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家上市公司谋重组 480起并购 IPO停摆至今已整整一年,数百家企业的上市梦只能一再推迟。
![并购借壳重组 A股IPO路断 并购借壳成突围捷径](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404219282568.jpeg)
2012年11月2日,浙江世宝(002703)登陆中小板。此后至今,再无新股。在IPO大门迟迟不开的情况下,并购重组成为IPO分流的“阳关道”。 据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境内上市公司数为2489家,相比于2012年底的2494家非但没有增多,反而出现下降。 A股IPO久不开闸,各大券商的投行业务遭遇滑铁卢。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19家上市券商总营业收入达580.26亿元,同比增长23.55%,然而,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大增。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总计32.9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1.51%;承销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出现严重萎缩,今年前9个月的承销收入占比仅5.68%,而2012年同时期占比达11.99%。 “IPO暂停时间太长,投行拖不起。”不少券商投行部门负责人均表示。 投行需要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另一方面,证监会对并购重组的支持也让曲线上市成为主流话题。 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1月5日,涉及并购重组事宜的上市公司数量达250家,其中,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110个。 记者查阅证监会最新披露的消息,并购重组事宜正处于审核进度中的合计有65家。 清科观察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案例为480起,并购总额高达391.65亿美元,大幅超越历年整体水平。 2013年10月8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正式实施。中国证监会将重大资产重组申请(含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重大资产购买出售、合并分立)划分为豁免/快速、正常、审慎三条审核通道。 来自汽车、钢铁、医药等九个行业并且符合三标准的公司将可以进入豁免或快速审核通道,对好的公司、好的中介、好的项目及九大过剩产能整合且不涉及发行股份的直接批准,涉发行股份快速审核,不预审直接提重组会审议,综合考虑诚信状况、有益性、有效性、均衡性等因素,对审慎类加大核查。 表面上看,并购、借壳是多赢。对于处于困境中的已上市公司来说,可以摆脱“保壳”压力,盘活资产,新故事为未来业绩创造想象空间;对上市心切的企业来说,可以规避IPO的严格审查,快速实现上市;亟需新利润点的投行能借机牟利;对买入绩差股的投资者而言,并购重组算利好,也可以趁机解套。 不过,并购借壳热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最显而易见的是,高估值成为常态。海澜之家在2012年IPO被证监会批复不予核准后,又迅速以135亿元的高估值被凯诺科技收购,试图借壳闯关。还有急剧升温的网游并购也让不少网游公司身价水涨船高,游族信息以近33倍的高溢价借壳梅花伞令媒体直呼“疯狂”。 多数并购重组案例中都出现了对赌协议,这本属于上市公司控制并购风险的手段,却又衍生出了盈利预测能否如期实现、未达预期时补偿措施过于单一的问题。比如手游业内人士还在质疑游族信息和37wan等作出的业绩承诺能否达成,而凤凰传媒3.1亿元收购慕和网络64%的股权的补偿条件又显得过于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