机器,若到外国订购,价钱又昂贵。于是,李嘉诚不断研究,制造机器,“*这部机器,在最短时间,令我至少赚了几万元。”到现在,李嘉诚仍不停阅读书籍杂志。每有好文章,下属必定翻译成中文,让他阅读。

    经商之道,要居安思危,也要洞悉社会动态。“没有一样事情会无止境地好,同样道理,没有一个行业会一直好下去。”

    经营塑胶生意时,李嘉诚已投资地产,主要投资到工业大厦。就在70年代香港工业式微前,他结束塑胶生意。“我在赚钱时结束工厂,赔偿赔得足,工人们人人开开心心。”

    做生意:“我一定会想:有没有足够气力由A到B?又想:有气力划回来吗?”

    投资地产,李嘉诚运用资金宁取稳健保守,从不向银行借贷。“做生意似划艇,我一定会想:有没有足够气力由A到B?又想:有气力划回来吗?”

    1967年香港社会不稳定,投资者失去信心,但李嘉诚有另一见解。“中国不会将香港变成一个烂摊子,对她没有好处,香港不会完。”

    人弃我取。李嘉诚低价买下其他地产商刚开始打桩而又放弃的地盘。70年代,人口由战后60万增至400多万,楼宇需求大大增加。“我赚到很多钱,但不是一个天文数字。”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

    某日,开完业务会议,他的秘书洪小莲(现为长江实业董事)说:“我们将来一定要做成最好的华资地产公司。”李嘉诚却说:“我们要做到能与置地(当时香港实力最雄厚的英资地产商)较量。”

    70年代中,长实击败置地,投得地铁公司那块位于中环旧邮政局的地皮。虽然如此,但当问李嘉诚,经商多年,最引以为荣的是什么事情,他说不是击败置地,而是“我有很多合作伙伴,合作后,仍有来往。比如投得地铁公司那块地皮,是因为知道地铁公司需要现金……你要首先想对方的利益:为什么要和你合作?你要说服他,跟自己合作都有钱赚。”

    因为这一击,洪小莲后来回忆起当初李嘉诚那番话,发现原来梦想可以成真。  

    下属:“你要首先让他们喜欢你。”

    洪小莲当年是李嘉诚的秘书,那时长实还未上市。她说:“如果当年我的老板不是李先生,就没有今日的我。”

    当秘书,没什么消遣,洪小莲就用午饭时间来看报纸娱乐版。李嘉诚刚好走过,说:“看这些东西,没有益处的。”她当时想:“关你什么事。我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再细想,又觉得不无道理,于是开始工余进修,后来,她又鼓励下属进修。

    李嘉诚有一套管理之道。“管理一间大公司,你不可以样样事情都自己亲力亲为,首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使得他们安心工作,那么,你就首先要让他们喜欢你。”

    业务发展愈是庞大,就更要懂得用人之道,独具慧眼,李嘉诚那份“慧”是出于一份“心”。

    一位长江实业的司机跟采访李嘉诚的记者说:“我们真是很喜欢我们老板,他对我们非常好。他知道公司的公积金投资在外面,遇金融风暴,损失很多,老板填了那笔数,不让员工的公积金受损。”

    70年代,李嘉诚留意到英资公司有不少优质资产,有助他发展地产以外的业务,于是他开始计划一连串的收购行动。

    80年代初,李嘉诚以较优惠股价收购和黄,他是凭着长远投资大计取得汇丰银行的信心,这为日后的港口业务奠下发展基础。

    对于迅速发展港口业务,负责李嘉诚专访的香港电台监制有这样的理解:“和黄已经有港口生意,所以李嘉诚说1983年,用一两亿就发展了六号码头,到投得七号货柜码头,已经要40亿,你想一想,他可以省很多钱而拥有很多实力……现在全球最大吞吐量就是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公司。”

    信心:“上市公司一定不迁册,但一定要做得很好。”

    发展业务,不免会遇上风浪。80年代,风云不定。不少人猜测长实系公司会迁离香港,李嘉诚说:“讲得最激烈的时候,我讲过一句:‘‘如果要迁册,你们问问有没有办法迁走李嘉诚主席,没法子的话,请你们以后不要再提迁册了。‘之后,无人敢再讲。”

    “当时我的决策是:上市公司一定不迁册,但一定要做得好,否则,公司前途真是有限。虽然,我们当时要做的事情都很不顺利。”

    到今日,长实并没有迁册海外,李嘉诚以行动和庞大资金为中国和香港注入信心。

    撇开了信心问题,他仍有忧虑。“我们有阴影,就是怕人家说我们两个葵涌货柜码头发展得太大。虽然政府当时没有明言说你做得太大,但你感觉得到,那么,你就要为股东争取最好的回报和出路,你就只好向外面发展。”

    究竟这是否李嘉诚发展海外业务的动机?

    和黄发展海外港口业务,由英国开始推展至欧洲德国和美洲。今日和黄在英国有3个港口,其中一个是全英最大港口货柜码头,而全球已有80个泊位。

    说到和黄的海外业务,不得不提赫斯基石油公司。80年代,中东国家和美国有分歧,石油供应紧张。李嘉诚当时想:“加拿大有石油,政治环境相当稳定,如果投资加拿大石油,已经有一个大客:美国。”于是,他收购了亏蚀的赫斯基,多年来,开源节流,转亏为盈。

    和黄1998年中期业绩报告里,在7项业务当中,只有电讯、基建和能源有溢利增长,能源业务经营溢利4.3亿,占溢利6%。赫斯基零售网络和市场占有率增加一成,预计全年会有增长。

    开会:“当你提出困难,请你提出解决方法……”

    和黄前高层马世民说,李嘉诚的成功在于一来懂得掌握时机,趁低吸纳,二来速战速决,在最有利情况下达成交易。

    李嘉诚决策快,开会快,雷厉风行。“我开会很快,45分钟。其实是要大家做‘‘功课‘。当你提出困难时,请你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告诉我哪一个解决方法是最好。”

    他又说了一个比喻:“我是杂牌军总司令,难道我拿机枪会好得过那个机枪手吗?难道我可以强过那个炮手吗?总司令懂得指挥就可以了。”

    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读中学时,李嘉诚已带他们回公司开会。“带他们到公司开会,目的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教他: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开很多会议,才能成事。”

    教子:“沙地里长出来的树,要拔起它,你说有多难呢。”

    李嘉诚一直都在磨练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

    李泽钜年幼时,李嘉诚带他到报纸档口,看一个边卖报纸边做功课的小女孩,要他了解自己以外的世界。

    一次,李嘉诚到外国探望读大学的儿子。那日,天下着雨,他远远看见一个年轻人背着大背囊,踏着自行车,在车辆之间左穿右插。李嘉诚心想:“这么危险。”再看清楚一点,原来是儿子李泽楷。

 李嘉诚 自学 好奇心 李嘉诚--创业者要学的泰斗

    最初,两兄弟到外国读书,李嘉诚没打算买汽车,只买了两辆自行车给他们代步。自那次目睹险境,他才放弃这个磨练儿子的方法。

    企业王国有了接班人,李嘉诚开始部署他的退休生活,放下部分重责,去圆自己另一个梦。

    用钱的守则:“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

    李嘉诚说:“1957年、58年,我赚了很多钱,那年,我很快乐。”一年后,快乐换来迷惘,他想:“有了金钱,人生是否就可以很快乐呢?”

    左思右想,他终于想通了。“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

    跳出了金钱圈套,李嘉诚将悟出来的道理教导儿子李泽钜、李泽楷。温室里的幼苗不能茁壮成长,他就带他们看看外面的艰辛,带他们坐电车坐巴士,又跑到路边报纸摊档,看小女孩边卖报纸边温习功课那种苦学态度。

    每逢星期日,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必定跟父亲出海畅泳。然后,他们要协力上演一幕“压轴好戏”。“他们一定要听我讲话。我带着书本,是文言文那种,解释给他们听,然后问他们问题。我想,到今天他们亦未必看得懂,但那些是中国人最宝贵的经验和做人宗旨。”

    做人跟做生意一样,李嘉诚有自己坚守的原则。“有些生意,给多少钱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在滚滚红尘当中,可以辟一处地方安顿好自己的良心,身心亦较舒泰。

    儿子眼中的父亲:“他知道生命里哪些事情最重要。”

    在李家,吃晚饭时,两个儿子坐在李嘉诚两旁,经常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雀跃,而坐在对面的大媳妇王富信默不作声专心吃饭。

    无论工作如何繁重,每逢星期一,他们一家人必定在深水湾家或外婆家吃一顿饭。通常一家四口,四菜一汤,吃得清淡。

    众人眼中,李嘉诚是成功企业家,懂得赚钱。在两个儿子心里,李嘉诚有另一种心灵追求。小儿子泽楷说:“我觉得我很幸运,可能是其他人想不到的,我们生活是那样简单,不是说简单就叫做非常好,而是简单原来就是非常幸福。”

    李泽钜说:“爸爸是一个很懂得用钱的人,他知道生命里哪些事情最重要。如果在他一生中,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可以帮助不幸的人,他感觉更加富有。”

    金钱,不能堵塞心灵缺口。要填满那遗失的一角,就要寻向缺失的根源。战乱时,李嘉诚不但失去上学机会,肺病还夺去父亲的生命。七八岁那年,李嘉诚看到爸爸在晚上仍然一丝不苟地改卷,他当时想:“……老师付出很多,但收获很少。”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他开心地走到爸爸身边,跟他说:“英文不是很难学,我念给你听。”听罢,爸爸流露出一份伤感。回忆昔日那份伤感,李嘉诚眼角滴着泪珠,说:“他知道我很喜欢读书,但当时条件不许可。”

    于是,教育和医疗就成为李嘉诚日后要实践的梦。每有贡献祖国的机会,他都不放过,尤其目睹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文化大革命,国家搞成这样……我想捐钱到汕头做医疗工作,只是想对国家民族有利,但最后都做不到。”

    贡献祖国的机会终于来了。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李嘉诚被邀出席国庆典礼,欣赏烟花时,他既兴奋又激动,想:“我可以为中国做些什么事情呢?”

    那年,有潮州同乡发起在家乡兴建大学,在未有其他人带头捐款前,李嘉诚毫不犹豫捐了3000万港元,为日后汕大奠下了“地基”。1981年,中国政府批准兴建汕头大学。李嘉诚为此付出了庞大数目的金钱,还出了不少心血。到今天,李嘉诚捐了超过12亿港元兴建汕头大学,而每年汕大需要的1.2亿人民币经费当中,七成是李嘉诚支付,而两成是由广东省政府拨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1063.html

更多阅读

浅谈李清照创作豪放词的原因 李清照前期的创作风格

浅谈李清照创作豪放词的原因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产生于隋唐,经过五代到宋朝时进入鼎盛时期。“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后人论宋词的特定概念。其实,将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最早见于明代张蜒《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

转载 李驰是个挺有意思的人! 政府你挺有意思

原文地址:李驰是个挺有意思的人!作者:冰冻三尺一有人在雪球上问有关李驰的问题?我试着回答一下:@冰冻三尺一:你问一个李驰铁粉关于李驰的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啊?李驰用@释老毛的话说也是骗子,而且是隐藏很深的骗子,似乎被老李深深的伤害过,在雪

李春阳:白话文运动中的鲁迅

白话文运动中的鲁迅 李春阳“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悔改,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唐高祖李渊比武招亲攀高枝的传奇故事 唐高祖李渊图片

唐高祖李渊比武招亲攀高枝的传奇故事文/乐奀唐高祖李渊画像唐高李渊祖(566-635年)恐怕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依靠比武招亲找到好媳妇的皇帝。窦皇后(约569年-613年),又称太穆皇后,她是唐高祖李渊的原配、皇后。但严格说起来她并没有真正

“当代李小龙”陈天星的功夫之路 李小龙是真功夫吗

“当代李小龙”陈天星的功夫之路——从贫寒少年到武打明星的蜕变历程他是,国内知名影视制片人、导演、演员;国家sos慈善公益大使;泸州市委委员;泸州市政协委员;泸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首届民办教育杰出人物理事会理事;泸州市首

声明:《李嘉诚 自学 好奇心 李嘉诚--创业者要学的泰斗》为网友花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