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国际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后果非常明显。而纯粹的国内金融危机所引起的后果也不能轻视。在过去三十多年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金融危机就是最近的一场国内金融危机。这一次危机既有国际诱因也有深远的国际影响。日本当时是(现在仍然是)债权国。由于这个原因,对于主管当局来说采取措施以避免对其他国家造成严重影响相对容易。实际上他们本应该更迅速和有效地化解那场危机。无论如何,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可以很轻而易举地向自己的人民举债。 各种涉及外国资本供给的危机——包括涉及全球化的危机(这里按狭义来说指包括各种外国人的金融体系的全球化),解决起来往往成本更高,也更加难以管理。外国人,总体来说都不太相信其他国家的政府,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政府。重要的是,在危机中,一个国家的当局不能胁迫外国人。涉及了外国资本的危机通常会演变成汇率危机,而且往往会演变成“孪生危机”,即在汇率崩溃和外汇净负债巨幅增长之间私营部门出现大量资不抵债困境,包括金融体系的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当局常常失去了进入世界金融市场的能力,同时如果没有外部援助的话,也就没有办法来拯救它们自己的金融体系, 修正错误 本书认为,如果国际金融在可靠的范围内无法正常运行,会对受其影响的国家和世界经济整体产生连锁反应。这种情形已经引起了数次巨大的全球经济震动。始于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便是那些震动的直接后果。这种历史现象提出了两个根本问题: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何来修正它?

在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和九十年代,金融危机总是出现在那些资本大量流向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各阶段。结果是,绝大部分国家政府决定(或者被市场逼迫)停止资本净流入。许多国家甚至成为资本净流出国。在2000年后,私人投资者渴望再一次投资到这些国家,这些渴望导致新兴市场经济体展开了大规模的外汇干预以及外汇储备的积累。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表现为“抽烟但不吸入”:它们中的大多数准备介入资本市场,但是不接受——实际上非常努力地避免接受——资本净流入到他们的经济体系中。这与发生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金融全球化很不相同——这一点令人诧异,也令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