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全国出现50年不遇的旱情,安徽省阜阳市连续120天没有有效降水。由于整个冬季温度偏高,土壤失水严重,老百姓开始担心今年的小麦会大面积减产,可有一个人在电视上放出的一句大话,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葛浩新:今年不但不会减产,并且会超过往年产量水平。
大胆放言自己的小麦将会增产的人叫葛浩新,此言一出,不少质疑声蜂拥而来。
安徽省阜阳电视台记者韩平:我当时觉得,葛浩新这个人可能是在说大话。
葛浩新:包括群众都在想,他又在吹牛了。
葛浩新的一句话能引来众人非议,因为他今年种了1万多亩面积的小麦,是农业部2008年的十大种粮标兵,他就是当地种粮的风向标,可是旱情明摆在眼前,岂是他一句话就能增产!大家在期待中等待结果的到来。
2009年6月3号,葛浩新的小麦就要收割了,是增产还是减产这个谜底即将揭晓。这个结果对葛浩新非常重要,因为每亩增产100斤或者减产100斤,收入里外相差就是几十万元。
葛浩新曾是阜阳市农科所的一名职工,1998年,他放弃了铁饭碗的工作非要去包地种粮,这让年迈的老母亲很不理解。
葛浩新母亲 苏占英:在阜阳农科所上班有工资,年纪不小了,别种地了。
母亲的规劝并没有动摇儿子的决心,他毅然决然把工作辞了,回家承包了180亩地开始种粮,他这样做只是因童年时代对饥饿的恐怖记忆。
出生于1963年的葛浩新,在家排行老五,从他记事起,饥饿就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葛浩新:我小时候是在半饥饿状态下长大的,我妈天天教我一句话,人是一盘磨,睡着以后也不喝也不饿就哄小孩子,就是你睡吧,晚上你饿了,你睡觉吧,从7岁上学开始晚上不吃饭,一天两顿饭饭。
上了高中后,正是长身体的葛浩新更渴望能吃一顿饱饭。
葛浩新:每个礼拜军用书包,背一书包的馍,星期四就开始变质了,星期五 星期六还要吃,并且吃不饱,上第三节课第四节课,就饿得头发昏
就是这种长期饥饿状态下生长的葛浩新对粮食有一种特别的渴望,1998年,看到当地不少农民都外地打工,村里的抛荒地让他觉得心疼,更有一个朴素的道理,让葛浩新决心靠种粮食赚钱。
葛浩新:全国13亿人 总而言之要吃饭,你吃饭地不种,你怎么吃饭呢,我当时认为我们的国家会出台新政策,鼓励农民种粮食。
到了2003年,葛浩新承包抛荒的土地面积达到600亩,他春季种小麦,秋季种大豆,一年收入超过10万元。正当他对种粮前景充满无限希望时,一场不期而遇的灾难,让他经受了一次人生的磨难。
2003年6月30日,当地下起了暴雨,连着两天时间里,这场雨像关不掉的水龙头,没日没夜肆意的倾泻着,葛浩新再也坐不住了。
葛浩新:平均每天的降雨量都在50毫米以上,最多的一天下到120毫米。
葛浩新的600亩地属于低洼改造田,地处两个排灌站的中间,如果决堤,600亩地将颗粒无收。第三天倾盆大雨还没有停歇的意思,他意识到600亩庄稼被淹几乎成了定局,葛浩新开始坐立不安,但他还是心存侥幸想躲过一劫。大雨下到第四天,注定的结局终于来了。
葛浩新:水就哗上来了,把这里整个一个湖全部淹掉了,田里有两米深的水。
滔天的洪水半小时间就淹没了整片农田,当时地里的大豆已经开花了,这一淹就彻底绝收了,葛浩新看着眼前的一切整个人都瘫软在地上。
葛浩新:当时看了以后心里也说不上什么滋味,那酸那痛,脑子一片空白。
这让一同前往的薛天生有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葛浩新:怕我想不开,我们走的时候是在河堤上走的,他说我老怕你想不开,不要一头投进河里。
葛浩新朋友薛天生:他脑子好用的很,他说老薛你不要劝我,我绝对不会自杀的。
薛天生死死守在堤坝边,深怕葛浩新想不开投河自尽,可那一刻,葛浩新并没有想到死,他觉得自己已经死不起了。
葛浩新:工人给我干活干一年了,工人工资没兑现,我说我要死了,把我的亲朋好友和给我干活的人还有农民都坑苦了,我说我不能死,我死不起,我要死了阎王爷都不要。
他把所有的欠款算了一遍,足足30万元,这些都是工人的血汗钱和农民的地租,哪一头都拖欠不得,可这不是一笔小数目,要怎么能如期清还呢?此时的葛浩新选择活下来需要更大的勇气,可他知道既然选择活下来,就算肩上背的是一座大山,也要硬挺着往前走。
葛浩新:不管你亏也好赔也好赚也好,你一定要给老百姓兑现,及时兑现,要不然人孬啊,人懒啊,名声出去就永远起不来了。
然而,洪灾带来的后果还在继续延续,甚至险些搭上了外甥女的一桩婚姻。
葛浩新开始四处借钱,亲戚朋友、银行贷款,能想的办法都想了,但仍然凑不够他需要的数,这时,二姐家的女儿刚刚谈了个对象,小两口准备了6000元结婚的钱,葛浩新万般无奈之下,把这钱借走了。
葛浩新的二姐 葛浩芳:不给他撑不住人家工人要钱。
转眼两个月后,眼看就到了结婚的日子,可葛浩新迟迟还不上钱,结婚该的一切家具都没钱买。
葛浩新的二姐 葛浩芳:洗衣机、电冰箱、太阳能,这一套就要几千元,没钱买了。
新人结婚,家用电器或多或少得置办些,可如今一件像样的家具都买不起,为此小两口推迟了一年才结婚。
就这样,到了2004年春,葛浩新用尽各种办法把工人的工资和农民的地租如期支付了,可他欠下了巨额的外债。
葛浩新:还清了以后 从这以后,2003年以后就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沉重的包袱让葛浩新更渴望能尽快翻身,他想到唯一的办法就是租用更多的土地做最后一搏。2004年,葛浩新承包土地面积达到820亩,就在他摔开膀子准备大干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国家实行惠农政策,对种粮实行补贴。
葛浩新:一亩地10元钱的补贴,这是享受到第一笔资金 8200元钱,当时是820亩地,感到很高兴,怎么种粮食还钱呢。
这让葛浩新看到了阳光,他种粮的积极性更大了。
葛浩新:那一年巧了,春天的时候小麦大丰收,干活也很有劲,到收麦的时候,一连奋战了三天都没舍得回家。
2005年6月5号晚,就在工人们把小麦都归仓时,附件一家澡堂里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
那天晚上9点,澡堂伙计刘三像往常一样,准备放水打烊时,椅子上一个身影立刻引起他的注意。
澡堂工人人员刘三:上衣脱掉了,裤子都脱到这儿了,一只腿搁位子上,一只腿耷拉着。
按习惯,刘三上前招呼客人尽快离开,自己好关门回家,可是一招呼把他吓住了。
澡堂工人人员刘三:当时就是打他也不醒,我说快走,回家,放水了,一个劲叫不醒他。
打了几巴掌不见动静,掐了几下也没见反应,刘三立刻紧张起来,莫非此人出事了。
葛浩新的朋友薛天生:浴池的人看都比较吃惊,咋回事,就讲这是带病了怎么回事。
就在刘三焦急万分冲出浴室想拨打报警电话时,屋内响起了一阵打鼾声,刘三返回凑前仔细一瞧,发现自己是虚惊一场,原来对方是昏睡过去了,这个人正是葛浩新,澡堂里的一觉,直到第二天天亮了他才睁眼。
葛浩新:他就说昨天是不是心脏病犯了,我说没有啊,好好的。我说刘三你不知道,今年大丰收啊,这几天炯得很,我们农村说炯得很,就是高兴、激动,精神处于亢奋状态。
原来因为忙着抢收小麦,葛浩新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等麦子收割完入了库,葛浩新本想去洗个澡再回家,没想到这一洗把刘三给吓出一身冷汗。
这一年,因为小麦丰收了,葛浩新挣了足足20万元,他把欠款还了一大半,感觉轻松了许多。2005年,为了扩大种植面积,葛浩新想了一个策略让农民把更多的土地承包给他。
葛浩新:农民认识我的敢把地租给我,不认识我的他不敢把地租给我,我跟农民说你不要担心我不给你钱,我每年收麦之前小麦黄的时候,麦黄的时候我先给你租金,这样你就放心了,如果到时候我没有资金,资金周转不开,不能说到做到,资金兑现不到位,你到小麦黄的时候你可以去割麦。
别人承包土地一般是在麦收后兑现租金,葛浩新为了让农民信任自己就提出麦收前就支付,就是用这种方法他以滚雪球的速度迅速发展,土地面积从2006年的2000亩发展到2008年的1万亩,就在他迅速扩征土地时,2008年底,一场大旱席卷阜阳市,葛浩新的上万亩小麦面临严峻考验。
葛浩新:我的面积比较大我要受灾了,我一个人承担不起这种灾害,一亩地减产100斤,那就是60万斤。
2008年11月27日,葛浩新做出一件让周边老百姓感到吃惊的事情。
葛浩新:我的20台喷灌机进地里以后,就是白天夜里都不走,浇了40天。
村民:人讲靠天吃饭,现在灌了以后,过了一个月后一个劲干旱也是不行的。
就在不少农民还在被动等雨的时候,葛浩新已经开始第一遍抗旱,他的抗旱成本一亩地高达35元。
葛浩新:一个喷灌机大概可以浇17亩地到18亩地,我给他工资,一天一夜工人工资是300元,油料需要170元,一亩地的成本大概需要35元。
2009年2月17号,就在各地掀起抗旱保苗高潮时,葛浩新已经开始第二次喷灌。当地电视台记者采访他时,他就放言自己的小麦不仅不会减产而且还会增产,两遍抗旱的成本一亩地高达70元,1万亩面积就是70万元,这样大胆的投入,确实能给他的小麦带来增产吗?
2009年6月3号,葛浩新请来阜阳市农委的工作人员给自己的小麦侧产。半个小时后,这个结果终于出来了。
记者:刚才这个测完亩产是多少?
阜阳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 李平芳:1204斤。
记者:去年来的时候是多少亩产。
阜阳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 李平芳:去年是945斤
记者:那比去年增产了。
阜阳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 李平芳:增产了20%。
这个结果让葛浩新很激动,也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
葛浩新:小麦旱了你浇水浇及时了,利于它盘墩利于它分解,增加土壤热容量,这一系列的科技措施能够促进它增产。
安徽省阜阳颍州区副区长 张银军:他比我们其他群众1亩地至少增产100公斤。
为了抢收这上万亩面积的小麦,当天,葛浩新安排7台收割车同时作业。
葛浩新:一部机子一天可以割14个小时,一个机子可以割150亩左右。
即使这样他的上万亩小麦也要一个星期才能收割完,因为抗旱即使,葛浩新今年的小麦预计总产量超过5000吨,这将给他带来150万元的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