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分享企业家成功心得:中国商人 新晋商》
在安泰发展的关键点上,李安民俯瞰全局,领先的潮流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上市——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从中国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来看,经过大起大落的民营企业不在少数,而如果把安泰集团和高速增长的民营企业来比的话,像安泰集团这样平稳、脚踏实地的稳步发展还不多见,用集团董事长李安民的话说就是不怕慢,就怕站。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李安民不仅仅是在企业的产业上有长远的战略,而对企业的未来,他更是站得高、看得远。
![新晋商国旅 第56节:中国商人 新晋商(5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5031610354967.jpeg)
应该说,安泰集团从1997年就开始筹划公司上市,当时计划发行B股,但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最终搁浅。2001年初,随着A股发行体制的改革,安泰集团进入了发行A股申请程序。 在顺利通过一年的辅导期后,安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于2002年3月初上报中国证监会,并于2002年8月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 2003年1月20日,安泰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公开发行7000万股社会公众股。 2003年2月12日,“安泰集团”股票(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这样,安泰集团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完全由自然人发起设立的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山西省第一家股票上市的民营企业。 李安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安泰20年的发展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滚动发展的,安泰上市,一方面是解决了融资,但同时更主要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问题,使之成为公众公司,把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这样使得民营企业后续发展得到了后劲,上市对企业的经营体制、管理体制都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而在旁人眼中,能成为山西第一家上市民营企业,最根本的源头是李安民忧国忧民的奋进情怀和敢为天下先的气魄。 现代社会每一次技术上的革新,都会带来一个大的跨越性的变化。如果在这样的技术革新的基础上,正好碰到了商业模式的革新,那么带来的革命将是更加巨大的。李安民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契机,所以他的经营思想如鱼得水,无往不利。 百年大业初奠基 安泰经历了三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3年到1992年,围绕炼焦主业的规模扩大和档次提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第二阶段从1993年至2002年,安泰链形产业结构具备了发达国家生态工业的雏形;第三个阶段从2003年新建和改建205万吨特钢、260万吨机焦两大工程项目开始,安泰工业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优好型的企业集群已形成。 不事张扬的李安民,不声不响中使安泰集团走上一条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民企发展之路,这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注意,称之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 不止是焦炭,安泰集团看上去更像一个企业王国。经过十几年发展,安泰集团发展成为一个以生产、销售、出口产品为主的集产运销、科工贸为一体,拥有焦化、冶炼、电业、建材、地产物业、生物工程、编织服装七大行业,30多个直属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元的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 安泰集团年产焦炭180余万吨,生铁15万吨,水泥12万吨,年发电1亿度。公司还拥有3条铁路专用线,1.4万平方米的货位和站台;自备列车5列,年吞吐量180多万吨。为业务发展的需要,公司先后在北京、天津 、香港、美国等地设立了办事机构。 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李安民采取了独特的“全”字管理方式:以“人”为首代表公司的核心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李安民把这形象简化成“爱我安泰、以诚相待”,“王”字上下两个“一”代表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中间的“十”代表纵向的指标管理和横向的程序化管理。公司成立了由企业党委书记任部长的督查部,每月按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检查,总结通报,奖惩兑现。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安泰制订了人才战略的十年规划,为安泰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