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谁拯救了奥运会(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513446755441.jpeg)
系列专题:《洞悉博弈论:日常生活中的博弈战术》
正是这个决定让各家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迅速升级,为了能够在30个赞助名额中抢得一席之地,各家企业主动提高赞助费,在汽车方面日本日产与美国的通用、福特展开了直接较量,通用公司明确表示在自己家门口举办的这次奥运会绝对不能再给日本汽车进一步侵占美国市场的机会,最后以900万的出价获得了赞助商名额,同时还答应免费提供500辆轿车为大会服务。在其他同类企业间竞争的也是不亦乐乎,德国的盖达电器公司以1000万美元战胜意大利的罗奇电器公司;可口可乐以1300万击败了百事可乐。在出售电视转播权、门票销售方面尤伯罗斯如法炮制,将电视转播权规定为一家所有,仅转播费奥组委便收取了2.8亿美元。 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成功闭幕后,尤伯罗斯当初要实现2个亿的盈利的目标也实现了,除去所有开支外奥组委的实际盈利达到了2.36亿美元。此后,奥运会又成 了各国举办城市的摇钱树,1988年汉城奥运会赢利4.97亿美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赢利4000万美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赢利1000万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赢利高达7.65亿澳元,所以后人将尤伯罗斯视为现代奥运会的拯救者,正是他选择的奥运会商业化道路才使得这一拥有百年历史的奥运会得以继续发展壮大。尤伯罗斯的成功便在于故意让同类企业间展开竞争,而后自己搭便车式地坐收渔翁之利。洛杉矶奥运会的赢利也应了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以前奥运会对赞助商不分大小一律接收,虽然数量多,但赞助费很低,尤伯罗斯规定同类企业仅有一个赞助名额,便直接提高了企业间的竞争程度。谁也不想失去借助奥运会宣传自己产品的机会,因此随着竞标企业赞助费急剧攀升,结果正中尤伯罗斯下怀,他希望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结果,竞价越高,收益就越大,这便是洛杉矶奥运会赢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