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危机与契机的博弈



仅仅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企业的扩张,难以真正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确定合适的时机和定价,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战略、自身的品牌建设以及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等,这些都是任何企业“外延”国际市场的必要的因素。

江西铜业与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收购加拿大北秘鲁铜业公司100%股权;工行以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中国南车下属的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斥资1672万加元收购了加拿大多伦多创业板上市公司DynexPower 75%的股权;鞍钢集团已溢价成为澳大利亚金达必金属公司的最大股东……

不言而喻,近几年,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案例每年都在递增,并购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国内企业借力人民币升值,更有动力走出国门购买“相对便宜”的外国企业。另外,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许多欧美企业原本疲惫的身心,到了急需“医治”的地步,这也为国内企业“出海抄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那么,面对海外并购抄底的契机,我们的企业是需要三思后行、冷静分析还是一路前行、高歌猛进呢?面对不断升级的并购层次,对于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是使人欢喜的豪门盛宴还是一场场令人揪心的鸿门大宴呢?

 海外并购:危机与契机的博弈

这是都个问题。

警示板块

从既往海外并购案例来看,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战略制定、调查研究、后期整合等各个环节,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海外收购需要的头脑冷静、慎之又慎。

中铝:狂躁的“哑巴亏”

2009年6月5日,力拓出尔反尔,撕毁了2月份签订的墨迹未干的协议,以1.95亿美元的分手费宣告了中国最大一起海外并购案的失败。中铝和力拓短短三个月的“恋爱关系”,或许本来就不是一桩具有真正对等并能经受时间考验的“爱情”。

力拓此前之所以与中铝公司达成协议,是因为该公司需要现金支付10月份到期的89亿美元债务,这是力拓总计400亿美元债务负担中的一部分。按照拟议中的协议条款,中铝公司将投资收购力拓72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斥资123亿美元入股力拓的一些矿业资产,还将获得力拓董事会的两个席位。

一直以来,包括一些力拓股东之类的很大声音表示力拓可以通过配股形式方式走出困境。一些股票资本市场的银行家早就为力拓算好了配股道路,有流传一种方案,力拓能够进行150亿美元的配股。一些力拓的大股东也表示可以接受削减股息,这在未来两年内会帮公司节省35亿美元。剩余的40亿美元可通过出售资产或从与必和必拓组成一家铁矿石合资公司那里获得。

面对中澳之间的某种不信任,力拓和中铝之间交易中的目的完全不同,这笔因为特定的时机撮合成的交易注定有太多不确定性,这样看来,任何结果都不意外。在商言商。虽然政治争议纷纷扰扰,放眼整个并购过程,实际上,商业原因才是中铝失败的主因。

点评:在这段失败的“恋爱”中,中铝一直未能主导事态的发展与结果,“把柄”一直握在对方手上,进退的主动性一直在对方。其后果便是失去了对局势发展的主导权与制约力量,巨大的努力终成竹篮打水。因此,企业的海外扩展,要有足够的危机意识,明白自己还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并不断协调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进退自如,不再吃哑巴亏。

平安:巨亏换来的噩梦

2007年11月,面对即将四分五裂的富通集团,最大单一股东——中国平安终于打破沉默,以一张高高举起的反对票联合一半股东,在比利时富通集团股东大会上终止了出售富通资产的进程。同属比利时和荷兰两国的金融机构富通集团宣布,公司股东投票否决了将部分银行和保险业务出售给法国巴黎银行的提议。被否决的议案包括荷兰政府购买富通在本国的资产、比利时政府收购富通银行、法国巴黎aihuau.com银行购买富通集团比利时银行75%的股权及其在比利时保险业务的10%的三笔交易。这是一次维护平安大股东尊严、强调公司治理原则的胜利。但这仅仅是意味着中国平安争取到了待市场回暖后投资翻本的机会。因为自进军海外以来中国平安已累计向富通集团投资人民币238.7亿元(合27.8亿美元),由于该集团股价大幅下挫,进而连累中国平安这笔投资的价值缩水了逾95%。

当初这笔让中国平安为之兴奋的海外投资,现在看来已经是噩梦一场。根据2008年12月2日富通集团的公报,在拆分后,富通目前仅剩国际保险业务、66%的结构型投资组合权益与汽车融资的资产同负债,且富通将不再涉及任何银行业务。至200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富通仅报于0.93欧元。可以确定的是,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随着双方从交好到交恶的演变,中国平安收购富通案已经宣告失败,这家试图通过海外并购扩张的保险公司,未来的国际化金融公司之路会继续走下去吗?  

点评:中国平安的海外出击彻底遭遇了一次滑铁卢,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国有企业国际化的担忧。因为,平安的“富通困局”不仅是其流通股大股东汇丰保险、香港上海汇丰们的困局,更是国有资产的困局。在全球化市场凌乱地重新定义的新时代,中国企业应该学会选择,而不是盲目出击。                                

希望板块

竞争是残酷的,很多挣扎在市场底层的企业,无一不是在发展的路上遇到品牌发展的瓶颈,才恍然大悟,原来企业脚踏实地,制定长期的品牌战略目标、有品牌意识和长远品牌经营理念的企业,才会有更大、更快的成长机会。

五矿收购澳矿产:目标+信心=突破

随着国际矿业公司市值大幅缩水,新的投资和并购机会出现,五矿将积极进行全球化资源布局,谋求确立在金属矿产领域的优势地位。

在五矿集团旗下五矿有色金属股份公司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OZ Minerals发布公告称,OZ公司董事会已同意五矿有色提出的17亿美元(约合26亿澳元)的全资收购要约,并将提交股东大会通过。随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发布消息称,其旗下的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澳大利亚OZ Minerals公司部分资产的交易取得成功,历经4个多月的五矿-OZ交易尘埃落定,这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澳矿业中最大的成功并购案。

在这4个月的交涉中,五矿除了临时提价,还在早前修改收购方案以便获得澳政府审批——即放弃收购OZ位于军事禁区Prominent Hill 的矿业业务。据OZ Minerals公布的2008年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全年税后净亏损达24.85亿澳元(约合109.22亿人民币);其中由于金属价格一落千丈,公司资产减记高达23.1亿澳元(约合101.53亿人民币)。而在2009年,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大涨,OZ的市场价值在半年内就上涨了约60%。

五矿集团全资收购OZ Minerals,说明对该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给予肯定,对大宗商品市场的走势有信心。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多赢的交易。

点评: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金属、矿产品的开发、生产、贸易和综合服务为主,兼营金融、房地产、物流产业。目前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不景气,给其海外寻找、控制矿产资源提供了机会。未来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下,有色金属企业海外矿业领域的扩张将实现又一次突破。

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新兴市场的“通行证”

2009年6月2日,通用汽车宣布出售其越野品牌悍马事宜,并与中国四川的民企腾中重工达成谅解备忘录。一时间,这家四川民企头上的光环突然被无限放大,虽然中国民企海外收购的案例不少,但悍马收购案无疑最为耀眼。

双方约定,悍马总部及运营机构将继续保留在美国境内,悍马品牌此前的出价是5亿美元。此项交易预计在第三季度末完成,但是还必须符合特别成交条件,包括得到相关法律批复。此前有数据表示,悍马的市场正在急剧萎缩。在最大的美国市场,悍马2008年的销售量仅为27468辆,距2006年的峰值71159辆相去甚远。而在中国市场上,2008年仅卖出了69辆,实际上自2002年以来,总共的销量也不过334辆。而悍马在中国的销售目前从悍马公司来讲悍马还没有正式的进入中国,没有在中国设立营销网络,所以相关的统计数据也没有比较准确的数据。

很显然,腾中重工是一家在资本运作方面有着极高成功记录的公司。不过,尽管如此,外界对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实力仍旧有所怀疑,并且给腾中重工提了个醒,因为悍马的市场其实正在急剧萎缩。但是不管怎样,收购悍马,这是来自民营企业的勇气和眼光。

点评:品牌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企业要适应市场的消费需求,就必须走品牌经营化之路。腾中重工的品牌本身做的就是工程机械,与悍马公司产品有相近之处,公司有收购悍马品牌的技术基础和平台。收购悍马后,悍马品牌的知名度有助于提升其产品的销售和影响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55020.html

更多阅读

金庸笔下人物之李莫愁:爱与恨的交集

金庸笔下人物之李莫愁:爱与恨的交集解密女魔头李莫愁一生情史文/韩庄子者本文被推荐到新浪文化博客史话栏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转载 《两只老虎》:人与自然的统一

原文地址:《两只老虎》:人与自然的统一作者:  影片要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的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声名狼藉的英国猎手艾丹·迈克拉里(盖·皮尔斯)本以猎取象牙为生,但却在一次猎杀行动中发现了老虎一家,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一场意外的收

NDS 火焰纹章:新纹章之谜:光与影的勇士 通关评测

我必须要先吐个槽,在足足等待了将近1年后,我终于在前天的网上看到了[火焰纹章:新纹章之谜:光与影的勇士](以后简称新火纹)的汉化消息。但是也就是在同一天,我刚刚完成了改作的通关。这种感觉真是让Simon我既无奈又尴尬,向来秉承着“剧情+速

声明:《海外并购:危机与契机的博弈》为网友的悲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