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图书的员工都习惯称李月庆为“李先生”,而不是“李总”,据说这是他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近10年的工作经历沿袭下来的。实际上,这个47岁的中年男人看上去更像是一名教授,而不是一名商人,而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是一名经营知识产品的知识分子。
参与创建中欧工商学院
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李月庆本来走的是一条典型知识分子的道路。不过,1994年,已经被评为上海交大“包玉刚优秀青年教师”的李月庆离开了从教7年的学校,作为中方工作人员之一参与创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而当时被推荐的5名年轻教师,李月庆是惟一留下的。
在这所白手起家的商学院,李月庆和他的同事们经历过创业的艰难。也许是知识分子特有的坚韧让李月庆坚持了下来,并获得了成功,他所在的高层经理培训部销售额直线上升,并很快成为亚太区商学院中的老大,在英国《金融时报》高层经理培训课程的全球排名中进入50强。
“没有经历过炼狱般的生活,你就无法体会到天堂般的幸福。”李月庆当时对叔本华的这句话有了深切的体会。
李月庆刚到中欧的时候,薪水不到5000元人民币,国外同事的薪水则是5000美元,当时通用电气曾以7000元的月薪邀请李月庆加盟,但他还是留在了中欧,因为他看到了培训课程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前景,“接受是伟大的想法,虽然有些不公平,但还是要接受,永远叹气就会丧气”。
创业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
就在中欧的事业蒸蒸日上时,2002年12月31日,在这个似乎是精心挑选过的日子,李月庆离开了中欧,自己创业。而当时学校许诺给他的年薪已经达到百万元,还承诺送他到美国读书,另一所国内著名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则请他去做行政副院长。
“咬咬牙,还是离开了。”李月庆清楚地看到商学院的局限性,“教授的生产能力有限,不可无限复制,从短期培训来看,沃顿商学院一年的销售额也就四五亿元人民币,中欧已经有五六千万元,很难再做大。”李月庆说他心里还有一个梦,就是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中欧时,有个教授曾告诉李月庆,1914年在美国上市的100家企业中,至今仍然存活的只有两家:一家是食品行业;另一家是出版业。卖了近10年培训课程的李月庆选择了出版业,开始卖书,他称之为“知识产品”。2003年,在上海陕西南路一栋不起眼的办公楼里,李月庆和几位同事共同创办了上海天翼图书有限公司,李任总经理。
把图书卖给经理人
选择图书销售,李月庆有自己的理由。对高级经理培训的深入了解,让他意识到培训课程的高成本阻止了许多经理参加课程的可能,而这些经理人又非常希望学习如何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最渴求知识的读者是经理人,他们有压力去学习,也有成熟的阅读能力。”李月庆深信,图书销售,特别是那些为某个公司度身定制的图书,一定会在那些寻求以廉价方式提高自己能力的经理人中广受欢迎。
按照李月庆的思路,经理人只要告诉他公司目前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天翼马上会为他们做一个购书方案:为他们选出几本合适的书,并把每本书的简介、可能解决的问题做在方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