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盛夏的北京,阳光灿烂,花团锦簇。在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由全国工商联等国家有关部门共同评选的中国优秀企业家颁奖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一位刚过不惑之年的中年汉子健步登台,接受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的颁奖。在此之前,他还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的亲切接见,并一起合影留念。
这位幸运汉子就是云和县朱村乡联合村最早涉入茶道、闯入“御茶”圣殿、叱咤苏州茶市现为苏州市东山茶厂厂长的柳荣伟。
东山茶厂并不大,但其生产制作的“碧螺春”却是无穷大的一笔无形资产。这是始于唐代、名于清代、盛于当代,且一脉相传、延续至今的传统名茶。这不仅是一种产品的延续,而且是一种中国茶文化的延续,柳荣伟成为传承这一名茶的掌门人和传人,有着颇具传奇的色彩。
生于1963年初春的柳荣伟,17岁初中毕业便跟随哥哥柳荣华干起了木匠活。后来,又做起了木材生意,从家乡云和朱村乡贩运木头到上海、江苏等地销售。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兄弟俩发现了苏州有一个很火红的茶叶市场,其中最具盛名的碧螺春,就来自市郊吴县市(现为吴中区)东山镇。
一斤轻飘飘的茶叶竟比上千斤重的一方木头还值钱,兄弟俩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他俩决定回家承包茶场,高薪请名师学制碧螺春。
翌年春,茶山青青。兄弟俩“三顾茅庐”重金聘请东山制茶师傅到家乡,传授制茶技术。茶师傅精心施教,兄弟俩勤学苦练,很快获得“真经”。
1984年,兄弟俩向工商、税务部门申办了手续,筹集资金高标准收购茶青,精心制作了250公斤“碧螺春”运到苏州东山镇出售,净赚万余元。
从此,兄弟俩步上了包茶山、收茶青、制名茶的创业之路,实现了转行干茶叶的跳跃。
制售茶是个季节性的行当,柳荣伟与妻子毛小云两人感到必须跳出云和到东山谋发展,决定春季收茶青制茶、售茶,夏、秋、冬三季到义乌市进服装到东山镇摆摊,以便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了解茶叶行情。
为了能在名茶产地落下脚来,柳荣伟夫妻在东山金家巷一位叫韩月贞的退休老大妈家中租住了房屋,并在她的帮助下学做汤圆,还在她临街的一块房基上临时搭起了一间平房,夫妻俩开始了叫卖汤圆的活计,为筹谋落脚东山作打算。
柳荣伟夫妻冲着碧螺春名茶而来,以店入住东山,在这个名茶的桥头堡建立起根据地,实现了季节性居住到长年居住的跳跃,他俩做的汤圆也小有名气,红了东山镇。夫妻俩在这个名茶之乡和旅游胜地得益颇多,一连做了三年的汤圆,将赚来的钱,全部反哺到包茶尝收茶青上,在事业上实现了“三连跳”。
其兄柳荣华也四面出击,在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市)承包大片茶山,建立茶叶根据地,并将茶叶源源不断地运往苏州茶市销售。
经过连续几年的打拼,柳荣伟兄弟不仅建立了承包、收购、制作、销售名茶的稳固根据地和经营网络,同时,收入也像滚雪球似地增长。柳荣伟于1993年购进二直二层的店面楼房,在东山建立起牢固的家底和事业。至此,他也放弃了做汤圆行当,专门从事茶叶生产经营。
1995年,坐落在东山镇的吴县茶厂资不抵债濒临倒闭。柳荣伟当机立断,承包了该厂,并及时安置了12位工人就业。茶厂起死回生,柳荣伟又乘势而上,并买断商标使用权,重新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碧螺牌”碧螺春。从此,碧螺春名茶重焕光彩。
连续几年的经营,使东山茶厂红红火火,茶叶质量和数量迅猛提高,几乎垄断了东山茶市。
2001年,柳荣伟花巨资一举买下了原东山茶厂并承包了为期30年的63亩原碧螺春茶基地,同时,转制为私营企业,并将企业建成有自己的精品基地和长期合作单位与销售网络,触角伸向全国的茶叶专业企业;还将原厂房改造成前店后厂、茶艺楼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使企业通过了ISO9001和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柳荣伟从承包者到入主正宗的东山茶厂,成为正宗的碧螺春名茶掌门人和传人,使碧螺春名茶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令当地和江浙各路茶商惊诧不已!
2003年,“碧螺牌”碧螺春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苏州市重点名牌产品和国家绿色无公害产品,使这块悠久历史的名茶品牌大放异彩。在苏州,各公共场所到处可见“碧螺牌”碧螺春名茶广告,让各路茶商刮目相看。苏州市、区、镇三级政府共奖励柳荣伟20万元人民币,“碧螺牌”碧螺春精品茶魅力四射,最高价卖到6000元1公斤。柳荣伟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大茶商。
2004年,在丹桂飘香的季节,“碧螺牌”碧螺春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专用茶,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贡品御茶”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