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市区中立交附近的防盗门专卖店,正遇上他给上门勤工俭学的学生安排工作,工作其实就是接接电话。朱光余告诉记者,来勤工俭学的两个学生家境都不好,周末出来挣些生活费,“我乐意帮他们,因为我也曾家境贫困过。”
今年是朱光余创业的第10个年头。昨日,坐在洒满阳光的店铺里,朱光余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史。“什么叫饥寒交迫,我是真正体验过的。”提起曾经面临的人生逆境,健谈的朱光余语速慢了许多。朱光曾是国企职工,“大锅饭”的生活过得虽不富裕,但也很安逸。“我从来没想到自己也会失业。”那时候的艰难生活是朱光余始料未及的。1998年妻子失业后,朱光余上班的家电商场也面临改制,“全家就靠我一个月200块钱的工资过日子,儿子还要上学……”
“等待不是办法,被动就要挨饿。”经过再三考虑,朱光余决心出去闯闯。1999年初,他主动要求“下海”。那年朱光余46岁。朱光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衢城大街小巷跑了半个来月,看别人是怎么做生意的。“当时房地产市场开始兴旺起来,防盗门需求量很大。”干过防盗报警器材销售的朱光余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朱光余拿出了全部家当——4500元失业补偿金,又挨家挨户向亲戚朋友借了5500元。凑足1万元创业资金后,他在中立交桥附近租下了一家店铺,又怀揣剩下的几千元钱,到杭州进防盗门卖,“开张头一个月,卖出去45扇防盗门,除掉成本,净挣2000多元。”朱光余掏到了“下海”后的“第一桶金”。
创业的路子走对了,红火的生意给朱光余增强了信心。占领了一定市场份额后,他向一家防盗门集团公司申请衢州代理权。“当时市区还有3家商场也在争取代理权,因为我业绩好,信誉好,公司最终把代理权交给了我。”
创业10年,凭着诚信经营,朱光余把事业一步步做大,现在他经销的防盗门年销售额已达数百万元,同时对公益事业出手大方,他向许多身处逆境的人伸出过援助之手。因为乐做好事,朱光余曾当选为衢州市“最佳文明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