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到开平碉楼 碉楼 大院 牌坊的商业密码:粤商,晋商,徽商(二)



自力村碉楼群——塘口镇自力村,系由三个方姓自然村组成:安和里(俗称犁头咀)、合安里(俗称新村)和永安里(俗称黄泥岭)。50年代初,三村合称“自力村”,取其自食其力之意。现该村有63户,175人,华侨、港澳同胞248人,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斐济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立村之初,该地只有两间民居,周围均是农田,后购田者渐多,又陆续兴建了一些民居。鸦片战争后,欧美国家发展生产需要大批的劳力,来华招募劳工,开邑地区很多人由于生活所迫,离乡别井,到国外谋生。自力村的人也是在这时开始旅居海外的。以后一个带一个,旅外者众。他们赚了钱,便纷纷回来购田置业,尔后又返回国外,如此循环往复。该村现存碉楼和居庐15座,最有名的数铭石楼(1925年)、叶生居庐(1930年)和云幻楼(1921年)。“铭石楼”楼主方广仁早年在美国以“其昌隆”杂货铺发家,成为本地首富,后回到老家花巨资建了这座气派的豪宅,小楼共有五层,它外形壮观,内部陈设豪华,是自力村最漂亮的一间碉楼。“叶生居庐”的始建人方广宽,最早是为广仁打工的,后来发财也建楼,其规模仅次于老东家。

  马降龙碉楼群——马降龙村位于百合镇,该村的碉楼保存完好,堪称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村里的13座碉楼都藏在竹林中。其中,该村碉楼最具代表性的是天禄楼。该村由永安、南安、河东、庆临、龙江5条自然村组成,为黄、关两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兴建。马降龙村背靠百足山,村后茂密的竹丛中,掩映着13座碉楼和庐,这些碉楼和庐造型别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天禄楼,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29户村民集资兴建,为典型的众楼。该楼高7层21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第1至5层共有29个房间,每个集资户各有1间,当时每到傍晚,集资户男丁均入住楼里以防匪盗绑架;第6层为公共活动空间,第7层为瞭望亭。登楼环顾,四周景色美不胜收。据记载,1963年、1965年、1968年开平连续发生3次大水灾,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楼得以避难。

  这些矗立在南粤大地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中西合璧、具有防洪、防盗功能的碉楼,也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第一代“海归”的凯旋门。

 旅蒙商的纪念碑

  山西归来不看院。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明清时期,山西的太谷、祁县、平遥曾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民谚曰:“金太谷,银祁县,平遥是些小买卖”。在山西的晋中地区有五座著名的晋商大院: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太谷北恍村的曹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榆次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

  这每一个大院都刻画着时代变迁的印迹,讲述着一段古老的故事。明清时期,山西商人汇通天下,暴富海内,他们将生意做到了当时一般商帮不敢涉及的西北地区与蒙古地区,甚至将足迹伸向了俄国、日本与东南亚地区;清代山西票号商人至少有十余项金融创新,其在世界金融史上的贡献,毫不逊色于意大利伦巴第商人首创的伦巴第银行。

  晋商的发迹得益于盐务与茶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知道中国古代有条丝绸之路,曾经是中西交流的通道。却不知在我国北部草原还有一条纵深通向蒙古高原西伯利亚腹地的驼道,这是一条被历史风尘湮没、被世人遗忘的中俄茶叶通道。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在公元6世纪,我国就有茶叶出口,至17世纪,中国的砖茶在俄国和欧洲就已经培养起一个稳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输入俄国的砖茶和红茶均来自中国的南方,经营者都是非产茶之省的山西商人,精明的晋商每年深入江南茶区收购茶叶,清咸丰年间由于受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茶商们改采两湖茶,将湖南安化、临湘的聂家市,湖北蒲圻羊楼洞、崇阳、咸宁的茶,就地加工成茶砖,水运到汉口,再经汉水运至襄樊、河南唐河、杜旗。上岸由骡马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过晋城、长治、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从玉右的杀虎口入内蒙古的归化(今呼和浩特),再由旅蒙商人改用驼队在荒原沙漠中跋涉1000多公里至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俄商们再贩运至伊尔库兹克、乌拉尔、秋明,一直通向遥远的彼得堡与莫斯科。在清代,茶叶贸易是中俄两个大国间最大的进出口贸易。茶叶之路的开辟推动了我国内地的种茶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北方草原和俄国西伯利亚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随着一条条驼道的延伸,一座座城镇在荒原上掘起,欧洲的文明与中国的中原文明在这里交汇,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

  当时的晋商垄断了茶路上的三样生意:驼道、船帮、票号。这些旅蒙的晋商被称为是长着“三条舌头”商人。当时茶路上的民谣:一条舌头的商人吃穿刚够,两条舌头的商人挣钱有数,三条舌头的人挣钱无数。所谓长着“三个舌头”的人就是会讲汉语、蒙语、俄语三种语言。这些在茶路上发达的大商人荣归故里后就是大兴土木建豪宅。今天分布在三晋大地上的一个个大宅院,就像一座座纪念碑,它标志着一个人一个家族在事业上光荣与梦想。对于中国人来说,不管你走到哪里,落叶归根是每个游子心中的顽强愿望,不管你创下多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最后总要回到故乡,否则你就是一个残缺的人,你的一生就不完整不完美。大宅院是获得成功的人们的纪念碑与纪念馆,它们不属于那些失败的人,失败的人在故乡的土地上是没有位置的。

  徽骆驼的护身符

  “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

 到了明代,业已具备一定经商基础的徽州商人,又迎来了新机遇。朝廷的需要,催生了徽商的发展。朱元璋初定天下,征用了大量兵丁充实到边防戍守,必然需要大量的粮食。为了刺激人们交粮的积极性,朝廷颁布了相关法令,每交100石粮,可以到国家盐政部门换取400石食盐准销证。盐的销路广,利润又高,一直是朝廷控制的利税产业,控制销售渠道带来的利润,肯定财源滚滚。聪明的徽商开始到南方收购粮食,通过运河送到北京,再雇骡马拉到长城脚下,换取盐业销售许可证。及至后来,徽商为节省雇人和运送费用,干脆找人在长城脚下垦荒,直接供应长城脚下的戍边队伍。一直到明朝社稷大定,粮草充裕,戍边的将军开始改收粮为收钱。这是明朝部队最初的腐败,却又给精明的徽商带来更大的机遇。拿钱就可以买到盐业准销证,方便灵活,一大批徽商自此就滚雪球般地壮大起来。

 广州到开平碉楼 碉楼 大院 牌坊的商业密码:粤商,晋商,徽商(二)
  闲居在内宫的太监和嫔妃嫔娥,面对盐业的巨大利润诱惑,也心痒难耐,可是又不方便出去,就想出了投资、操纵的方式。一帮精明的徽商被找了来,从此步入官商结合的第一道门槛。很多徽商的真正发迹,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因为有利益共同体,太监嫔妃对于自己的委托管理人自然是大力抬举,善于利用谋略的徽商,开始以商入仕。如红顶商人。发财之后的徽商奉行忠孝节义,回乡大兴土木建造家园外,大肆修建祠堂与牌坊,兴办义学和义庄,以强化宗族制度。其中以牌坊最具特色。但徽州的牌坊,并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都是贞节坊。徽州的牌坊种类很多,有功名坊、孝义坊、科第坊、百岁坊。

  中国的牌坊有点类似于西方的纪念碑,是一种起表彰作用的建筑,表彰那些用儒家价值观念所判定的优秀人物。树牌坊,在古代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牌坊”在徽州地区是最高的荣誉象征。在建造牌坊的那个年代,它们象征着一种种无尚的荣光。或是成功的代表,更是道德的典范。也是古人一生的最高追求。而徽州的牌坊中,以表彰妇女贞节为最多,几乎占到一半,其中,商人妇占了绝大多数。徽州男子外出经商之前,父母都要给他们完婚。新婚不久,丈夫就要远走他乡。商海险恶,男人们在外面打拚,十年八载难得回家一次。徽州当地民谣唱道“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

  从时代背景推测,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徽州人,对“蛮夷”满人统治的朝廷,多少有些不合作。于是,女人就成了男人们光宗耀祖的转嫁。但女人们要承担男人转嫁的荣耀,只有两条路:一是丈夫死掉自己苦撑,倘若熬不得几十年的清苦寂寞,也可以“速成”,办法是——殉情。在理学大本营的徽州,妇女们的行为受到了严格限制。已婚女子,无论丈夫在与不在,都要承担起侍候公婆、照顾家庭的重任。劳动之余,她们也只能在阁楼上的方寸之地,独对一角苍天,做些针织刺绣打发时光,因此,徽派建筑还除了黛瓦、粉壁、马头墙之外,还有一个特有的“美人靠”,就是商人妇盼夫望归的凭栏。

  徽州牌坊多,歙县是个窝。全国现存的牌坊有3000多座,歙县一个小县城就有80余座,牌坊遍布县城和各个角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55220.html

更多阅读

《开平7分钟》留给你,我的思考 开平7分钟事件起因

今天在网上无意看到了<<开平7分钟>>这个短短的视频,短短七分钟,留给我的思考却是久久不能释怀,下面是我结的部分图片,看过后希望感兴趣的,到网上找找,因为这所涉及一些敏感问题我所说的也就这些,事情发生在2007年,案子侦破却是2008

永定土楼王--承启楼54图 从厦门到永定土楼

题图:俯拍承启楼。(江恩庆老人指点我们站在这个位置拍全景,这也是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时观看的角度。如果不住在里面,是拍不到这个角度的。这时天刚亮,由于要站在很高的木台上,没法支架子,只能是手持拍摄。)2010年,胡锦涛视察土楼,只进了两栋,

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之旅资料篇 江门开平碉楼周围旅馆

一、世界遗产基本常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进行保护。“

声明:《广州到开平碉楼 碉楼 大院 牌坊的商业密码:粤商,晋商,徽商(二)》为网友尘缘而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