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华人世界的创业书:自慢Ⅱ之以身相殉》
除了计算机杂志以外,我们也尝试跨越IT做其他的杂志,《SMART》(《智富》)月刊是最具指标性的一本刊物,这是给社会大众看的理财入门学习杂志,和《PC home》同样走入门学习的路子,让读者真的看得懂,学得会,这个刊物也很快变成台湾入门理财杂志的第一品牌,全盛期的发行量也超过10万册。 《PC home》杂志的创刊,真的是赶上了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人类正要面临计算机的大学习潮,也正要在实体世界之外,另外筹建一个虚拟世界,所以《PC home》又接着成立了“网络家庭在线网站”(PChome Online),成为台湾网络风潮最早的弄潮儿之一。 在“PChome Online”之后,我们还成立了《明日报》,大张旗鼓地探索一份在线电子报纸的可能,只是最后以亏损数亿元新台币收场,这也种下日后“计算机家庭杂志集团”与香港首富李嘉诚的企业合并的远因。 创业者要有逆转困境的能力 在计算机家庭杂志集团的所有杂志中,有一份杂志是由我负责筹办,那就是《房屋志》,一本买卖房屋的信息杂志。这本杂志大概是集团内最短命的一本刊物,在6个月之内,赔了8000万元新台币。我下决心停刊,并带着整个团队转型为建筑家居装潢刊物,现在这个团队拥有数本杂志,也是计算机家庭杂志集团在计算机杂志没落之后,还能维持集团规模与活力的重要原因。 创办《房屋志》,我证明了:我会犯错,但我有能力自己逆转,与过去在面临困境时坐困愁城,已完全不同。 (创业陷阱:创业一定会犯错,一旦确定自己犯错,一定要第一时间改变,绝不可拖延,《房屋志》在出版6个月时我就放弃,否则可能会拖垮整个计算机家庭杂志集团。) 计算机家庭杂志集团在2000年左右网络泡沫化之前,集团实力达到最高潮,但随着《明日报》停刊,以及计算机学习热潮式微,《PC home》进入另一个体制调整期。 这时候我开始扮演整顿的角色,我停掉了一些刊物,也换掉了许多主管,让年轻的新秀担负重任,我心中只有一个目的,在计算机家庭杂志集团兴起时,我享受了美好的成果,而在集团遭遇困难时,我有责任让局面稳住,尤其在詹宏志离开之后,我应为所有的团队负责。 到2008年,计算机家庭杂志集团的整顿总算看到成果,计算机杂志日益缩小的规模慢慢稳定下来。从2009年开始,将会再尝试创办新杂志,并启动网络媒体的经营,整个集团重新站在起跑点,以迎接金融海啸的挑战。

中文出版王国梦——城邦出版集团 在1995年,《PC home》杂志创办的同时,我们也成立了城邦出版公司,这是由3家已经成立的小出版社合并而成的,我把一向绩效良好的商周出版社并入城邦集团,成为城邦集团中的旗舰团队。 成立城邦出版公司是詹宏志的想法,透过小出版社合并的方式,试图营造一个大品牌、大团队,向华文世界最大的图书出版集团迈进。詹宏志成功地创办了计算机家庭杂志集团,让我这个不太管事的董事长名利双收,所以当他想创办城邦时,我毅然加入,决定全力打造城邦集团,以投桃报李,这一直是我心中没有说出的秘密。 城邦刚成立时,只有3个出版品牌:商周出版社、麦田出版社和猫头鹰出版社。这3家出版社在合并的前一年,总的营业额只有1?4亿元新台币左右,而且获利很少。但合并的第一年效益立即显现,营业额跃升了一倍,达到2?8亿元新台币,获利也明显增加。 这样的成长趋势维持了3年,营业额分别是:第一年2?8亿元新台币,第二年3?8亿元新台币,第三年达到5亿元新台币,不过到第四年却出现了危机。 由于整个集团财务统一调度,虽然可以发挥赚赔互补的效果,但如果整个集团出版的类型有太多长线书、销售速度缓慢的书籍,那么现金就会出现缺口。 而3家老出版社中,除了商周出版社是以畅销书为主外,其余两家出版社都是长线、销售速度缓慢的类型,再加上城邦在合并后,也陆续成立了墨刻出版(旅游)、红色(网络小说)、马可?波罗(经典旅行文学)等出版社,更使城邦的资金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