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蔡成浩家里养了几只世界名猫。小猫爱玩羽毛,蔡成浩和家人只好到鸡毛掸子的土产店捡些鸡毛回来。看到土产店里做工很差价钱不低的鸡毛掸子,蔡成浩想如果用祖传的老手艺自己绑掸子,肯定会比土产店卖得好。
和家人一合计,蔡成浩立即把想法付诸行动。要制作精良的鸡毛掸子,首先要有上乘的活鸡毛。于是,蔡成浩和儿子四处寻访养鸡场,期望能找到扎掸子所用的鸡毛。可转遍了整个天津,也没找到满意的鸡毛。正在父子俩为鸡毛的来源犯难时,意外得知河南漯河有一个大型鸡毛集散地。于是,蔡成浩和儿子带着7000元匆匆上路。尽管找到了质量符合要求的鸡毛,可价格却出奇的高。7000元全部用光。蔡成浩花了一个月,扎出90把掸子。他们把掸子拿到土产店,可土产店的答复让他们大失所望。尽管蔡成浩扎的掸子结实耐用、外形美观,但由于成本比市面上的普通掸子高出几倍,土产店担心过高的价格会影响销路,于是都纷纷拒绝代销。
半年内,蔡成浩的掸子几乎没有销路。一天,蔡成浩决定去天津的古玩市场碰碰运气。没想到,众多淘宝者把两口袋掸子一扫而光。这使蔡成浩受到了启发,他干脆改进掸子工艺,向观赏性的工艺品方向发展。 此时,正值一部描写扎掸艺人传奇的电视剧《行走的鸡毛掸子》要筹拍,剧组正在四处寻找剧中最主要的道具鸡毛掸子。他们找遍了北京的琉璃厂、潘家园旧货市场等地方,都没找到适合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剧组在天津古文化街发现了蔡成浩的鸡毛掸子。导演对他的掸子很满意。很快,剧组就向蔡成浩订购了3万元的鸡毛掸子作为剧中的主要道具。随着电视剧在全国一些电视台的播出,不少观众对蔡家鸡毛掸子开始关注。有的游客甚至把蔡成浩的掸子作纪念品买回去。不少工艺品商店也纷纷要求为他代销掸子。 蔡成浩一家看到了掸子经过精加工后潜在的商机。着力把掸子向高端工艺品改造,他们用紫檀木代替原来的藤条做手柄,同时在上面配以玉坠等传统的饰物,并用高档的丝绸作外包装套。这样精雕细琢出来的鸡毛掸子,最高的要卖到一万多元一把。 现在,蔡家的贡掸已经进入了北京王府井的一家工艺品商店。蔡成浩负责生产,儿子负责市场。将来,他们想开出属于自己品牌的专卖店。学设计出身的儿子正在琢磨着如何把文化的因素加入到鸡毛掸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