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3点,在首届潜江市龙虾节上,市民选出的虾王有115克,虾后有113克。当天,潜江市政府对虾王虾后进行拍卖。
拍卖师:“3万元,8号先生3万元。2号先生4万元,5.8万,9号先生5.8万元。5.8万第一次,5.8万元第二次,祝贺9号先生竞拍成功。”
经过竞拍,虾王拍出了8.6万元,虾后拍出了5.8万元的天价。作为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的潜江,2008年龙虾产业总产值超过13亿元。在潜江,有一个人在龙虾出口行业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郑玉林就是多个国家采购商追逐的那个龙虾巨头。许多采购商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就是要和他签订单。
这一次,郑玉林和瑞典的采购商亨瑞签订了一笔2000万美元的大订单。亨瑞不敢有半点马虎,因为他每年的订单量达到2千吨,在瑞典80%的龙虾都是由郑玉林来提供。
郑玉林:“今天我们跟他签订终端产品的深加工产品,对我们进欧洲超市会有一个积极的作用。”
九年的时间,郑玉林的龙虾产品遍布德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年创产值近4个亿。每到夏天,郑玉林甚至会左右整个湖北龙虾的收购走向。
郑玉林曾是一家乡镇企业的经理,当时企业受体制束缚经营不善,欠下445万元的债务。1999年的夏天,郑玉林经历了两件影响他人生的事情:一是受到朋友的邀请出了趟国,二是国企改为民营,郑玉林接手了这个企业。
郑玉林:“要承担银行的那么多贷款的债务,还有原来这个企业欠下来的职工的工资,还有一些帐款,还有几十百把号人要吃饭。”
在当时,郑玉林不仅要偿还债务,而且要养活200多个员工。选择什么样的行业赚钱非常关键。两个月后,郑玉林做出一个谁也没想到的决定,要将本地的小龙虾卖到国外。这个决定一宣布,员工们都炸开了锅。
当时,人们都称小龙虾为害虫,野生的小龙虾喜欢打洞、吃秧苗的根,农民深恶痛绝,本地人都不会吃,大家都不能想象这个东西还能赚钱。
董振义:“那龙虾没有人要,就是你抓起来的话也不敢吃,也不知道能不能吃,拿去卖的话0.2元钱一斤都没有人要。”
刘佃年:“那甚至连我们的盖子和那个稻秧,秧田都把那个损坏,所以当时把它作为一害。”
员工 杨克林:“我们当时也很担心,因为小龙虾的行情一变,他会不会亏本。但是我们郑总不考虑这个事情,他就是亏本他也要做。”
那么,郑玉林为什么义无反顾地做起了小龙虾生意,他的这个决定正是因为那次出国的经历。
1999年6月,郑玉林受朋友邀请,去丹麦比利时等国家时发现,在很多超市,人们喜欢购买速冻虾仁,用来炒菜,做沙拉,或做龙虾汤料。一个进口商朋友告诉他,除去人工开销,一斤虾仁最少的利润都在10元钱。诱人的出口前景让郑玉林坚定地做起了虾仁出口生意。
2000年6月,村民们听说郑玉林敞开收购小龙虾,大家纷纷下田捉害虫,然后大车小车地拉到厂里,那场景甚是壮观。
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收购商 陈德英:“厂里排队,每天收一整夜。他收购的数量很多,差不多湖北省一多半的收购商都往这里送货,他的收购量是最大的。”
郑玉林:“一旦到下午的时候,我们收不了的时候,那个龙虾有的老百姓就说你随便给一点,送给我都可以,所以虾那个时候的资源是太多太多了。”
湖北是千湖之省,水资源丰富,小龙虾依水而生泛滥成灾。没有人瞧上的害虫却成就了郑玉林。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郑玉林亏损的企业就有了近百万元的盈利。
然而到了2002年,一个巨大的危机朝郑玉林袭来。由于没有自营出口,郑玉林的生意一直受制于中间商,再加上国内增加了100多家虾仁出口企业,竞争激烈,虾仁的利润越来越薄。对于郑玉林来说,红火了两年的生意似乎走到了尽头。
郑玉林:“反反复复有很多动摇,有很多的观念,很多想法。失败当时也想过,做任何事情你弄得不好,不管做哪一个行业,它是有成功是有失败的。”
2002年6月,郑玉林只接到了两三个集装箱的订单,这还不及往年订单的三分之一。正当他一筹莫展时,一个新加坡客商竟主动找上了门,要跟郑玉林签订10个集装箱的订单。这笔订单,对郑玉林来说真是雪中送炭。
和以往做虾仁的订单不同,新加坡商人要求做整肢虾。郑玉林了解到,整肢虾是客户为瑞典8月份的龙虾节做的准备。每年8月份整整一个月,瑞典人要消费掉约4500吨的龙虾,由于瑞典不产龙虾,90%的小龙虾都要从国外进口。这让郑玉林在不景气的虾仁行业里,看到了另一条生路,一次订购10个集装箱,这个中间商肯定是来头不小,抓住他以后会有更多的订单。然而这一次,郑玉林虽然抓住了机会,但为此却赔进了60万元。
从拿到订单的那一天开始,郑玉林就倾尽全力来收购小龙虾,然而他连续找了10天,才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数量,这时新加坡商人陈建达着急了,开始坐镇监工。
陈建达:“如果我们得不到这个定单,达不到这个数量,这个我们对客户的信誉就下降了,信心也比较下降。”
原来这一年,湖北地区大旱,小龙虾没有水就不能繁殖,产量比往年要减少一半。尽管郑玉林耗尽人力物力,找到的虾源却是杯水车薪,此时的郑玉林为自己担心更为对方担心。
郑玉林:“他如果是在中国赔一点还好,在国外赔得更多,我要是不给他完成,他会损失一大笔钱。”
离交货的时间还剩下最后五天,然而,由于小龙虾的产量比往年少,货源紧张,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市场上的小龙虾一天一个价。
郑玉林:“当初我们预计的情况下,几乎高了0.5元到1元钱,所以每一斤高出0.5元到1元钱,这一吨就要损失一两千块钱,所以大批的定单执行价格肯定是不赚钱,肯定会亏很多。”
如果帮助陈建达完成订单,一斤虾的收购成本比以前抬高了近一元钱,10个集装箱就要损失60万元。这对于一年盈利只有100多万元的郑玉林来说,这个亏损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有人建议郑玉林赶快向陈建达提出来重新签订价格。郑玉林却担心,临时调价会失去这个客户。反复权衡以后,郑玉林决定赌上一把。
郑玉林:“既然签了合同,签了定单,也应该亏本赚钱也得做下去,为了长远着想,我根本没谈到涨价的问题。”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凑齐小龙虾,郑玉林果断做出决定,在原有的收购价格上,每一斤比其他家高出1元钱来收购。
郑玉林:“损失60万元钱吗,对朋友之间,客户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帮忙,这也是一个在生意,在平时交易和做生意上也是很正常。”
尽管郑玉林心态比较平和,但对于这次在陈建达的眼皮子底下亏了60万元,陈建达竟没有过多的表示。郑玉林本想抓住机会,难道只是一锤子买卖?
到了2003年,陈建达又出现在郑玉林的面前,他的一句话,印证了郑玉林当初的判断,陈建达来头不小,并且因为他,郑玉林会有做不完的订单。
郑玉林:“今年你能做多少,我就给你多少,当时我大概接受了50个集装箱,50个集装箱就大概有500吨,所以那一年应该说是前一年确实亏了本,今年他这样来报答我,我也感到很突然。”
原来,陈建达是新加坡一家海外投资公司的老总,中国对外出口80%的整肢虾订单都掌控在他手里,在行业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次陈建达给郑玉林的订单,正是因为干旱,陈建达在江苏没有完成,他想在郑玉林这里试试,本是无意栽柳,没想到郑玉林赔本儿完成了订单。
陈建达:“我们也很幸运,郑总在对龙虾的制作方面,他都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
2003年6月,郑玉林和陈建达从业务伙伴走向了真正的合作,他们成立了一家自营出口公司,通过陈建达,郑玉林每年要接下近千万元的订单,生产量从一两百吨突然剧增到一千多吨,生意是做大了,可郑玉林却有了新的困惑。
郑玉林:“一只虾在40克以上,虾的表面太脏的虾这个时候不能用,它的规格高,质量要求高,这个数量在市场上不是很多。”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吃虾热的兴起,人们喜欢吃大个头龙虾,而一只40克以上的大龙虾几乎是百里挑一。夜市老板成为郑玉林争夺虾源最强劲的对手。
郑玉林:“吃虾的人是越来越多,做这个油焖大虾也是这个规格的龙虾,所以应该说当时国内市场跟国外市场争货源这个矛盾很突出。”
仅仅依靠潜江市的龙虾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郑玉林,他决定另辟蹊径。郑玉林通过开挖改造鱼塘,湖泊等建立了万亩小龙虾养殖基地,他还在外省市建立龙虾收购点。由于产量和虾源品质有了充分的保障,今年,瑞典最大的采购商亨瑞就跟郑玉林签订了2000吨的订单。
亨瑞 :“郑总这个人是很好,我跟他合作很愉快,他很守信用,很守信誉,那么好像我们要50个柜,他就能达到50个柜给我们,80条柜他也能够保证我们这个数量。”
今年入夏以来,持续不断的阴雨天气,让郑玉林焦躁不安,一下雨就会影响龙虾收购。怕收不齐龙虾影响亨瑞的那笔订单,尽管路不好走,但郑玉林还是坚持去收购现场看看。
郑玉林:“完了,泥死了。”
车一时半会儿出不来,郑玉林把车撂在半路上,徒步走了半个小时才赶到收购摊点。火爆的收购场面,让郑玉林松了口气。
郑玉林:“你看,又来了一辆车。”
虽然郑玉林手中有近亿元的资金,他每天必须花出去200万,但为了更快收购龙虾,郑玉林再次抬高价格。
郑玉林:“这个虾大概有35克,这个大概是16元,这个大概有40克,这个就是17元,50克的就是19元,60克的就是22元,我们论重量,论规格收的。”
现在,郑玉林光在潜江市就有十几家收购点,他还在湖南,河南,四川等外省收购,他的龙虾产品也开始销售到美国,瑞典,德国等20多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