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霸图基业(1989~1996年)(23)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我们不图什么挣钱不挣钱,为了花家湖利益。” “家里比较困难,来这为了一个生活的问题。” “到这以后,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新集矿是比较好的,发展起来有一定的前途。” “最高兴的是,我们的工资涨上去了。” “我到新集以后,不到两年时间除了买几大件外,还攒了近两万块钱。” “人活着不一定为了钱,只要生活感到充实就行了。” “我感觉在这里比较充实,就回来了。”现任公司总经济师田传新感慨地说:那时候大家奔的只有两个目标——把成本降下来,把工期降下来。终于,同样的“新集速度”,同样是“新集奇迹”。当年12月,花家湖煤矿举行中央风井冻结钻开工典礼。 1993年,花家湖煤矿也进入了“百日大战”,与此同时,深知环境问题的刘明善催促而成的《花家湖煤矿矿井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专家评审。 6月,最后的攻坚时刻到来。刘明善胸有成竹。 6月26日,花家湖矿主井开挖,刘明善胜券在握。 开早工,打夜工,刮风下雨不歇工,逢年过节不停工,一天出两天活。新集人凭着一股改天换地的热情,靠着“拼命三郎”的精神,6月30日晚上7时30分,花家湖煤矿副井永久井架正式竖起。
?摘自《江淮时报》,1993年7月2日、9日头版。新集一矿投产,新集花家湖煤矿开工。1993年的7月1日,新集人人人都开心得像一个孩子。《江淮时报》刊登了该报高级编辑、评论员王和璧的文章《从“隐姓埋名”到“轰动效应”——淮南市新集煤矿创业始末》,并分为上下两篇,分两期在头版刊登?:新集煤矿“七·一”正式生产了。喜讯不胫而走。 这座设计年产90万吨的淮南市地方煤矿,建设工期三年半,比设计工期提前了三年,这个速度是两淮煤田开发史上的新鲜事。许多领导和煤矿的同行盛称“改革卓有成效,生命力非常强”;“一流速度,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的多方位支持,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新集,不仅是速度,更不仅是“精神”,而是一种现象,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 八里塘:再来一次“百日大战”! 这是又一次的百日大战,吸引了第一批慕名而来的外国专家考察团。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1994年,特殊的一年,新集终于开始打造现代化的“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分别是新集一矿、花家湖煤矿和最新的八里塘煤矿。三个煤矿,各分主次,又三军合一,共同构成了新集煤矿的骨骼和肌肉。三个煤矿里,最晚上马的便是八里塘煤矿,现称为三矿。 与花家湖矿一样,筹建新集之初,八里塘同时进入了刘明善的视野。他希望把三个都建成矿井,如此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可当时新集人连开新集一矿的钱都是腾转挪移的,哪有钱来开采八里塘?
更多阅读
第38节:霸图基业(1989~1996年)(26)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1996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慕名前来新集视察。据当时的省委书记卢荣景回忆:“到新集视察,是胡锦涛同志亲自点名,亲自安排的。”这说明,新集的改
第37节:霸图基业(1989~1996年)(25)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从数字上看,10年变6年半,确是奇迹。可从工人们的干劲上来看,这是鲜活的“人创造的奇迹”。 “中国能源系统改革之星” 时光荏苒,刘明善在新集已经第七年。七年之长,刘明善却觉得
第36节:霸图基业(1989~1996年)(24)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1992年,淮阴市想投资八里塘,刘明善忍痛割爱。然而,造化弄人,淮阴市的投资竟然被耽误了一年。一年时间后,刘明善缓过劲来,手里终于也有了资金。 八里塘,听起来又是一个美丽的地名。当
第35节:霸图基业(1989~1996年)(23)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我们不图什么挣钱不挣钱,为了花家湖利益。” “家里比较困难,来这为了一个生活的问题。” “到这以后,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新集矿是比较好的,发展起来有一定的前途。
第33节:霸图基业(1989~1996年)(21)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新集人仅仅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就让一座年产90万吨的新集一矿顺利投产。专家评价,新集建设速度、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矿井建设中属于一流水平,且提前三年投产,节省建设维护费用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