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0日,央视《致富经》播放“三条路赚钱的魏生龙”,以下为节目内容。
2007年10月30日,记者来到福清市东张镇这家养殖场采访,刚好碰到养殖场里来了客商,一阵交谈后,养殖场的主人魏生龙马上显得很高兴,看样子今天又来了笔大生意,魏生龙马上带着客户到山鸡场抓山鸡。
记者:“今天抓了多少只啊?”
客商:“今天抓山鸡啊?山鸡今天抓不多,抓几十只,还有,现在去抓土鸡,抓鸽子。”
记者:“下面去抓什么啊?”
客商:“现在我们要去抓土鸡。”
原来让魏生龙这么兴奋的是,客商也看上了他的土鸡,因为那边忙着装货,魏生龙先过来抓土鸡.
记者:“太机灵了是吧?”
魏生龙:“是,很会跑。”
由于是散养土鸡,所以野性比一般的土鸡大,抓起来费劲,看着半天都没有收获,魏生龙有些着急,此刻他的心里还惦记着那头鸽子场的状况。
蒋发明:“我们一天销量要销那么多,就算运费什么东西,都有赚头,不要说我们本地自己养。”
魏生龙的养殖场山鸡,土鸡,鸽子同时养,这让客商很喜欢来魏生龙的养殖场进货,一趟就可以一站式购齐需要的禽类产品,节省路费和时间。这种方式为他每年带来500万元的销售额,之所以魏生龙能养这么多家禽,与场里的两位场长的合作分不开,但是在2005年以前,他却一直是单打独斗。
上世纪90年代养魏生龙殖山鸡后,山鸡一年比一年多,到2005年发展到纯产量达到3万羽,但他一直有个特点,不愿意与别人合作,即使别人找上门,也被他拒绝了。
魏生龙:“赚了还好,我们朋友能赚到钱,万一事情搞不好,又得罪他们,盈亏两方面我自己一个人顶着,其中琐事就没有那么多,头脑是这样想。”
但是就是在这一年的10月份,一场灾难正悄悄来临。
魏生龙:“人家80岁的老人说哪里会有这么大,我这么老没看见过。然后对于福建,我们福清闽侯一带来讲,也是最大的一次洪水。”
2005年10 月 ,一场 百年不遇的台风“龙王”逼近东张镇,台风造成的洪水把鸡舍里的鸡全部都冲走了,一只不剩!
倪梅金:“看到一座一座山鸡都死掉了,洪水流过去就在那边了,一群一群的都是在这边。”
魏正龙:“原来是木头盖的,被洪水冲的,基本上其他能冲得走全部被它冲走,剩下的就是石条,石柱全部放在那边。这边原来建筑的全部倒掉,原来是办公室,孵化室,还有保温房间都是在这边。”
工人看到这种情况也都走了,就剩下魏生龙一个人,3万只鸡都没有幸存,十几年的辛苦一下又回到了起点,魏生龙更加感到孤立无援。
重建山鸡场谈何容易,如果从小规模开始养起,魏生龙的生意毕竟已经不同往日。
魏正龙:“市场里面很多人都知道,你生龙养殖场搞得非常好,量非常多,然后这样一下如果再小,比如一个星期几百只太没意思了。”
十几年苦心经营的养殖场真的就这么完了?正在这时,一个人的到来让他产生了与人合作养山鸡的想法。
林文联:“过来看到的话,就是到处都是乱糟糟的,都是工人的话,还有村里人帮忙消毒,全面消毒,也没有什么,就带我简单的看一下。”
林文联原来在外地做生意,手里挣了一些钱,这时回到镇里,寻找一些投资项目,
他听朋友说魏生龙曾在短短几年的时间,规模翻了几翻,直觉告诉他无论是山鸡还是这个人都具有合作的潜力。
林文联:“能从几十只鸡发展到现在,那么再经过这个自然灾害的侵袭之后,他还没有倒下,他还对这个行业很钟情,所以后面的事情我不想再去多想。”
林文联见到魏生龙,表明了自己的想法,毕竟不是一笔小数目,在加上都是头一次与别人合作,所以两人都很小心翼翼,就合作事宜连续商量了几天。
魏正龙:“那时候股份,一股就十万块钱。然后我们筹到一百万,那重新开始。”
林文联:“我当初的话,100万标准,我是出了30万。”
两人协议,养殖场还是魏生龙的,所以由他来负责销售,林文联入股资金30%,负责日常养殖场的管理,魏生龙重新借了些钱,加上原来留下的一些设备和车作价,共计投入60万元,每年年底按股份的多少来分红。
林文联:“我们就是每一月清帐一次,年底评估一下我们资产还有多少。”
原来的山鸡很少在福建本地销售,而是大量销售到广州及浙江,这些客户资源就是当初林文联愿意合作很重要的原因。
林文联:“我也不懂得它怎么卖,他当初给我讲过,这个出产量一年在10万以内,他有把握销出去,那就可以了。”
他们重新选址,找到一片镇边上的山头,可以抵御台风和洪水的袭击,开始养殖山鸡。
魏正龙:“那边北面的,刚好那边山挡住了,东面的那个刚好被那座山全部挡住,刚好我们选择那个地方,座南朝北,我们建的鸡舍一般要选择座南朝北的方向。”
然而开始的谨小慎微,处处留意,却还是让两人的合作出现分歧。
2006年初 ,一次卖出去的山鸡由于不符合客户的要求,被退了回来, 由于林文联粗心大意,送回来的山鸡跟厂里的山鸡放在一起,结果导致几千只鸡感染了鸡瘟。
魏正龙:“从市场带了十几只回来,我们就是又怕,这两个环节,全部都是回头的,全部放在底下,跟上面全部隔开的。然后他没有去做这一点。”
林文联没有从事过养殖业,刚开始的新鲜感逐渐减退,而且觉得养殖山鸡这差事太辛苦,不想干了。
林文联:“当初的话,我就只想掏钱,我不想干这个,就是说对这个行业我不是很大的兴趣。”
魏正龙:“把没有那么细心吧,做什么事情,有监督的情况下他去做,没监督他就忘记了。”
林文联不用心,魏生龙不能抛开销售来管理山鸡,两人的合作面临散伙.几天的冷战过后,两人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讨论,最后魏生龙提出,可以让林文联的妻子郭庆荣代替他在养殖场的工作。
郭庆荣:“可能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可能他的性格不适合这个养殖这些烦琐的事情,可能一个大男人做不来。”
林文联的妻子郭庆荣一上来就不一样,因为细心,勤劳,学得又快,很快就对养殖场的工作上手了。养殖场重新走上了正轨,但是魏生龙悬着的心却并未放下。运往广州的山鸡,送上一趟要多花几百元的运费,山鸡场规模大了,几个月下来多花了几万元,而且山鸡到了当地,卖的价格往往也比较被动,山鸡在福建省内的销量很少,如何让生意不再舍近求远呢?
魏正龙:“我肯定再扩起来。我们现在既然发展的这些东西,就是一直想再扩大。”
一次魏生龙送货去福州禽类批发市场,他发现虽然山鸡在省内需要的量并不多,但是土鸡的价格卖的很高,需求量也很大,最近也要去江西进货,成本很高,于是和林文联商量后,魏生龙开始养殖土鸡。
魏生龙:“它就是土鸡不像肉鸡一样,肉鸡很温顺,这个鸡有点儿野性,所以它肉质方面都比较好。”
魏生龙:“看它方向从那里走,要看它头从那里走,如果它往前面走,你就往前面倒。”
记者:“然后呢?”
魏生龙:“然后它就自投罗网,它向前不向后。”
魏生龙的养殖场在一大片山上,土鸡基本采用散养的方法,在福建周围很受欢迎,很多客商基本上都是上门来拉土鸡。
蒋发明:“这个鸡在我们市场上销售量很大,它这个山好,水好,养出来的鸡很好。”
记者:“那能得出很好吗?”
蒋发明:“可以啊,可以看得出来,它肉比较结实啊。”
蒋发明是福州批发禽类的批发商,之前一直在魏生龙这里进山鸡,后来蒋发明也开始在魏生龙这里进土鸡。
2006年,蒋发明到魏生龙养殖场里进货,一句不经意的话,让魏生龙再一次看见商机。
蒋岁明:“因为我们在福州市场的鸽子卖的比较多,鸽子销量比较大,所以我给他提供,如果我们在外地养的话,就不用到外面去调,外面去调的话,还要运输,死亡。”
蒋发明的一句话,正合魏生龙的意,很多老客户经营有鸽子,但是要办鸽子场,捉襟见肘的他实在没有更多的钱了。
魏正龙:“它每一个店面,那个经销商,最好品种越多越好,他们比如说跟我们拿土鸡,要鸽子我们又没有货。”
不久后,他把目光盯上了朋友王光强。
王光强原来经营的养猪场关了门,因为做过养殖行业,所以魏生龙找到他,但是当他跟王光强提起这件事时,王光强却面有难色。
王光强:“我是主要是因为我以前是养猪的,养猪的跟这个不一样,当然有点儿担心。”
魏生龙表示说,王光强可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担任鸽场的场长负责养殖,销路问题不用考虑。
魏正龙:“我说我们一起去视察,我们一起去看。然后我不去问这些客商,你去问一下,鸽子好不好,他肯定会问你有没有鸽子,只要这一句的话,你就放心 。”
魏生龙带王光强到福州禽类批发市场,很多的客商都说福建的鸽子缺货厉害,王光强不再犹豫了,答应带着资金来当这个场长,果然销售的情况很好。
王光强:“我们这个鸽子从这里拉上去才一个小时,肯定鸽子比较好,你那个从那边供应下来,脱水什么的鸽子不那么划算,肯定有差别。
魏正龙:“然后他就投资过来,他也是非常勤劳的人,都默默无闻的做。”
2006年3月,魏生龙和王光强两人开始建鸽子场,两人引进五千对的种鸽开始繁育小乳鸽。
现在来到养殖场里拉山鸡,土鸡的客户都会从他这里买鸽子,客商往往都在魏生龙的养殖场一站购齐需要的禽类产品。通过这种方式,魏生龙不仅巩固了原来的山鸡客户,也拉来了土鸡,鸽子生意。
客商:“这个是我们酒店里面定的,然后我们今天拿这么多。”
记者:“酒店是先定好了?”
客商:“要像我们先定,然后我们再下来拿,是这样的。”
客商:“这山鸡是我们酒店,福州酒店上面人家要预定的,然后我今天下来拿鸽子,顺便把它带上去是这样的,我们如果搞批发的话,一次性就非常多了。”
魏生龙通过合作,触类旁通做生意,现在年产土鸡10万多羽,山鸡8万羽,鸽子1万羽,年产值达500多万元,魏生龙养殖的山鸡供应全国各地的市场,而土鸡,鸽子在福建本地销售基本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