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战争:地方叫板央企双巨头



 

●本报记者  党鹏报道

编者按

  在国家统一的能源战略下,天然气产量丰富的四川达州却必须遵循“配额”限制,虽然天然气就在咫尺之间。由此,地方发展不仅受到能源限制,其财政收入也极其有限(国家规定1000立方米天然气补偿地方15元)。为了避免走山西大同、辽宁阜新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老路,达州发动了一场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的“战争”。

调  查

“气都”达州:“气短”难飞

  12月16日,对于达州市副市长黄林平而言,又是忙碌的一天。早上他在所辖的渠县参加完全市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会,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达州机场直飞北京,目的只有一个:“争气”。

  黄副市长在达州主管的重要工作是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而这个基地是他每次乘坐飞机时的必经之地。在连绵的丘陵当中,可以看到巨大的化工厂房已经竣工。“机器已经调试完了,我们就是在等气。”玖源化工公司的副总经理何文美说,他们现在是围着黄副市长在转。

  号称中国“气都”的达州,缘何会缺气、需争气?这样的窘境背后,实质上凸显了达州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的“雄心壮志”:仅在今年,达州就推出了高达144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我们一方面要配合国家统一的能源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发展区域经济啊。”

双巨头“抢气”

  1000亿元!当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宣布在达州将投资如此巨额的资金时,2006年的达州市GDP才刚刚迈过400亿元的门槛,在四川省内排名第五。

  让两大巨头下定决心在5年内投资1000亿元的原因在于,2006年4月,中石化对外宣布发现了全国最大的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中石油随后也宣布发现了储量仅次于普光气田的罗家寨气田。根据探测,这两大集团在达州发现的天然气远景储量达3.8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达6600亿立方米,这让达州成为继内蒙古鄂尔多斯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之后的第三大气田。

  之后,中石化开发天然气的步伐加快:开建投资160多亿元、征地3000多亩的普光净化厂,建设川东北物质储备中心。尤其是把旗下的齐鲁石化大化肥项目迁至达州,以照顾自己的嫡系部队。此外,投资400亿元的“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开工,并在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

  “普光气田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亚洲一号工程,意义绝不亚于西气东输。”当时,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总公司项目负责人周建国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条能源线路的意义重大。

  普光气田更是让640万人口的达州市沸腾。根据测算,达州市的天然气年产量将达到200亿立方米以上,年产硫磺将达400万吨以上,这就意味着可以为达州的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实际上,这两大气田截至目前都没有产生效益,输气还没有完全实现。”黄副市长表示。即使如此,有着两大巨头所带来的“效应”,达州市在2008年实现GDP突破600亿元,而达州的目标是到2010年末,全市GDP为610亿元,显然这已经不是问题。

地方誓死“留气”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随着达州气田的发现、央企巨头的进入,自西向东延伸,达州与一连串的城市引发了一系列的“斗气”之争。

  12月16日,千里之外的武汉市从当日零点起,56家工业企业以及向8300台天然气出租车供气的加气站被迫停供或限供天然气。

  在连接达州与其他城市的能源供给线上(中石化“一号工程”的“川气东送”项目),等待川气的还有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原计划在今年10月就开始从达州普光气田输送天然气的计划,截止到本报记者发稿时仍未能实现,“正在紧张的调试阶段。”中石化川气东送项目部人士表示。

  一边是东部城市的望“气”欲穿,而另一边,达州却对天然气供应有自己的打算。

  “我们要尽量把天然气留在四川,发展下游化工产业。”在中石化宣布普光气田的消息后,达州市计委的有关人士当时如此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根据达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的内容明确提出:“构建天然气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甲醇、合成氨及尿素等大型天然气化工项目,最大限度地延伸下游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但规划强调的前提是,“加大天然气用气份额的争取”。

  黄林平在“争气”的过程中,才知道是多么的不易。从气田发现到现在即将实现输送,黄林平会同省里相关部门多次前往北京,为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园区争取更多的用气指标。

  这个首期开发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园区,承载着达州市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的梦想,为此,从普光气田到工业园区专门铺设的输气管线已经竣工。

  “目前我们还没有投产,不能接受采访。”作为中石化旗下的齐鲁石化,也未能得到偏爱。据记者调查,目前包括齐鲁石化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香港玖源40万吨合成氨/45万吨尿素、瓮福磷硫80万吨硫酸/30万吨磷酸、汇鑫能源20万吨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已经竣工,都在等待天然气。

  不仅如此,记者从四川省招商引资局获得的一份《2009年四川省化工医药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册》显示,达州市化工园区推出了14个,总计投资规模达144.37亿元的相关项目。

  事实上,不仅仅是达州一个城市,整个四川省都想就地“用气”。10月10日,四川省经委发布的《四川省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规划(2009-2011年)》称,以天然气化工和石油化工为龙头,投入资金约825亿元发展相关产业链,实施项目137个,建设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

  这个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包括 6大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园区,即泸州西部化工城、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自贡新材料基地、德阳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眉山金象工业园和乐山盐磷化工集中发展区。

  “我们的目标是将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再转化为经济优势。”黄林平表示,通过“十一五”的发展,顺利地推进了化工园区的建设,在“十二五”规划中,达州依然要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增加天然气能源的工业附加值。

统一调配与地方发展矛盾

  “现在只等着天然气一通,就可以‘开车’正式生产化肥了。”何文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从10月推到现在,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通气时间表。据悉,该企业是达州市在2006年引入的,项目总投资10亿元。

  作为气源地的达州,今年的缺口就达21亿立方米,如果明年8个入驻化工园区项目全面投产,将增加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需求。

  就此,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也是颇感为难。“今年四川全省天然气产量大约是175亿立方米,但去年的用气量就突破100亿立方米,占去了整个产量的一多半,今年肯定会超过去年。”中石油西南油气分公司油气销售处处长余焰给出这样的数据。

  早在5月份,四川省国资委主任彭渝就曾透露,“今年省内天然气的缺口量将激增至50亿立方米左右。”根据该省2009年的招商目录显示,“今年四川将合理分配新增1200万立方米天然气用气指标,重点向天然气化工产业(特别是天然气甲醇、氢氰酸)倾斜,重点向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区倾斜。”

  这对于达州市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黄副市长仍然奔忙于“争气”的工作中。“现在我们已经多争取到了一些用气指标。”黄虽然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指标量,但仍aihuau.com然感觉到轻松,自己这几年并没有白跑。黄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根据园区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动态调节,但前提是入园项目必须经过国家审批通过。

  “如果长期这样,势必会影响入园企业的投资信心。”何文美如此认为。“我们不得不面临这种尴尬。”黄林平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为此,达州市分别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多次衔接,并多次飞赴北京找国家发改委进行协调。“在当前国家对能源统一调配的前提下,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去争取。”

  为了避免因天然气配额给当地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达州市调整了发展思路,即重点发展“天然气、煤炭、盐卤”为主的化工业,形成“煤(碳)、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的产业格局,从而推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已经调整到一月初正式实现川气东送。”就在记者即将离开达州之时,从相关渠道获得此消息。届时,国家高层领导将参加开通仪式。

记者手记

 资源枯竭型城市之鉴

 

  “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在达州市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会上,该市市委常委江师科如此告诉台下六个区县的主要领导和部门官员。

  其实,达州市在发展化工产业上,一直在和川气东送管道建设开展进度竞赛:工业园区建成了,达州就可以把气多留一点,区域经济多发展一点。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些地方官员们的“私心”。

  但是,国家能源战略的统一布局,恐怕让达州这样的新兴能源城市多少有些失落:自己的地盘并不是自己说了算。中石油和中石化开发的步子已然在加快,川气东送也即将开始,但地方与中央、与央企的博弈似乎依然在继续。

  在四川南充仪陇县的龙岗,中石油已经发现了绝不亚于达州市的天然气基地。根据四川省招商投资局最新印发的《2009年四川省化工医药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册》记载,四川天然气地质资源储存量达3.6万亿立方米,其中仅龙岗气田经济可采储量就高达7000亿立方米。

  此外,在今年10月,中石化曾宣布在重庆忠县发现一处类似普光气田的千亿立方米级气田。无疑,川东总是给两大巨头不断的惊喜。

  问题是,这些气田可以开发多少年呢?普光气田的探明储量为3560.72亿立方米(另有数据为2738.5亿立方米)。按照目前中石化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的规划计算,总开发期也不过二三十年。

  “气都”达州可以叫多久?对此,达州市黄林平副市长认为,这是“教科书”上的问题。在他看来,需要思考能源枯竭的问题,但不能说就此不开发了,因为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以后肯定还会有新的发现,“我们现在谁也不能预测二三十年之后的事情,甚至于5年之后的事情。”

  但大庆油田、山西大同、辽宁阜新等国内许多这样的能源城市已经让人们看到了能源开发枯竭后的问题:作为新兴能源城市,如何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呢?

“发展中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黄林平如是说。

  首先,我们期望国家在能源战略的统一布局下,能够充分考虑能源地的利益,这就如同在保护江河上游的环境时,要确保退耕还林的老百姓吃住行就业等等问题一样。在今年年底,中央仍然有2万亿元的财政预算没有花完,与其突击花钱,那么是否可以考虑给予能源输出地适当的补贴呢?

  其次,地方经济依托能源发展起来之后,应该实现财政转移支付,如发展基础建设、医疗卫生等等,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完善。“我们将把工业化和城市化联动推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黄林平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我们不会重蹈老能源城市的覆辙。”

访  谈

中央和地方的共赢智慧

  “1立方米才补贴1分5也太低了。”中国能源网CEO、能源专家韩小平说,这就是气源地为什么要和央企“争气”,强烈要求发展当地天然气化工产业的原因。

  “气都”达州现在正陷入到这种尴尬境地:想发展当地天然气化工业,用气指标不够,发展其他的产业没有资金支持。矛盾如何解决?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能源网CEO韩小平。

补偿机制导致开发矛盾

  《中国经营报》:在川东北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国家执行的仍然是按照1993年制定的每1000立方米补偿15元标准,气源地对此都有看法,你认为这一标准是  否有失公平?

  韩小平:在能源开发领域,这样的补偿标准确实太低了。普光气田一年输送100多亿立方米天然气出去,地方获得的资源补贴不过1亿多元;但天然气输送到上海的价格却是1立方米2元多钱,远比西气东输管线价格要高的多。所以,这样偏低的补偿,地方为什么要干啊?利润几乎被央企都拿走了,地方怎么发展?

  作为气源地,地方有权获取优先发展权,但在国家对能源战略的统一布局下,地方必须服从这一安排。国家和央企没有充分照顾地方利益,才导致天然气被开发出来后地方“争气”的结果。因此,必须提高补偿标准,给地方发展权,才能够解决地方与中央、与央企的矛盾。

  《中国经营报》:如果提高补偿标准,那么作为央企的中石化和中石油是否会相应提高链条终端的价格,并认为原因是上游补贴过高?

  韩小平:央企在天然气开发方面的利润是多少我们不好谈,但我们看到的是央企输送出去的价格比较高,这主要是由于竞争不充分导致的。但提高补偿标准是必须的,央企并不是把那点能源补贴拿给地方就了事,你的输气管道、勘探、钻井等工作还必须依靠地方来维护,否则地方凭什么帮你维护输气管道的安全,老百姓凭什么让你在自己的田地里打井。所以价格与成本的控制并不矛盾,只有让地方获得应得的利益才能保障你的发展。

地方也需反思

  《中国经营报》:自从普光气田开发后,达州就加快了当地天然气能源化工的开发,已经有多家企业入驻工业园区,但现在天然气还没有通,都处于等待的状态。你如何看待地方这一发展思路?

  韩小平:天然气被称为“天然香水”,属于清洁能源,尤其在当前提倡降低碳排量的大背景下,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强调天然气作为城镇化的清洁燃料使用,主要用在民生上,而不应该是化工业方面。

  当地发展天然气化工是无奈之举,但天然气作为优质能源不应该干低效能源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发展化肥生产等,应该还有其他原料可以代替,更何况发展大化肥业也不是国家鼓励的范围,毕竟化肥对环境还是有污染的,而不同于有机肥。

  《中国经营报》:但是地方不发展天然气能源化工业该发展什么呢?这里毕竟是革命老区,其他的资源和条件都是比较有限的。

  韩小平: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国家加大对地方的补贴力度,提高补偿标准,而不是一味地只是想从地方获取能源,利益收归央企。因为地方也有发展的冲动,当国家给地方足够的补贴时,地方才有可能不再去发展有污染、高耗能的产业。

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中国经营报》:在地方和中央的博弈中,中央是否有这样的担心:我给你补偿提高了,但地方仍不满足,还是继续去争用气指标,发展化工业怎么办?

  韩小平:我们以前讲,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但现实的结果是,央企的积极性很高,但地方没有利益,自然就没有积极性了。如果国家真的能够提高补贴,那么在有效的宏观调控下,完全可以实现地方的经济转型。另外,随着能源价格的走高,如果有一天中石化觉得卖给企业发展化工远没有卖给老百姓赚钱,他也有可能不再供气或者压缩供气指标,将会造成不断发展的化工业产能空置,这恐怕也不是地方愿意看到的。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调节来实现两个积极性。

 能源战争:地方叫板央企双巨头
  《中国经营报》:随着中石油和中石化开发力度的增大,是否会造成普光气田等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就像大庆或者大同、铜川等城市一样,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韩小平:天然气与煤炭不同,煤炭会造成地下成为一个空城,对地面环境的破坏非常大,使得能源地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即使开发枯竭了,但地面环境依然如故,原有的产业不会遭受破坏或者灭顶之灾。而且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会有新的天然气气田被开发出来,如果中央对地方的补贴能够到位,那么气源地这样的新兴城市发展还是有着非常大的空间。

延伸阅读

能源补偿机制之殇

  “川气东送”,由于未能按时开通,使得全长2203公里天然气大动脉沿线的四省二市倍感严寒之苦。该管道的规划输气量为120亿立方米/年,这与中国陆上第一条天然气长输管道——西气东输一线,大致相当。

  但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就“川气东送”项目,中石化仍未和下游燃气公司签订购销协议,高价已经让下游城市望而却步。按照国家发改委今年6月下发的通知,“川气”到上海时,由出厂价和管输价构成的门站价为2.12元/立方米,和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贵了60%。

  “但国家给我们执行的依然是老的资源税标准。”达州市副市长黄林平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需要修订,以实现区域经济与国家能源战略的和谐发展。

央企吃肉 地方无汤

  按照国务院1993年制定的《资源税暂行条例》,每开采1000立方米天然气,资源所在地地税局将收取15元资源税。那么,就意味着这条川气东送的管道每年能够给达州贡献的资源税仅为1.8亿元。

  “我们以前加气价格是每立方米1.98元,现在涨到了2.5元。”一位出租车司机对记者抱怨说。就此,当地一位官员私下表示:凭什么我们的资源全部被央企拿走,我们却连点“汤”都喝不上呢?

  记者注意到,近日中石油罗家寨气田开发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该核准文件同意中石油集团公司与美国优尼可东海有限公司合作,预计项目将建成天然气产能900万立方米/天,硫磺产能1208吨/天。预期生产期20年,累计采气量388亿立方米。

  “所以我们建议国家在统一发展能源战略的同时,必须解决资源地的发展问题,这就是完善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黄副市长表示,在当前进行能源的合理分工与布局是必须的,要不然地方就成独立王国了;但同时区域经济也要发展,尤其是西部城市,否则与东部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为此,四川省协同达州市多次与国家发改委进行协调,以提高对地方的税收补贴。“我们的意见是国家从原来的从量计征修订为从价计征。”黄林平建议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也在不断上调,但在天然气方面不能总执行老标准。

争辩补偿机制

  在中石化与下游谈妥价格之前,管道沿线城市恐怕还要等待。

  国家发改委6月下发的“关于川气东送天然气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显示,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定为每立方米1.28元,供需双方在上下10%的浮动范围内协商确定。全线管道平均运输价格暂定每立方米0.55元,到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的管道运输价格,分别为每立方米0.06元、0.16元、0.32元、0.54元、0.65元、0.76元、0.81元和0.84元。供应四川本地价格最低。

  就此,记者采访了达州市工业园区的入园企业,他们对于接入的普光气田价格,都是讳莫如深。“这个不好说,我们还需要达州市做统一的协调。”一位入园化工企业负责人表示。该集团每年的用气需求近10亿立方米,显然用气成本对于企业是关键问题。

  “我们希望,川气的出厂价相比基准价下浮10%。”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徐小邦曾向媒体表示。他的理由是,中石化在达州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采天然气,基础设施和环境遭到破坏,应该启动资源补偿机制。

  但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前提,还必须要考虑未来资源税提高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国家需要充分考虑上下游产业链条上各个部门和企业的利益,可能采取折中的办法,循序渐进进行价格改革。”有能源专家表示,但国家在下一个西部大开发10年中,必须统筹考虑西部能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能源大开发。

  就此,记者从四川省西部大开发办公室获悉,四川省提出的《展望未来,四川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发展思路》中明确,希望国家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资源开发权限,建立资源开发参与机制,鼓励资源所在地设立各种经济实体,参股资源开发,并采取灵活政策,降低资本金要求。此外,针对当前四川部分地区天然气使用日显窘困的情况,四川省提出,川东北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开发应优先充分满足资源产地用气需求。

  据四川省西部大开发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杨世佐透露,明年1月15日左右召开的中央西部地区工作会议,将对未来10年开发作出重要部署。由此,建立西部水电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或将成为重要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60634.html

更多阅读

央企整合之一:偌大一盘棋

央企(非金融类)整合:偌大一盘棋央企改革的目标是,按功能将现有的112家归并为30---50家。基本的路径有三个:一是将现有央企集团直接转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二是在现有央企集团之上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三是现有央企集团分类合并

央企整合之三:混改大潮中的中材集团和中国建材

中材集团拥有三大主导产业:非金属材料制造业、非金属材料技术装备与工程业、非金属矿业。支撑集团产业发展的有六大系列核心技术:玻璃纤维技术、复合材料技术、人工晶体技术、工业陶瓷技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非金属矿

中海油服:股份回购指向央企同类项整合做大

焦点事件驱动:2015年中海油服计划回购10%股份包括A股和H股,至少动用30亿港币和80亿人民币,2014年底公司拥有现金150亿元。发改委制定《油气改革总体方案》,预计7、8月份会有初稿,9、10月份将提交给中央深改组。央企整合可能涉及第四桶

电力反腐:央企会成为主战场吗?

日前,一篇题为《专家称央企不应成反腐主战场:影响经济繁荣》的文章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网友的巨大反响。该文引用“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的观点,称“我认为央企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反腐的主战场。央企承担的任务与党政机关不同,所以之前我们提

注册制受益股龙头 地方龙头酒企将是此轮调整最大的受益者

      白酒行业经过2013年一年的调整,出现了很重要的特征:地方龙头酒企将是此轮调整最大的受益者。  全国超高端品牌未来成长空间有限  1,政务市场和商务市场紧密相连导致超高端品牌增长空间有限:茅台、五粮液等超高端白酒虽然

声明:《能源战争:地方叫板央企双巨头》为网友原丶幵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