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东方网2月7日消息:时下正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寻找就业方向的时候,在整个社会创业氛围渐浓的大背景下,一些勇气可嘉的大学生义无反顾地选择创业的道路。将智力要素转化为生产力,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亮点。创业,痛苦并快乐着。支撑创业的基点是什么?记者采访了一些大学生创业群体,想从他们的切身体会中找到答案。
执着一定走向成功去年7月,丁睿的公司参加洋山深水港雷达系统的技术设计。“谁也不能理解我参与这个项目为什么分文不取,但是,我感觉到这次机会将带来更大的收获。”果然,与上海航道设计研究所友情合作之后,丁睿主动出击,与当时参与投标的香港电讯盈科洽谈,一举签下了高额的VTS系统安装项目。2004年,丁睿快乐着,因为事业突飞猛进。他深有感触地说:“创业不能急功近利,要经得住考验。”
2001年从复旦计算机系毕业的丁睿的创业道路可谓一波三折。毕业前与航道所共同设计的SCADA遥控远动系统,本想作为自己创业的第一步,却因种种原因计划搁置,丁睿不得不先找份工作在上海落脚。一年之后,不安分的他还是放弃了工作,甚至沉沦在网吧打CS。回到复旦当老师的当儿,他建立了复灵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又失败了。此时的丁睿痛苦着,但没有垂头丧气,还到英国旅行一趟。英伦归来,丁睿重振旗鼓,干脆辞去复旦的职位,背水一战。洋山深水港建设给他带来了良机。谈到创业时,丁睿指出,有的大学生往往经不起考验,一有挫折就容易放弃。“其实,万事开头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事多着呢!”丁睿认为,创业成功,除了知识技术和对市场敏锐的把握等因素外,性格中的执着精神则是成功的保障。
诚恳换回市场认可
黑黝黝的兴安岭木耳,水灵灵的江西酸枣,白花花的江苏状元米,赵洋在暑假期间到过不少地方旅游,每到一处,就会注意当地的绿色食品。学外贸的赵洋具有一种天生的商业敏感,他感觉到绿色食品的广阔市场前景,把目光瞄准一些贫困地区的土特产资源,寻求既为边远地区摆脱贫困、又为自己掘得“第一桶金”的双赢局面。
2003年,赵洋从上海市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便创办上海碧连天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碧连天”的英语谐音是“brilliant”,正合绿色食品之意,又预示着公司的美好未来。为了构建完善的销售网络,赵洋看上了一家拥有20万配送实力的公司,一阵一阵地“磨”,让对方感到单枪匹马的大学生创业不易,信息反馈到公司的中层领导。一开始领导也不为所动,但是赵洋一如既往的真诚终于感动了领导的心,引见到了最高领导层。一听是大学生创业,绿色食品本身的“纯净”概念与“纯净水”品牌个性吻合,又能充分开发出企业的运力,双方一拍即合。春节前,赵洋与对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公司第一件大事落地。 销售网络织就,赵洋好开心。赵洋的快乐是因为忙,赵洋的痛苦也是因为忙。公司仅5个人,许多绿色食品的产地都在外省市,采购成了公司目前最大的难题。赵洋的下一步想借助上海协作办公室的力量联络各地驻沪办,为外地和上海的市场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一步,赵洋说,还是要自己主动上门闯荡。刚刚创办的企业,最需要得到社会和合作伙伴的信任。赵洋说,社会往往还对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缺乏信任感,“要让别人认可你,关键是自己的诚恳和信用。”
先就业后创业
2000年春节,一架从香港起飞的航班缓缓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999年从同济城规学院景观设计专业毕业后,俞昌斌加盟了美国泛亚易道(香港)设计公司,这次他被派往EDAW在上海的分公司。时逢上海正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当年8月,俞昌斌投入了20多万元全部积蓄,联合了其他股东,成立了易亚源境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最苦的事莫过于找不到项目。没有客户资源,纵有浑身本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黄页也上了,DM也做了,就等着客户打电话来了。在香港大公司做过的俞昌斌自信曾经积累的一些客户资源,也自信自己的设计创意。但是,年轻的他怎么知道客户都是冲着大公司去的,刚成立的小公司人家根本瞧不上。三个月没有一个项目,公司快揭不开锅了。好不容易在这个时候遇到一个南京的客户,却因为心切上了当,被人骗走了设计方案,没挣一分钱,还白白搭上了两三万元。正当俞昌斌心灰意冷的时候,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金华的项目让他挣了十万元。虽然第一桶金并不丰厚,但是俞昌斌恢复了信心。接踵而来的又一个世纪大道的项目得益于同济老师的帮忙,随后,俞昌斌依托同济的师长和同学的人际关系,成功地做了几个项目,公司也逐渐获得好口碑,客户范围进一步扩大。俞昌斌认为,除了新颖的创意,还要依靠服务制胜。上海“虹桥万博”的景观设计方案至今已经修改过5遍,初扩方案修改过3遍,施工图改过7遍。三年来,公司已经在业界小有名气。俞昌斌总结创业成功的经验时说:“有志创业的大学生不妨在一家大公司锻炼一段时间,学得其中的一套技术和管理模式后再创业。创业,一定要下定决心,起步就走正规企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