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致富经》2008年10月8日播出:河阴石榴遭遇假冒以后,以下为节目内容。
位于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的刘沟村,本是一个普通安静的山村,然而从2005年开始,每逢中秋节前后,到这里的人就络绎不绝。
男游客:“哈哈,送给蒋青,送你的。”
记者:“送帅哥啊。”
男游客:“送帅哥,这个送美女。”
女游客:“来了,来了。”
这是一群从郑州来的游客,专程到刘沟村采摘当地的河阴石榴。在这里,足不出户的石榴每公斤能卖到30元,比市场上的外地石榴贵了近20元。有意思的是,如此值钱的石榴,当地的种植户只愿意在村里卖,为什么他们不拿到市场上卖呢?
在郑州市西北黄河中下游分界处的邙山岭上,当地种植石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石榴生长,这里的石榴不但个子大而且味道甜,因为邙山岭附近属于原来的河阴县,所以当地人习惯将这里出产的石榴称为河阴石榴。从80年代末期开始,就有一些农户把河阴石榴拉到市场上卖。
刘根山:“第三年我就能收入一万5钱块钱,这不加任何的虚假,这是事实。”
那时候市场上的石榴品种只有河阴石榴,靠着河阴石榴在当地的名气和优良品质。刘根山家里的两亩河阴石榴很吃香。不到三年时间,他就把家里的3亩多地全种上了石榴。等他再把石榴拿到市场上卖的时候,刘根山发现市场上悄悄起了一些让他感到不安的变化,不久,刘根山就遇到了一些尴尬的事情。
刘根山:“他们要的时候非常挑剔,说你石榴不好了,品种不正了,不能吃了。”
摆摊的村民:“因为不相信 因为他们怕是外地产的石榴。”
从90年代末期开始,外地的石榴品种纷纷进入了郑州市场。河阴石榴和外地石榴在外表上并无多大区别,一般人看不出来。很多商贩为了找销路,都打着“河阴石榴”这个当地人认可的品牌,但是两者在品质上却有不少距离,以至于很多消费者都不敢轻易相信市面上的河阴石榴,市场上的石榴鱼目混珠。
记者:“你卖的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
商贩1:“ 外地的。”
记者:“外地石榴,多少钱一斤。”
商贩1:“5元。”
记者:“本地的没有吗?”
商贩1:“本地的没有卖。”
记者:“你这不是突尼斯吗?”
商贩1:“这不是。”
记者:“那箱子怎么写着是呢?”
商贩1:“照啥照。”
记者:“箱子怎么是突尼斯石榴?”
商贩1:“箱子是突尼斯石榴,这石榴不是。”
河阴石榴没有明显独特的外部特征,刘根山也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明。从那以后,刘根山的日子不好过了,卖不上价不说,销路也比以前差了很多。刘根山至今还记得,有一次出去卖石榴的经历。
刘根山:“卖不出去 兜里也没装钱,最后连饭都吃不上 最后拿出几个石榴跟人家饭店说说,换碗饭吃。”
这次用石榴换面条的经历使刘根山不得不认真考虑以后的石榴该怎么卖。他发现并不是河阴石榴不受欢迎,而是无法让消费者相信他卖的是真正的河阴石榴。怎样才能让消费者相信呢?
河阴石榴的产地邙山是当地有名的风景区,在村庄附近经常能看到不少路过的游客。刘根山和乡亲们一合计,如果把石榴地改成采摘园,吸引这批客源上门,那么他们的石榴肯定不会被人怀疑是假河阴石榴。
刘根山:“在家卖他们冒充不了,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到河阴石榴产地来了。
广武镇种植户:“你说你是河阴石榴,那我得看看,是河阴石榴不是,但他自己来园里了,看到地理位置,证明你这是真的河阴石榴。”
为了方便游客的到来,当地政府拓宽了通往石榴园的道路。从那以后,刘根山的3亩多石榴再也不拿到市场上卖,他在园子边摆一个摊,又在附近的一些主路上树立了一些广告牌。在家里卖的价钱比拿到市场上卖的时候贵了一倍多。
刘根山妻子:“最多13元,15元,再小一点的像这个就10元,再小的就是8元,这个不大的就是8元一斤,大小都能卖上钱。”
女游客1:“这里的人太淳朴了,好吃啊,我们一来都买一百多箱,一个人都买一百多箱。”
在家里卖的第一年,很多像刘根山这样的农户足不出户就销掉了家里的石榴。收入比出去卖增加了将近一倍。可是只过了两年好光景,很多农户又开始为河阴石榴的销路发愁了。
2003年,随着当地种植规模的扩大,集中上市的石榴成了种植户肩上一副重担。
村支书:“因为到市场去卖,分不清真河阴石榴和假河阴石榴 但在家里卖呢又没那么多客商 所以产生了卖果难的问题。”
高建刚:“村里有几千亩石榴了,光在村子里不行,到时肯定造成积压,因为知名度,消费群体就那么一块。”
高建刚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种植大户,他拥有100亩石榴园,能挂果的就有30多亩,近10万斤石榴,仅仅靠附近的游客上门购买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往外销吧,又面临外地石榴的激烈竞争。石榴的成熟期恰好能赶上中秋和国庆两个节日,能否让河阴石榴成为高级的礼品果呢?村里一位叫刘中甫的老人看到了这个商机,并培育出新品种石榴。
刘中甫:“这个叫软仔石榴,这个是硬仔石榴,外表差不多,软仔水比多,另外它的渣一拧就开了这种是硬仔,它吃到嘴里也有水,但是硬得很,你掐都掐不动。”
到2004年,通过嫁接,荥阳市新品种石榴的面积已经超过了2万亩,年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改良后的河阴石榴吸引了更多的人上门,成为当地人中秋节走亲访友的佳品。一些小户就地就可以把石榴卖掉,但是像高建刚这样的大户,这条路显然走不通。
高建刚:“我主要是着重往外面走石榴,包括跑市场,跑北京,跑洛阳。”
种石榴之前高建刚是做轮胎业务的,跑业务拉客户是他最拿手的事情。他把果子留在地里,人往全国各地跑,吸引客户上门采购。手里的客源多了,高建刚的石榴卖得比小户的还快。
高建刚:“找到人家以后就开始请人家吃饭。说说你的意思。说我这个石榴怎么怎么好。给人家品尝。达到自己的目的。现在我觉得石榴卖出去了。心情也特别好。”
荥阳市市政府每年都会举办石榴节吸引大客户上门,这也给了像高建刚这样的种植大户联系客户的好机会。
高建刚:“他的车也正好在那坏。我正好走到那。我就帮他推推车。认识了之后我说你来干啥。他说你们这不是有河阴石榴节吗。我说正好。通过这我也认识了一个大客商。”
荥阳客户康红旗:“他很自觉的给你推车,感觉到这人不错,这几年都在这边买。”
康红旗现在每年都会通过高建刚购买大量的石榴,不过这一次他买的并不是高建刚的石榴。
高建刚:“我的已经销完了。销完了帮着他们销一点。”
记者:“是谁的果园。”
高建刚:“建光的果园。”
高建光:“我的果园。”
记者:“你的果园为什么要通过他来卖呢?”
高建光:“他的销路比较广。”
今年通过高建刚卖出去了10万斤石榴。现在荥阳市石榴的种植面积达到了4.3万亩,年产量达到2000万公斤。河阴石榴很大一部分就是通过像像高建刚这样的大户销出去。这些大户依旧把石榴放在地头上卖,所不同的是,通过拉回来的客户,把河阴石榴卖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