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拯救你心灵的方舟地图:2012心灵重生》
对于地震模式,过去比较偏重于地壳板块运动的研究,但是近来开始注意天体运行是否对地壳活动产生影响。例如2008年9月11日,印度尼西亚地震与日本地震相继发生,只有20分钟间隔,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认为,它们之间肯定有关联,而这是什么样的关联,目前还不清楚。但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表示,从宇宙空间看:星球运行成一线,也可能是诱发多地震的外因。 地球是浩瀚宇宙星球中的一个成员,运行时势必受到“兄弟姐妹”们的关照,相互产生引力。2008年9月14日,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太阳、地球和月亮恰好运行在一条直线上,而在9月16日前后,金星、水星、地球和月亮也在近距离形成一条直线。孙士?推断,这一段时间内,天体运行所造成的环境,使地球地震诱发因素增强。 在这里我们也希望,未来天文学家与地震学家,或许应该有更多研究信息进行交换和讨论,毕竟月球对潮汐的影响是已经被证明的,那么其他天体的位置,对地震是否也构成影响?特别是2012年冬至,在天文学上会有所谓“天体排一”的情形,即是地球、太阳、银河系中心连成一线,究竟是否会实际上对地球产生影响?或许有使命者可以展开这个主题的研究。 (4)中国开始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 自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很多人开始问一个问题:中国开始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
![第37节:如何积极应对变动的地球课题(1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5010422968405.jpeg)
根据我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的说法,20世纪以来,我国强震处于活跃与平静交替出现的过程。活跃期和平静期的7级以上地震年频度比为5∶1。例如1901~2000年的百年间,我国经历了5个地震活动相对活跃期、4个地震活动相对平静期。其中,1966~1976年是活跃期,10年内发生了14次7级以上地震,但从1976年8月22日的四川松潘7.2级地震之后,直到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7.4级地震之前,整整9年没有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两者之间形成活跃与平静的强烈反差。 孙士?根据2001~2008年的地震信息判断,2008年开始,我国开始进入地震活动的相对活跃期。首先,2001年昆仑山西口8.1级地震后,我国出现了长达7年无7级以上地震的情况,2005年4月8日~2007年5月3日,又出现了近百年罕见的长达755天的无6级以上地震的平静段,6级以上地震打破这平静段2个月后,又呈现出长时间的无5级以上地震的平静段。然而自2008年开始,明显打破了以往的平静,例如2008年1月9日西藏改则县6.9级地震、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和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强震,表明我国开始进入一个地震活动的相对活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