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企业 卖整车 “充电14年” 鲁冠球整车战略临“路考”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4月,万向集团在电动汽车项目上的累计投资为4.5亿元,而在2009~2012年间,万向集团的该项投入则高达36.38亿元。

  对于万向集团(上市公司名为万向钱潮,000559.SZ)董事长鲁冠球而言,其筹备了14年的“造车计划”正开始迈向新阶段。

  日前,在工信部拟新增的生产资质获批名单中,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赫然在列,随着工信部10月28日公示的结束,万向集团离正式获得纯电动专用车生产资质的日子已不远。除此之外,《中国经营报》记者还从万向方面了解到,其收购菲斯科的项目仍在推进中,并且很快会有新动作,这似乎也给万向集团发展整车业务注入了更多机会。

  但即便如此,业内人士提醒,万向集团在整车制造技术上差距仍然较大,再加上其在电池核心技术上并不具备先进性,因此鲁冠球离其实现真正的“造车梦”,或许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终获资质

  万向集团一直以来都在当地生产和推广纯电动客车产品,而此次获批专用车生产资质意味着万向集团的整车生产“合法化”。

  日前,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公布了第254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在拟发布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名单中,万向集团的子公司——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获得了“新设立专用车生产企业”资格,在10月22日~10月28日公示期间工信部没有收到异议后,万向集团将正式获得专用车的生产资质。

  受此利好消息影响,万向钱潮的股价在10月22日和23日都呈现上涨。据悉,目前万向集团取得整车生产资质已是板上钉钉之事,只待工信部方面的获准公告。

  尽管此次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获批的整车生产资质仅限于专用车(即运输用途的客车、卡车等),但对于一直以来想从多方面获得整车生产资质的万向集团而言,这将是其从零部件供应商踏入整车制造厂商发展的“第一次跨越”。

  据接近万向集团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自10月27日开始,位于杭州萧山经济建设开发区的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正在大量的“招兵买马”,且招聘职位多为电池和整车领域的研发工程师。接下来,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肯定会逐步扩大整车生产规模,并实现旗下纯电动汽车产品的量产。

  “我们不对外界消息作任何评论,而且万向集团的发展计划我们也不便透露。”对于公司在整车领域的发展规划信息,万向集团新闻发言人莫晓平显得非常谨慎。

  尽管万向集团对其整车业务的发展信息“密不透风”,但有不少业内人士都分析认为,万向集团将来的整车制造业务绝不仅限于专用车,其今后方向肯定会逐渐从纯电动客车制造向纯电动乘用车制造转移。

  对此,汽车行业分析师田永秋就表示:“其实万向集团一直以来都在当地生产和推广纯电动客车产品,而此次获批专用车生产资质意味着万向集团的整车生产‘合法化’,这也是政府对企业发展纯电动车的一种鼓励。而通过近几年万向集团的发展可以看出,其真正看中的还是未来的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前景,因此获得纯电动专用车的生产资质只是其开启造车之路的‘敲门砖’。”

  必经之路

  对于想以电动汽车起步,在整车制造领域占得一席之地的万向集团而言,如何快速获得更多核心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事实上,万向集团发展电动汽车的历程的确由来已久,而一直以来挡在万向集团面前的就是“整车生产资质”。

  早在1999年,万向集团电动汽车业务就正式立项,而公司在2000年也确定了以“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为顺序的纯电动汽车发展思路。到2002年,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而万向集团也拥有高能量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一体化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整车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知识产权,其第一辆纯电动轿车、纯电动公交车也随之研制出来。2004年,万向集团正式向工信部申报整车生产资质,但后来其仅获得了福特全顺汽车的改装车资质。由于没有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万向集团生产的纯电动公交车不能进行量产,而该车型从2004年开始,也只能通过示范运营的方式在杭州环西湖旅游线路行驶。

  万向集团在纯电动汽车发展上的最大动作发生在2009年。由于当年中央政府开始鼓励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万向集团宣布投资13.65亿元,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生产基地。就在2010年年底,万向集团还对外宣布在条件成熟时,会将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注入到上市公司中,以显示出其对旗下电动汽车发展的信心。

  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经过4年多的发展,国内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仍然非常缓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9~2012年中国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累计销量仅为3万辆左右。而有消息称,万向集团的电动客车和改装车在2009~2012年的总销量低于1000辆。此外,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4月,万向集团在电动汽车项目上的累计投资为4.5亿元,而在2009~2012年间,万向集团的该项投入则高达36.38亿元。

 充电桩企业 卖整车 “充电14年” 鲁冠球整车战略临“路考”
  此外,除了政策和市场遇阻外,核心技术难以突破也是拖累万向集团发展纯电动车业务的重要原因。

  此前有万向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起步晚、缺少高端技术研发人员,近些年万向集团的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十分缓慢,此外,万向集团在整车制造工艺、汽车工程集成技术等方面也缺乏经验,很多壁垒都是万向今后制造整车亟须解决的问题。

  有行业人士认为,万向在电动车领域是国内投入最高的,技术却不是最先进的公司,即便以电动车市场化起步,也未必能成为最大的赢家。对于想以电动汽车起步,在整车制造领域占得一席之地的万向集团而言,如何快速获得更多核心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收购图谋

  近年来,万向在海外收购方面动作频繁,主要目的就是获取核心技术。但市场前景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困难显而易见,为了尽快在电动汽车制造技术上取得突破,万向集团近几年也开始了频繁的收购举动。

  2010年5月,万向集团与制造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美国Ener1公司合资,首期投资3亿多美元,在杭州建立全自动化的电芯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2012年2月,万向集团与美国史密斯电动车公司签订协议,投资1亿美元建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并在华投产新款电动车。2013年1月,万向集团以2.56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商A123公司,之后将其改名为B456系统公司,并在近期致力于整合该公司的资源,以让该公司尽快恢复核心专利技术——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和研发。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万向集团正在参与的竞购菲斯科项目,目前似乎有新的进展。在李泽楷投资团队竞得菲斯科在美国能源部的1.68亿美元债务后,万向集团迟迟没有作出回应,当被问及是否在收购菲斯科项目上有下一步动作时,万向方面则向记者答复称:“有太多事情正在发生,也有更多变数即将到来。现阶段,我们不便作出任何回应,但相关消息最快会在几周内出来。”这一回答,似乎预示着万向集团美国公司正在为竞购菲斯科电动车公司发起最后冲击。

  “万向集团并不能保证自己将长期成为菲斯科公司的电池供应商(A123公司为菲斯科的电池供应商,而万向已经收购了A123公司),因此,其还想争取收购菲斯科也是有情可原的。”田永秋认为,“但菲斯科目前所或缺的东西,除了资金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个可持续性以及可实现的长期发展规划,但经验不足的万向集团在这方面似乎仍处于弱势。尤其在李泽楷投资团队获得菲斯科公司的美国能源部债权后,万向集团要达成整体收购菲斯科公司的目标就更难了。”

  对于万向集团进军整车制造领域之后的前景,汽车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表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变为整车制造厂商的企业也有不少,像华翔、潍柴动力等企业都较早作出过尝试,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这都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万向集团涉足整车制造领域,选择的是从电动汽车开始,这种剑走偏锋的发展路径势必会承担更多风险,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对于现阶段的万向集团而言,其距离纯电动乘用车的量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103.html

更多阅读

鲁冠球:“奋斗十年添个零”没变

“到2019年,企业日创利润1个亿,员工最高年收入1个亿”。这个目标,是今年7月8日、万向集团创建40周年之际鲁冠球许下的承诺。 鲁冠球不打没准备的仗,他的上一句许诺,虽然历经金融危机冲击,仍然在今年如期应验:日创利润1000万元,员工最高年收

鲁冠球:汽车零部件企业应逆市而上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滞后于整车发展,零部件国产化能力严重不足。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建议,应通过政策倾斜、扶优限劣,在金融危机中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大企业。   

鲁冠球:四十年商海大潮屹立不倒

 人·财·榜之新阶层人士   鲁冠球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  上榜理由  1969年,鲁冠球4000元起家创立了万向集团的前身宁围公社农机厂,而目前万向集团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回看万向集团的发展史,

对话万向集团鲁冠球:用中国成本卖出美国价格

  在迈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中,万向集团被视为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不久前,记者飞往美国亲身感受万向“走出去”开辟的新天地。在此前后两度采访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请他阐释万向的“走出去”理念。   最初万向产品“走出去”是

声明:《充电桩企业 卖整车 “充电14年” 鲁冠球整车战略临“路考”》为网友如此如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