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宏图再举(2003~2006年)(5)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参与刘庄矿建设的共有两千人,论人次则上万人次,涉及数个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单位。庞大的人口流动使管理成为非常复杂的事情,特别是安全管理。可这200天里,除了有一位工人违规操作遇难外,竟然没有出现一起重大事故。 后来,梁袁自己也觉得,200天的奇迹或许真是天意,正像开工当天那道淡淡的彩虹。 梁袁相信,天佑刘庄。 龙卷风 不是亲自参与一次煤矿的创业历程,谁也无法想象其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大多数时候,淮海的平原与丘陵总是平静的。大自然的物候,送来的只是春夏秋冬的循环和风霜雨雪的变化。然而,最普通的天气有时也能带来巨大的困难,更何况不期而遇的自然灾难。 创业初期,刘庄条件十分艰苦。荒原上竖起脚手架,职工宿舍还没有盖起来。施工单位完成了施工作业后撤走了,刘庄进入了投产阶段。对梁袁等人来说,真正的创业才刚刚开始。没有职工宿舍,创业者们就在施工单位留下的临时搭建的泥板房里暂住。 什么是泥板房?今天的新集工地上再也见不到了。 泥板房是早年施工单位常常临时搭建的工棚,先把泥巴夯实成一片一片的泥板,然后把泥板一块一块垒成墙,最后在上面搭几块石棉瓦,就成了一间房子。这样的房子,能住,却冬冷夏热,漏雨潮湿。 刘庄流传着一个关于住宿的段子,主人公是当时的机电科科长张俊林,时间是2001年的冬天。张俊林在泥板房里住宿,外面下着大雪,雪把泥板弄得很潮湿。就在张俊林睡觉时,潮湿的泥板脱落了,露出了大洞。可他不知道,头就伸出了房外,悬在了空中。一觉醒来,枕边和头发上都是雪。 天有寒暑,人有冷暖。 对新集人而言,这是最冷的记忆。当然,他们也有创业期最热的记忆。那是矿井永久主扇尚未投用前,首采的工作面上下巷以及切眼通风之间的距离很长。井下的气温高达32摄氏度以上,而且非常潮湿。这样的环境里,单纯站着就会大汗淋漓。仅在这一个工作面上,先后有150多人中暑,至于出湿疹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负责综掘的队伍却创造了月进560米的成绩,而当时同行的一般成绩是300~350米。 2003年7月19日下午,平静的刘庄突然遭遇了一场罕见的龙卷风。 梁袁在房间里感觉有些异样,立刻冲出来,看见龙卷风一溜烟过去,碗口粗的树就给拔起来了。地面上的泥板房更是不堪一击,石棉瓦一掀就掉,整体被刮出几十米。而放置高压电的铁皮房被扭成了麻花状。交通全部瘫痪,道路堵塞,全矿停电停水。躺下休息的谢猛一跃而起,直奔工地,发现一名职工头部受伤,几乎不省人事。他与办公室主任郝劲松立即将伤员抬上汽车,冒着大风刮起的树枝和沙石,向医院赶去。最终,抢救及时,伤员转危为安。 龙卷风好不容易过去了,地面已经一片狼藉,接着竟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梁袁接到报告:中煤72处受灾,三百多人衣服和被褥全部淋湿。
更多阅读
第69节:宏图再举(2003~2006年)(14)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在我现场陈述后,刘谊即刻约我单独面谈,畅谈近一个半小时。会谈中,我谈到了自己亲身指导的一个有关打造和提升中层管理团队的企业案例,那是中国石化总公司下规模很大的一家企业。刘谊
第68节:宏图再举(2003~2006年)(13)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2003年,以刘谊为首的领导班子根据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领导的讲话精神,结合新集发展的需要,决定将这一年确定为标杆管理年。为此,新集迅速成立了标杆管理办公室,专司此事。对于标杆管理的
第67节:宏图再举(2003~2006年)(12)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新集,你是怎样的凌云壮志!你要气吞山河吗? 2003年上半年,他们积极争取,排除重重阻挠,以最快的速度、合理的价位取得了老庙—展沟、口孜集、杨村集三个勘探区的煤炭资源探矿权。4月12
第66节:宏图再举(2003~2006年)(11)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创,首先是创新。共和国领导者弘扬“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刘庄的创新机制显然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注脚。刘庄的建立,彻底地推动了整个新集的发展与变革。创,还是创一流。
第65节:宏图再举(2003~2006年)(10)
系列专题:《一个煤炭企业的传奇发展史:黑金红流》 “巨无霸”采煤机(华东地区第一台): 在生产布局上,采用“一综两放、分区开采”的新布局方式,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产自德国艾柯夫公司的特大功率牵引采煤机,能够支撑超过1000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