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牌理出牌 华尔街奇才不按常理出牌狂赚280亿
一次贷危机害人不浅,然而有一位与美国财长同姓的基金经理从中大赚了一笔,把1.5亿变成了280亿!下面,成功财富网就为大家揭开这位华尔街奇才狂赚280亿美元的秘密: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在华尔街,房地产市场垮台产生了大批输家。但如今看来,最大的赢家是一位两年前还鲜为人知的美国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 在纽约昆斯区长大的保尔森现年51岁。两年前,他就闻到了房市泡沫的味道。 由于美国房价大跌,2007年他成功下注做空楼市,他管理的基金狂赚150亿美元,年薪因此达到30多亿美元。这可能是华尔街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收入。
不按常理出牌 同“股神”沃伦·巴菲特和“破产重组之王”威尔伯·罗斯一样,保尔森的成功靠的是非常规思维。 2006年初,人们普遍认为,房价决不会在全美国范围内下跌,楼市和住房抵押市场不该有大麻烦。华尔街许多“大腕”也持同样论调。但保尔森的独到见解是:房价不可能只涨不跌,不会有永远的牛市。 保尔森率领自己的团队追踪成千上万的房屋抵押,亲自分析个人贷款的情况并得出结论:债权人越来越难收回贷款。深夜,保尔森仍在办公室分析各种资料,深信投资者大大低估房屋抵押市场的风险。 楼市繁荣时,许多人都看不到风险,因而抵押贷款的违约保险价格非常低。2005年,保尔森坚定地认为,要尽可能利用这一点,创办专门针对房屋抵押风险的基金。 保尔森为新基金筹资1.5亿美元,并于2006年7月开始创建第一只信贷机遇基金。他的投资策略是,买入信贷违约掉期,做空房屋抵押贷款债务。 信贷违约掉期是一种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类似保险合同。债权人通过这种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同价格就是保费。保尔森的基金买入信贷违约掉期合同被投资者定价太低,当次贷违约率上升时,这种“保费”就上涨,基金随之增值。 1.5亿变成280亿 但楼市行情一度依然看好,保尔森的基金因此在赔钱。当时,为减轻压力,保尔森每天在号称纽约“后花园”的中央公园跑步5英里,告诉妻子,自己在等待成功。 有经验的人会为减少损失全身而退,但亏损让保尔森意志坚定。2006年底,新开创的信贷机遇基金升值20%。接着,他开创了第二只同类基金。 2007年2月7日,一位交易商拿着一条新闻稿跑到保尔森的办公室,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企业新世纪金融公司预报季度亏损。后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投资次贷的两只对冲基金也垮了。 去年一年,保尔森的第一只信贷基金升值590%,第二只基金也升值350%。现在,他的基金所管理的资产已达到280亿美元。 “金融大鳄”躬身请教 保尔森的成功在对冲基金业内广为流传。连号称“金融大鳄”的乔治·绍罗什都以请客吃饭的名义,想了解保尔森下赌做空楼市的细节,想知道他如何用几年前都不存在的金融工具来成功运作。 在楼市横空发财之前,身价已过亿的保尔森如今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跟不少对冲基金经理人不同,他依旧早早来到在曼哈顿的办公室,依旧西装革履,下午6点左右下班,坐巴士回到东区家中。 保尔森尽力保持低调——他不想在别人因为楼市下跌而痛苦的时候庆祝自己的成功。去年10月,他向美国致力于保护业主和家庭财产的负责任放贷研究中心捐赠了1500万美元,为面临房屋拍卖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
更多阅读
短线交易秘诀 《短线交易秘诀(原书第2版)》 第1章 从短期混沌中理出头绪
我的交易生涯是从俄勒冈的波特兰(Portland)开始的,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位美林证券的经纪人,他认为我们可以一起挣钱。但是他只对了一半,非常幸运,他很快挣到了大笔佣金,而我遭受了损失。还有比这更糟的是,钱不是我的;这是一位与我素未
现货短线交易秘诀 《短线交易秘诀(原书第2版)》 第1章 从短期混沌中理出头绪
大部分时间,商品价格像是个喝醉了的水手,徘徊在街头,既不知道要去哪儿,也不知道去过哪儿。数学家会说过去的价格运动与未来的趋势没有关联。我的交易伙伴维克·涅德霍夫在给他的“投机名单”写过那些可爱的订阅者的文章以及在
外汇短线交易秘诀 《短线交易秘诀(原书第2版)》 第1章 从短期混沌中理出头绪
市场价格在高点低点间振荡,因而我们得以辨别这些摆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辨别可以使我们在机械的基础上量化和定义所有价格运动。这些摆动能够使我们确定:(1)市场的走势;(2)市场走势何时改变。市场结构的妙处在于它能清晰地为我
现货短线交易秘诀 《短线交易秘诀(原书第2版)》 第1章 从短期混沌中理出头绪
市场并不总能运行到你设定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你还要学会使用跟踪止损,它太重要了。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目标价格。很多人认为斐波纳契比例或类似比例对确定价格目标有价值,有帮助。我不这么认为。我曾经就此做过几次彻
不按牌理出牌:颠覆常识的销售策略
田忌赛马,由三战皆败,到三战两胜,不是马之力,而是谋之效。这是典型的不按牌理出牌。纵观全局,扬长避短,选择最优策略,才能以奇取胜。不按牌理出牌:颠覆常识的销售策略 文/杜海清 个人消费市场低迷不振一直是令商家头疼的老大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