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企业篇)》
这个项目我们是从一些国际大公司,比如说通用电气等,手里抢过来的,这个过程很能说明中国企业的本土优势。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说,我们跟他们没有差距。我们使用的技术都是新开发出来的,大家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都在积累经验,都在往前走,所以说,我觉得在技术上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当然,具体技术细节是怎么处理的,那是每一个公司自己的专利,所以我们跟他们来比,在技术方面我们并不落后,并且有的方面,我们比他们走得更远。 第二个优势就是我们的技术比较本地化,简单来说,我们的技术人员比较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业内人士都知道,污水处理是一个非标准行业,每个地方排出污水的具体指标和数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一个项目,你都必须根据它的具体情况去做技术设计和技术服务。在这方面,我们更有经验。因为西方国家可能排放污水的标准比较统一,基本上在一个相对比较一致的范围之内。中国不一样,可能某个地方今天的COD①是400,也有可能将来会达到1000,这是不一致的,所以中国情况变化非常大。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西方一个地方可能十年二十年都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而中国不可能,如今的中国日新月异,一个地方今年这样,可能第二年就不一样,所以在这个方面,也是我们的优势。 第三个优势是我们的服务非常好。我们不仅能够提供前期技术方案,还可以帮助你运营,这些服务我们全部能够提供,而且能够快速反应。而对于好多外国公司来说,他们很多人员都在国外,所以相对来说,在这个方面反应迟钝一些。所以这就是我们三大绝对优势,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第36节:碧水源:一个未来企业的样本(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503022745243.jpeg)
在我们公司的历史上,有三个项目都很能说明中国企业其实是很有优势的。 第一个是国家大剧院。我们2003年拿到国家大剧院项目,主要是负责它整个循环水的处理,因为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理念是“水面上的一个球”,所以它对水的要求很高。比如说它有三个要求,第一是水面一定要特别薄;第二是有风的时候,它不能起浪;第三个是在冬天,在零下十度的时候,也不能结冰。而且它面积很大,因为大家知道,北京的空气是相对比较脏的,所以它会吸收空气中间的好多污染物,所以总的来说,国家大剧院对水处理的要求相当高。这个项目其实在我们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作用是对碧水源的品牌提升,尽管这个项目我们并没有挣到钱,甚至还出现了亏损,但因为我们能够跟大公司竞争,能够去承担国家级项目,所以我们觉得非常自豪。第二个是在2005年,我们做了一个45000吨的MBR①项目。这个项目被整个中国MBR技术行业称为“里程碑式的”项目,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万吨级的MBR项目,从这个项目开始,中国大规模的MBR项目全面开始井喷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