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创业 浙江学经验家乡创业 三个江西人的创业样板



 编者按

    昔日,他们是在浙江学技的“务工者”,如今,他们成为回乡创业的“弄潮儿”。携带着从务工淘来的“第一桶金”,沿袭着“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创业精神,他们演绎出一曲曲江西普通百姓崭新的创新创业故事。近日,本报记者走近他们——一批从浙江带回理念、资本、技术的返乡创业者。

 勇敢迈出创业第一步

    4月13日,李修财在老家上饶市信州区沙溪镇开办的佳润服装厂开张一个月了。数着第一个月赚来的5万元钱,一直对要不要办厂创业犹豫不决的他,终于一块石头落地,心里说不出的甜。

    “以前,我从来不敢想象,自己有朝一日敢开厂创业。”身为普通的农家子弟,在李修财看来,自己办厂当老板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但在浙江务工闯荡了十多年,他猛然发现,只要有勇气,创业并不那么高不可攀。

    12年前,20多岁的李修财中专毕业后,离开家,辗转到浙江东阳、诸暨、义乌等地务工,他在服装厂流水线上做过工人,当过服装厂的机器修理工,后来一步步做到了管生产的副厂长,年薪超过6万元。

    李修财最初的想法很简单,赚钱后回家盖楼,存钱供儿女读书。但和许多浙江人接触后,他突然对自己最初的打算产生了动摇。李修财告诉记者一个故事:在玉环市,和他一起务工的一名周姓浙江人,虽然小学都没毕业,但胆子特别大,在服装厂工作一段时间后,立即借钱自己办厂。通过一番努力,三年内就将利润做到了100多万元。这件事对李修财的触动很大,凭借自己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和业务关系,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开厂?今年初,他终于下定决心,回乡创业。

    尽管最初的创业很艰辛,但之后纷至沓来的订单也让李修财忙得格外开心。而他的创业举动,还引来了其他务工老乡们的学习与仿效。

    “创业成功,关键在于不能畏首畏尾,要敢于迈出创业第一步。”已是拥有资产几千万元的上饶祥云服装城老板俞润祥说。他1990年下岗后,到浙江务工,凭着对纺织行业的熟悉,他在浙江办起了一家小工厂,生产外贸羊毛衫,十多年的拼搏,让他积累了不少资金。去年,他回到家乡投资2000万元创办了上饶祥云服装城,投资第一年产值就超过了1000万元。俞润祥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勇气,是创业成功的基础。

    创业就要永不满足

    同样从事废旧物资收购,同样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浙江省台州市仅废旧金属回收一项年产值就达到300多亿元,还把生意做到了国外。相比之下,丰城市的废品回收虽然有一定发展,但很多人仍停留在“收破烂、卖破烂”上,生意一直做不大。

    如何学习浙江创业精神,不断壮大企业规模,从“垃圾堆”中真正找到“黄金”?这成为丰城市宏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创始人熊曙雄的追求。

    1988年,高考落榜后的熊曙雄和同村的许多人一样,挑起货担,走村串户,收购破铜烂铁。经过5年的走南闯北,积攒了一定资金的他瞅准机会,改做废旧物资调运生意,成为“破烂王”,他也因此不必像以前那样风餐露宿,他只要将调来的废旧物资卖到浙江台州等地,每年就可以赚到十几万元,生活得很滋润。当时,许多丰城人都和他一样,满足于当这样的“小老板”。

可在和浙江人做生意中,熊曙雄发现,他将收购的易拉罐、旧金属等卖给浙江人,浙江人把这些旧金属加工成铝锭、铜锭,再做成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利润要丰厚得多。

    “浙江人能赚的钱,我们为何不能呢?”熊曙雄想。于是,他只身跑到浙江永康拜师学艺,并专门从浙江请来师傅担任技术人员,创办起一家小铝锭厂。小铝锭厂最初进行铝杂品粗加工,利润相对较低。2004年,他又投资300万元,创办了一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从事铝锭精细加工。期间,他经常往返浙江考察,他学习浙江人舍得投入,花巨资引进先进设备,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公司成立仅两年多,销售收入去年就突破亿元,税收达500多万元。

    “创业,就要永不满足,不断地大步向前,事业才会不断壮大。”熊曙雄深有感触地说。今年初,他又到台州学习了三天,提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生产铝成品,创建一个再生资源工业园,将创业的路拓得更宽。

    持之以恒圆就创业梦

    “温州人给我的印象:有生意头脑,敢闯、敢干、能吃苦,而且特别能坚持,不管条件多么艰难。”受浙江温州这种氛围的熏陶,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程度的邹和香,硬是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家乡武宁办起了国富塑料有限公司,圆了创业梦。为了圆梦,她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

    1995年,邹和香揣着借来的200元路费,只身一人去了温州。在温州务工的那段时间,邹和香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有朝一日,自己也要当老板。

    邹和香所在的工厂从事塑料包装袋的生产。还是学徒工的她,特别注意留心学习技术,发现包装袋的生产工艺并不难。如果自己有机器,也能有模有样地生产。但是,产品还得有销路。转为技术工的邹和香,又开始和老板套近乎,琢磨包装袋的销售了。这一次她发现,包装袋应用范围很广,工业、农业等很多领域都需要,市场前景很看好。邹和香开始寻思,温州这样的工厂已经遍地都是,而自己的家乡武宁县和附近几个县城都没有类似的工厂,如果把包装袋工厂开到武宁去,再销往周边城市,肯定有市场。

    于是,在工厂干了5年后,她又和温州丈夫开了一家商行。因为包装袋生产流水线设备投资最少都在60万元以上,靠务工,这笔钱不知何年才能存够。凭着夫妻俩的苦心经营,5年时间,商行赚了近100万元。存够钱的邹和香开始回乡创业。

 浙江创业 浙江学经验家乡创业 三个江西人的创业样板

    可是,要放弃经营得不错的店铺去做冒险投资,还要说服丈夫回武宁创业,本身就需要勇气。更让她犯难的是,儿子刚1岁,她实在不忍离开。可是创业的种子已经在她心里长成了参天大树,看着武宁县出台多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时,邹和香狠了狠心,把儿子送进了全托幼儿园,然后告诉丈夫武宁有创业的好机遇,如果发展不错,他们也能把家搬到武宁。

    就这样,带着积攒的100多万元,2005年9月,邹和香和丈夫回到了武宁,买地皮、建厂房、招工人、购设备,国富塑料有限公司投入生产了,邹和香就是董事长,现在公司固定资产规模已增加到300万元。她说,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已经像烙印一样印在了自己心里,我将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我的兄弟姐妹、我的父老乡亲,让他们也能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

    有句老话“树挪死人挪活”,当无数的江西人在经历了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这个过程之后,他们的贡献就不仅在于创造利润,更在于他们有了新的梦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56382.html

更多阅读

三个贵州人创办“米花堂”连锁店 修正堂连锁店

尾通社5月9日消息,由闯荡北京的三个贵州人魏健、王益民、罗钢创办的“米花堂”全国连锁店(社区健康米食专家)今天正式开业,主营售卖全世界各种大米米制品!北京贵州老乡前往米花堂朝贺,本图为手机照片,微信上下载米花堂创办人之一魏健味知

三个关于爱的故事 乡村爱情故事第三部

三个关于爱的故事文:网络 编辑:尔图三个故事,未婚的看懂了再结婚,已结婚的看懂了更懂得经营婚姻,不懂就可以不用结婚了。故事一他们相爱三年,准备结婚。结婚前一个月他消失了,留下一张纸条:对不起,等我足够好的时候我再娶你。她悲痛地撕了纸

三个写日记的人 三年级写日记

三个写日记的人──雷锋、鲁迅、韩锋都是写日记的,结果是不同的日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自其产生以来,一直在历代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众多的名人传记材料都来源于他们的日记。本人孤漏寡闻,对名人的日记所见所读不多。有学者说:古

三个小猪的故事 小猪佩奇动画片全集

从前,有三只小猪,聪明的小猪。他们的名字都很有个性,小猪A的名字叫“谁”,小猪B的名字叫“什么”,小猪C的名字叫“哪儿”,怎么样,够酷吧!这一天,三只小猪的爸爸出门了,他们三个就偷偷摸摸的跑出去,在屋子外面玩了起来。这时候,早已对他们垂涎三

声明:《浙江创业 浙江学经验家乡创业 三个江西人的创业样板》为网友讨你半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