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机会(经济篇)》
我们应从“炉边谈话”中学到什么? 在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在短短几个月内几乎崩溃。到1932年冬天,美国至少有1300万人失业,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人们依靠私人施舍、市和州政府少得可怜的公共救济,以及自己微不足道的积蓄度日。罗斯福临危受命,宣誓就职。在就职总统后的第8天,他在总统府楼下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了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罗斯福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经理哈里?布彻说,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吧。于是,工作人员就在壁炉旁装置扩音器。第一次的“炉边谈话”就这样开始了。
![第31节:“信心”在经济中的作用(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502499666643.jpeg)
在这次谈话中,罗斯福以亲切诚挚的声调、质朴实用的语句,对全国人民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他说:“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简短的谈话,化解了长期郁结在人们心中的疑团和不满。第二天,部分银行开业了,人们携带着装有黄金和货币的大箱小包,在银行门前排起长龙,把就在不久前也是这样排着长队挤兑的通货存入银行。只过了3天,美国有574家银行开业,几天里,银行回收了3亿元的黄金和黄金兑换券。不出一周,就有13500家银行(占全国总数的3/4)复业,证券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锣声。 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来鼓励美国民众对未来经济的信心。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今天,我们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还可以看到这样一座塑像:一个穿着平常服装的平民,坐在房间一角,侧着脑袋,正全神贯注地听着什么,原来他是在听罗斯福的“炉边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