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制度在说话:看不见的苏宁(7)
系列专题:《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低调为王张近东》
为了保证连锁经营所需的大量人才,解决人才培养及储备的瓶颈,苏宁始终抱着自主培养、长期扶持的态度,投巨资形成全新的人才大规模生产方式,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就业弱势群体先后启动了"1200工程"(每年招聘12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百名店长工程"(每年培育150~200名连锁店店长)、"百名经理工程"(培育100名中层以上经理)、"千名蓝领工程"(培养千名具有较高技术素养与技能的基层作业人才),进行长期有效的培养,先后接吸收了6000多名应届毕业生、数千名下岗工人和2万多名蓝领技师,形成了苏宁员工团队的主体,也成为苏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真实写照。
现在很多急功近利的企业不愿意接收培养大学生,喜欢用熟手,有经验的人,但在张近东看来,大学生的素质很高,而且可塑性强,虽然有些人会离开,但留下来的将是奠定公司人才结构的良好基础,成为未来的中坚力量。张近东对大学生招聘的情结在10年后演变成著名的"1200工程":每年直接招聘1200名大学生进入苏宁电器,其中的战略远见是一以贯之。 2002年,苏宁首度开始了面向全国的连锁大扩张,先后进入到了北京、上海市场。由于急速的扩张,各地都在抱怨人才不够,要求增添人手,但是总部已经没有那么多人抽调。于是苏宁开始在社会上大量招聘人才。那个时候的招聘并不太关注人品和对企业的认同,而更看重他有没有能力、经验最好是拿过来就能用。" 但在实践中,苏宁却发现这样招来的人并不好用。他们在与同事的沟通、工作方法,甚至业绩上都表现得很糟糕。苏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有一套自己的做事方法。如果新来的人不能适应这种企业文化,做事的方法不符我们的传统,那可能就会给我们的团队造成极大损害。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张近东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一定要摈弃那种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现用现找、急功近利式的用人思路。" 这之后就诞生了苏宁的1200工程。所谓1200工程就是大规模的大学生培训储备干部的项目。早在2002年时,张近东就有了要从应届大学生中招聘300名学生做人才储备的想法。但当时的人力资源总监却并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只招来了30名大学生。他觉得那样已经不少了,比之前每年招聘的大学生数量增加了一倍还多。结果这让苏宁的大规模人才培训计划推迟了一年。而这名人力资源总监也因此丢了自己的职位。 苏宁按历史经验测算了一下,一个本科生两年会成为一个部长,因此就按照提前两年来预测,招聘2003年的应届毕业生是以2005年公司的规模和需求来界定的。算下来刚好需要招聘1255个,后来就起了一个名字叫"1200工程"。第一届1200工程的预算是3000万,当时苏宁还没有上市,连锁店的开建正急需大笔资金,但张近东只是在短短的5分钟里,就把3000万的预算给批了。这3000万的投入在后来为苏宁创造的价值难以用利润数字来衡量,其意义更甚于此。 1200工程的淘汰率相当高,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的人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苏宁。最早1200工程学员的培训基地设在南京炮兵指挥学院,条件比较差,一些学生吃不了这种苦会自己选择离开。此外,他们还要过苏宁的"大忙"关。 在苏宁有句话:没有经历过"大忙"的人就不是真正的苏宁人。所谓"大忙"就是每年空调销售旺季的日子。因为空调销售火爆,一线的人忙不过来,1200工程的学员就被要求去帮忙。有可能会去做搬运工、清洁工,或者跟随工人师傅到顾客家中去安装空调。这样的经历往往都很艰苦。事实上,张近东的嗓子就是在早年创业的"大忙"日子里喊坏的,至今都是沙哑。 第一期的"1200工程"计划招1200人,最终进来的只有900多人,到2008还剩下300人左右。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就只剩下这么多人?可张近东原本想,能留200个就不错了。为什么呢?这是真的十里挑一。对于真正优秀的干部,10个里面能挑出1个,已经算多的了。只要有一个能够成为真正优秀的干部,他所创造的价值肯定要比那9个多的多!1200工程已成为苏宁电器固定人才培养项目,既可解决公司发展的人才需要问题,也能支持就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苏宁锻造"1200工程",目标在于通过全面、系统的培养,应届大学生在2-3年左右的时间内,成长为集团中层管理团队的核心骨干,成为苏宁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 从2002年"1200工程"一期至今,苏宁电器共计引进培养应届大学毕业生6500余人,投入资金1亿多元。现在,"1200工程"员工已经成为苏宁各体系最抢手的人才,也成为苏宁中高层干部的最重要来源之一。
更多阅读
经济学:“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身边的经济学:“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西方经济学里有这么一句名言:“看不见的手”。何谓“看不见的手”?我们首先要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说起。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系。所谓计划经济,也称
李开复:看不见的“创新”塑造中国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李开复 今天,没有人怀疑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军地位,更没有人怀疑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真的可以轻松成为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吗?我们需要冷静分析。 数一数中国制造,没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
第73节:制度在说话:看不见的苏宁(11)
系列专题:《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低调为王张近东》 德鲁克认为:一个有效管理的企业应该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企业--可惜在我们大多数的企业中,看到的往往不是机制和制度在起作用,而是创业者的传奇故事、英雄事迹、个人魅力在流淌。当企业
第72节:制度在说话:看不见的苏宁(10)
系列专题:《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低调为王张近东》 张近东指出:企业不能依附于哪个人,如果依附于哪个人,那么领导者睡觉都睡不着。关键是他/她能否为苏宁服务,其次他的这种服务能力能否受到尊重。这是长期的问题,不能简单的、片面的理解
第71节:制度在说话:看不见的苏宁(9)
系列专题:《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低调为王张近东》 苏宁电器人员引进与培养工程的启动,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为苏宁连锁的超高速发展提供了各类人才,解决了大批量、标准化培养人才的难题,为企业后续良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