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致富经》7月23日播出:无奈的招成了赚钱的道。以下为节目实录:
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大冈镇,当记者打听起一个叫王庭元的人,当地养鸡户的热情比当天38度的气温,还要热上几分。
农户朱友华:“他这个人相当好,我们说的都实事求是。”
农户刘从德:“我也是看重他做生意有诚信。”
农户戴荣华:“这个人最好,最帮人,随便有什么困难找他,他不会怨的。”
他们口中的老好人王庭元,是镇里禽业协会会长。2007年,在他带领下,这个只有200多人的协会靠养鸡卖鸡蛋,销售收入就超过3亿元。可王庭元提起这些养鸡户,说得最多的却是“烦”。
王庭元:“我整天必须要跟他们烦的,包括鸡的饲养防疫要消毒,气温高要降温,鸡蛋的质量,这是必须要跟他们烦的。
在盐城,“烦”这个词,既有心烦的意思,又指折腾的事儿多。为了和农户烦,王庭元一个月花去1000多元电话费,往养鸡户家跑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可如果没了这个“烦”,别说200万只鸡的养殖规模,人均100万元的年销售收入,就是王庭元本人,也是负债累累。
大冈镇有20多年养蛋鸡的历史,一家人养上二三百只,鸡蛋自产自销。1998年,王庭元看准当地这个产业,把在外打工赚到的20多万元钱全部投入,建了一家禽类饲料厂,打算大赚一笔。可这一投,却把自己投进一张挣不脱的大网。
王庭元建厂不到两年,当地农户纷纷提出,不想再养鸡了。
农户朱友华:“赚不了钱,不赚钱,鸡蛋卖不出去。”
农户戴桂宾:“蛋卖不出去,我们没有办法,就考虑饲料也吃不起了。”
王庭元不信,20万元血汗钱就这样打了水漂。他决定自己养鸡,把产业做成了,向农户证明他们是错的。2000 年4月,王庭元贷款投资30多万元,养了两万只鸡。可他没想到,不断投钱换来的,不是财富,而是教训。
三个月后,王庭元的鸡下蛋了。当时正是夏天,鸡蛋三天就坏,王庭元赶紧借了车,运到盐城市的沿河路农贸市场上卖,谁知无功而返。
丁红琴:“看着我们卖,他就站在那儿看着我们卖,然后看看,最后看没人,只好走了,车子一拖就走了。”
记者:“驮上他自己的鸡蛋。”
商贩:“对,当然。”
记者:“原封不动回去?”
商贩:“对了。”
夏天天热,买菜的人少,学校食堂也放假不采购,销售量比平时少一半。更让王庭元恍然大悟的,是市场商贩对他说的一番话。
丁红琴:“一个市场,它就在一个家属区的范围之内,它的人流量反正是有限的,不可能整个城市的车都涌到这个菜市场里来卖,菜场虽然是很多,一个菜场却只能容纳这么大的销售量。”
王庭元调查了一下,就算在盐城最大的农贸市场——人民路市场,一星期鸡蛋销售量也不超过1吨,可盐城有上千家蛋鸡养殖户,每星期产蛋近200吨,想生存下去,必须找更大的市场。王庭元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走了一圈,发现大型超市对鸡蛋的需求量大,每天最少要5吨货。回家路上,王庭元寻思着,蛋卖不出去的问题这下子能解决了。
王庭元:“要是我能够把这个合同订下来,我一天可以卖出去5吨鸡蛋,5吨鸡蛋那就是3万多元钱。”
章元军是南京一家连锁超市的采购商,王庭元找他来厂子里看看,把鸡蛋的各种质量认证证书摆满一桌,可章元军默不作声,计算一番,给王庭元泼下了一盆冷水。
章元军:“一个鸡场一天生产600斤鸡蛋,他给我带了10几个鸡场,就是6000多斤,6000多斤对我们来讲,量太小太小了。”
当地市场嫌多,南京的超市又嫌少,王庭元的鸡蛋产量卡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无奈之下,他想起联合那些对养鸡不抱希望的农户。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王庭元的意料。
当初,王庭元养鸡是为了给农户做表率,农户自然瞪大了眼睛等着瞧,现在的他,卖不出鸡蛋,既没挽回农户的信心,又让自己威信扫地,还欠了30万外债。王庭元的鸡场没起色,没几个农户愿意跟着干。王庭元只得不厌其烦地跑一趟又一趟,有些偏僻的地方路不好走,他甚至要靠划着一条小船过去。
在和农户做工作时,一个始终一言不发的小个子男人,引起王庭元的注意,他叫戴荣华。戴荣华看起来低调,实际上是个“名人”,只是他的出名,实在不怎么光彩。
农户戴桂宾:“他就好玩,他这个人不爱劳动的人,不用脑子。”
王庭元:“他家里二亩地,他老婆种二亩地就可以生活了,那时间他去城里边玩,打牌,游手好闲,所以说就把家里搞穷了。”
戴荣华虽然游手好闲,王庭元却从他身上,看到拯救自己的希望。王庭元想,如果戴荣华都能跟着自己养鸡,宣传效果可就大了。王庭元一个月往戴荣华家跑了7趟,向他承诺,鸡蛋全收购,而且卖多少钱给农户多少钱,自己不赚差价。可戴荣华却把王庭元的热情浇了个透心凉。
戴荣华:“身体有病了,有病干活干不动。”
王庭元:“他是比较消极,他说我什么都不行,我什么也不能干,我什么也干不了,主要的原因还是没钱,没有经济。”
王庭元决定给戴荣华出2万元钱,帮他建鸡舍,保证把饲料和鸡苗赊给他,卖了蛋再还钱。2万块钱对戴荣华来讲不是小数目,他将信将疑,甚至耍赖,说还不起钱。
戴荣华:“家里就两三亩地,不够生活。一天赚10来块钱,我对他负担是最重的,一下子还不了。”
王庭元:“他当时说,你真的能支持我,怎么样?我这个家穷,要是还不起你怎么办?”
王庭元也不生气,他让戴荣华再多考虑考虑。可王庭元没想到,开出这么多优惠条件,没把戴荣华搞定,却差点搞出一条人命来。
一天夜里,戴荣华又要去打牌,妻子刘月芬想到王庭元好话说尽,戴荣华还是这么不争气,自己一肚子气,一头扎进了门口的小河。
妻子:“他去就去吧,两个小孩留给他,我死掉算了,不管他了。”
戴荣华:“救命了救命了,跑来好多人,拎着电瓶灯,马灯,好多人,不是一个两个人,多呢。”
记者:“好多人去找她。”
戴荣华:“好多人找她。”
记者:“最后找出来以后,当时晕过去了吗?”
戴荣华:“当时找到她以后,喝了好多水,不死不活。”
记者:“当时你觉得日子怎么办,这日子。”
戴荣华:“我当时害怕死了,没办法了,生活过不去了,想死了,情绪不好了。”
记者:“情绪不好,做过点儿什么事呢,发泄情绪。”
戴荣华:“情绪,就是搞到钱情绪就好了,搞不到钱情绪不好。”
还好妻子死里逃生,戴荣华意识到,自己确实得找能赚钱的门路了。这一次,他主动找到王庭元。王庭元帮戴荣华建了占地6亩的鸡舍,赊给他饲料和几千只鸡苗,三个多月后,鸡下蛋了,王庭元每两天来收一次鸡蛋,还没提赊债的事,先把一个月3000多元的鸡蛋钱给了戴荣华。事情一下子传开,戴荣华成了王庭元的活招牌。
戴桂宾:“我跟他一块去过的,大老板说你放心,事业是人慢慢干出来的,我技术上的话辅佐你,经济上的话支持你。做的可以,近几年弄个几万块钱。”
2002年,靠着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王庭元联合了200多家养殖户给他提供鸡蛋。他再次找到南京的超市采购商章元军,章元军带着顾虑又来了一趟。
章元军:“我是有点怀疑的,但是我车子放过来以后,看到两条船过来了,船靠岸边,两个船都是满满的鸡蛋。”
王庭元:“我们这个路道还不是那么过好,水泥路还没有通到各个养殖户的养鸡棚子这里,像这个路,都是石子路,我们来的时候不是看到了嘛,都是坑坑洼洼,用车子装容易把这个蛋搞坏,所以说就用船,船安全、方便。”
记者:“像这一艘船最多装货量能装多少?”
王庭元:“这一船,这一船装5吨。”
记者:“5吨,价值多少?”
王庭元:“价值1万多块钱,2万多。”
当年,王庭元联系农户时,划着的那条孤零零的小船,如今换成了满载鸡蛋和财富的运输船。
王庭元一年卖7000吨鸡蛋,他却一直遵守承诺,没从鸡蛋里提成一分钱,他的赚钱门道,还是卖饲料。王庭元利用优势,统一配比饲料,保证农户供应规格统一的鸡蛋。每天,配好的饲料会被轮流发到各个农户家。
王庭元:“我们统一进过来的饲料,都是经过我们验收的,合格的,就是统一送给养殖户,为了他饲养这个鸡子不发生毛病,能产出更好的蛋来。最终一个目的,就是要统一产品,统一质量。”
每斤饲料赚几分钱,200多个农户,一年8000多吨饲料,王庭元仅在饲料上,每年利润就有四十多万元。再加上自己鸡场每年卖出100多吨鸡蛋,总收入超过一百万元。就在王庭元觉得一切走上正轨时,怪事发生了,他在养鸡场里,竟然找不到养殖户了。
王庭元:“他们饲养鸡的饲养员都不在家,以后我看他也不在家,你家也不在家,以后我感到莫名其妙了,我说他们不在家,好好的养好鸡,跑到哪边去了?”
后来,王庭元才发现,养殖户出去卖鸡了。随着当地养殖规模扩大,每年淘汰的老母鸡有60万只,最后,这些鸡子成了农户的负担。
朱友华:“这是老鸡,它毛掉了,它马上产蛋率低了。”
记者:“产蛋率低多低呀?”
朱友华:“在6成多。”
记者:“平常的鸡呢?”
朱友华:“9成多。
记者:“像这种老鸡是不是就没用了?”好卖吗?”
朱友华:“之前不好卖。”
记者:“为什么?”
朱友华:“贩子有时候要,有时候不要。”
王庭元发现,在没发展规模以前,农户每年淘汰下来一二百只老鸡,自产自销不是问题,可如今,家家都有几千只淘汰鸡,那就和自己培养起来的规模有关系了。又到王庭元烦的时候,他四处走访,被江苏和安徽一些地区一种叫“腌鸡”的东西吸引了。
商贩王雪:“要做那就一下子做好多只,就是腌好了以后放外面晒,晒成干的,然后就是一般是过年的时候做,做出来老母鸡,把肚子剥开,放到太阳底下晒,放到风底下吹,吹好了以后,鸡剁下来烧,很香很香的。”
记者采访时,刚好不是吃腌鸡的季节。当地人说,过年吃腌鸡,最讲究用老母鸡来腌,加上春节消费量大,每斤老母鸡上涨两块多钱。2007年春节,王庭元收购当地48万只母鸡,卖给安徽铜陵的经销商,卖了400多万元。王庭元也从中赚到20多万元差价。
朱友华:“之前老鸡等于不值钱,现在等于赚了钱,能卖20几块钱。”
记者:“1万多只是多少钱?”
朱友华:“20多万元。”
现在,王庭元给农户打出的承诺是,只要他们养好鸡,别的事情他一律负责,甚至农户的孩子上大学,资金周转不开的,他都可以垫付学费。面对农户五花八门的问题,王庭元忍不住把“烦”字挂在嘴边,可他告诉记者,这个“烦”字,其实是别有用意。
王庭元:“这是必须要跟他们烦的,但是跟他们烦,对我带来好处,大家都得益,他们鸡养好了,我才能赚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