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华人世界的创业书:自慢Ⅱ之以身相殉》
创业者要依组织需求成为变形虫 这其实不是我原来的规划,我原本以为我还需要做一些事,但后来发觉,詹宏志的行事风格是圣裁决断,他不喜欢有老板,就连平辈在他身边也没有发挥的空间,所以我从此只开董事会,完全退出日常经营,其实就算开董事会,我也完全尊重他的决定。
![第19节:拔出石中剑(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575064106195.jpeg)
(创业陷阱:找到可以信赖的人,放手让他去做,作为创业者要有肚量做变形虫,按照组织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只要《PC home》能创办成功,我演什么角色都不计较,我终于学会与伙伴相处的方法。) 有了在《商业周刊》和创业伙伴相处的经验,这一方面的智慧我已充分具备。前面所说的角色扮演,我和宏志完全没有正式沟通,我自己揣摩,按组织的现况,决定我该演什么角色,而不管事,做永远的替代角色,变成我俩最好的分工。 创刊时詹宏志不愧是营销与创意天才,他决定采取强势上市、物超所值、价格破坏的策略,创刊号厚厚的一本《PC home》,只卖49元新台币,第一次印刷5万本,这些规格都是台湾杂志市场上,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手法。以我这个算是有经验的杂志人,事先都不确定这样做是对的,只是直觉可行,当然就放手一搏。 《PC home》杂志一上市销售3天之后,我们就知道成功了,因为便利商店等零售渠道,两天就已卖完,并追加订单,金石堂等传统渠道也一样,这第一期的刊物最后印到十几万册,几乎是台湾杂志史上从未见过的盛况。 更可怕的是,在杂志零售背后,我们绑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订户推广计划,每天订杂志的传真机从未停过,订阅电话满线,我们不得不紧急追加传真及电话线路,只不过解决了传真及电话问题之后,后面的订单处理也因人力不足无法解决。因订阅服务不及时而产生的客户投诉,是《PC home》杂志创办过程中,最大的困扰。 我虽然没有实际参与工作,但所有的会议我都参加,所以我充分了解每一个决定、每一项策略、每一个作为,而且因为我空手,反而能静静地分析思考每一个过程的道理。 詹宏志的策略清晰简单:第一,找到正确而专业的人——李宏麟,由他筹组编辑团队,放手去做,确保有能力编出一本高质量的杂志;第二,要求做到看得懂、学得会,开创出“step by step”的编辑法,让《PC home》的读者做到无痛苦学习;第三,营销上物超所值,创刊号49元新台币,创造最大的声势、话题、知名度及试用读者群,接着延伸出最大的订户量,立即回收订户收入;第四,广告推销随后跟上。 从《PC home》的创刊过程,我看到了一次杂志上市的超完美示范,我终于弄懂,当年我创办《商业周刊》时,那真是不专业的业余作为,过去数年兵困《商业周刊》的疑惑,忽然豁然开朗了。 在《PC home》创刊的记者会上,詹宏志向所有的记者宣布:我们不是创办一本刊物,未来3年要办6本杂志。这个承诺,变成全公司上下努力的目标。 (创业陷阱:每一种事业都有专业,一山还比一山高,我历经《商业周刊》,自认为对经营杂志已很在行,但是在《PC home》的创办过程中,我发觉我对杂志经营只是略懂皮毛。创业者要有决心、肚量,学习别人专业的方法,千万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固执。) 《PC home》顺利上市之后,很快就变成计算机类第一大杂志,我怀疑应该也是台湾第一大杂志,19万本的发行量,堆砌起许多奇迹,广告每季都涨价,订单来不及处理,而紧接着我们就决定扩大战果。 我们先把已经创刊的《电脑玩家》杂志并购下来;再接着我们创办了《PC office》(《电脑上班族》),定位是上班族的计算机学习;再来是《PC SHOPPER》(《电脑采购》),定位是计算机采购导览杂志;再接着创办了计算机书的出版团队“PCuSER电脑人”,如果再加上这些团队个别衍生出来的小刊物,计算机家庭集团最多的时候有超过20本以上的刊物,琳琅满目,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