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洞悉博弈论:日常生活中的博弈战术》
后来,晋军大臣郗至献计说:"楚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以行动迟缓、战斗力弱的老兵为主,而郑国的军队又缺少纪律性,最重要的是两军之间争吵不断,根本没有一点临阵备战的紧张气氛,可见他们是犯了轻敌的弊病。所以,我们此时应该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定能大获全胜。"晋厉公听取了大臣郗至的建议,开始向楚军发起进攻,但在战斗开始后陷入被动的却是晋军。楚共王看到晋厉公在乱军之中死战难以逃脱,便亲率一支人马冲过来想活捉晋厉公。由于楚共王把目标只锁定在了晋厉公身上,没有防备晋军中有人突施冷箭,结果被飞来的流矢正好射中左眼。原本占据优势的楚军见楚共王身负重伤,顿时因军心涣散被打了个落花流水,惨败而归。 在战场上最忌贸然进攻,否则就易暴露自身的缺点,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反而给对手更多的反击机会。楚庄王一心只想活捉晋厉公,就好比下象棋时只想将对手一棍子打死,结果自己反倒因一招臭棋导致满盘皆输。所以,博弈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就会给对手更多的可乘之机。 在2008年4月闭幕的欧洲议会上,参加议会的多数国家一致通过了继续维持对华武器禁运的决定,这便意味着此前法国一直想向中国扩大军售的希望又落空了。这场军火贸易战中国和欧洲其实是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得到便宜,反倒是美国和俄罗斯从中坐收了渔翁之利。 自1989年开始欧盟就实施了对华武器禁运,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盟许多国家认识到这种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其中尤以法国的反响最为强烈,认为这样等于失去了军火出口的巨大商机。从中影响欧盟做出决定的是美国,因为美方以保护台湾安全为由,不愿看到中国军队被西方更为先进的军火武装起来,所以他们暗中一面向欧盟施压,一面还向台湾出售大量军火,做法可谓一箭双雕。

除了美国外,另一个坐收渔翁之利的便是俄罗斯,甚至可以说俄方是这场博弈战中最大的赢家,因为俄罗斯武器正是由于欧盟对华实施武器禁运才成功打入了中国市场,成为我国最大的军事贸易伙伴。从1992年至今中国已经从俄罗斯购得上百亿美元的武器,在2004年的统计中可知俄罗斯有一半左右的武器出口到了中国,总值达到了28亿美元,其中便包括数艘"基洛"级柴电潜艇和两艘"现代"级驱逐舰。 从表面看欧洲这次议会是欧盟与中国之间的一场博弈,不过由于欧盟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所以又变成了中、美、欧三方间的各自利益之争,而博弈的结果是欧盟、中国均以失败告终,美国大获全胜,而时刻关注着谈判结果的俄罗斯更是暗中窃喜不已,因为他不劳而获便可稳获对华出口武器的巨大利益,同时还坚定了"中俄战略合作关系",在国家利益上使中国对其产生了更多的信任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