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州,你可能吃过“万忠烤禽”,你可能听过“王万忠”这个名字,可你知道他的创业故事吗?
27岁时,他还是一名建筑工,28岁才接触烤禽业。之后,短短的十几年,“万忠烤禽”从无人知晓到现在成为台州三门县老百姓摆酒席时不可或缺的一道菜、“万忠”牌熟食制品走俏国内的各大超市;万忠烤禽店从当初的十几平方米的小作坊发展成现在上规模的生产厂区;他也从原先的建筑工变成了大老板,王万忠完成了一次成功地嬗变,也经历了许多坎坷。
从建筑工到烤禽高手 艰难求师路
1982年,22岁的王万忠就随同乡人一起到杭州做起了建筑架子工。整天风吹日晒的打工日子异常艰辛,但一年下来,收入颇微,让王万忠一家的生活捉襟见肘,王万忠感到了沉重的生活压力。“这样下去,根本别想过上好日子,必须自己创业。”王万忠当时想。
1989年初,王万忠收拾行囊离开了打工七年的杭城,决定回家乡发展。可是回到家里,他始终找不到头绪。“回来后我养过黄鳝,也做过别的,可总觉得这些都不是一个能长期创业的行当。”王万忠说。
直到有一次,王万忠在三门县城瞎转时,竟然发现当时整个县城还没有一家像样的烤禽店。这让他想起了在杭州时看到的吴山烤鸡生意红火的情景。
“开一家烤禽店。”一个念头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于是,刚回家几个月的的王万忠,9月中旬再次收拾行囊,带着东拼西凑来的500元钱,独自一人再次来到杭州拜师学艺。
第一天,王万忠来到杭州一家知名的烤鸡店。店主说学费得要700多元,可是口袋里的钱不够,王万忠只好去别的烤禽店试试。第二天一大早,王万忠就找到了另一家烤禽店。听说是来拜师学艺的,虽然身上的钱还是不够,但店主吕民生见他这么真诚,破例收他为徒,而且只收了200多元学费。
在跟着师傅学习烤鸡技艺的日子里,王万忠非常刻苦,起早摸黑,4点多就起床,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吕民生见这人做事勤快,为人也挺不错,于是毫不保留地向他传授了整套烤禽技艺。凭着一股苦学肯钻的意志,短短半个月之后,王万忠终于掌握了一门系统的烤禽手艺。
从小作坊到食品厂 创牌闯市场
1989年国庆节当天,王万忠就在当地工商部门的支持下,依法注册了“三门万忠烤禽店”,并以3000多元的启动资金在县城的中心菜场里开设了我县第一家“烤禽店”。烤禽店面积仅有十多平方米,全部员工就是夫妻俩。
“我记得开业第一天,总共卖出2只半烤鸡。当时一只烤鸡的利润只有2元左右,算起来基本上没什么效益。”回忆起当年,王万忠脸上写满了惆怅。在接着下来这2个多月,他都是薄利出售,还通过让顾客们免费品尝的方式,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万忠烤禽的味道。在品尝的同时,他要求他们提意见,并根据反馈的情况,改进烤鸡的口味。经过不断改进,王万忠调制出了具有独特风味的烤鸡。
王万忠的做法不但完善了万忠烤禽的口味,还让路人吃过后留下深刻印象,很快提高了万忠烤禽的知名度,三门人逐渐知道了万忠烤禽店的烤鸭和烤鸡,不少人被烤鸡的味道迷住而成为“万忠”的回头客。
万忠烤禽店很少做广告,但却有着源源不断的客源,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万忠烤禽耳口相传的口碑赢得了顾客的心。
仅一年时间,万忠烤禽的“魅力”日渐大了起来,慕名而来购买的人越来越多,在一些节假日前夕,买酱鸭的顾客甚至排队排到了马路中间。而老百姓在摆酒席时,桌上总少不了一道菜——万忠烤禽。
到了2002年,我县各地的烤禽店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子就发展了50多家。同时,随着销售量的不断增加,原来自家的小作坊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让王万忠顿感身上的压力。
“不在竞争中取胜,就会在竞争中‘毁灭’。”凭着这样的经营理念,2003年5月,王万忠投资了300多万元,在县城建造了一个冷库和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食品加工车间,经营场地面积从原来的40多平方米门店兼小作坊扩大到总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的规模型流水线生产厂区,并在三门工商局商标科的指导下注册了“万忠”商标。
目前,王万忠已经发展了11个食品连锁店,还在杭州建立了“万忠斋三门土特产(食品)杭州连锁店”。王万忠告诉笔者,在杭州连锁店里面,不仅仅销售万忠系列产品,顾客还可以买到三门青蟹、善好酒等原汁原味的三门土特产。
回首漫漫创业路
万忠食品厂在稳步发展,但仅凭烤鸭是远远不够的,王万忠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在不断开发烤鸭新品种的同时,他还开始尝试进入熟食产业的相关领域,利用多元化增强竞争力。
目前该厂已经有鸡、鸭、牛肉、姜糖等四个系列10多个品种,并实现了真空包装,这样,不但解决熟食产品保质期短的问题,还争取到了新的客户群。
如今万忠食品厂正在健康地成长。谈到“万忠”的未来,王万忠说:“我们正致力于打造‘万忠百年品牌’,做出台州乃至浙江熟食的知名品牌。”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王万忠认为,除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帮助他完成了“万忠”的创业外,能吃苦、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是他开拓事业的关键。“烤禽店刚开业时,由于资金短缺,夫妻俩就推着三轮车进货、在店里销售熟食,什么脏活累活都做过。”王万忠回忆说,“我们每天凌晨2点多钟就开始工作,寒冬腊月特别难熬,水特别冷,手泡在刺骨的冷水里疼得钻心,10根手指冻得像胡萝卜样粗……但我们还是一直坚持下来。”
三门个(私)协秘书长周明富告诉笔者:“社会的转型时期,市场商机数不胜数,要善于抓住身边的机会,爱一行,钻一行,当初王万忠就是敏锐地观察到当时市场的空白,抓住了商机,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打造自己的品牌,并最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