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洞悉博弈论:日常生活中的博弈战术》
反观英特尔在这场价格大战中也没有讨得太多的便宜,在随后的2007年里英特尔承受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而2006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为49.6%,与上一年同期的61.8%也下降了不少。再者,此前英特尔的存货过多,大约相当于3个月的生产量,因此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适当减产,想到市场销售旺季时将库存的旧款处理器低价率先销售掉,这将也会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虽然在AMD与英特尔的这场价格大战中前者损失更为惨重,但英特尔付出的代价证明了两虎相争谁也很难全身而退的道理。虽然英特尔在展开价格大战时通过裁员节约了部分资金,但是为了竞争而裁员的做法也并非权宜之举,颇有点狗急跳墙的感觉。虽然同行未必都是冤家,但多数情况下还是为了利益之争会形成对峙的局面,进而便是通过各种手段打击排斥对方。 从事物的两面性分析来看,大打价格战虽然有利于企业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促进了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推陈出新,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从中得到了实惠。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价格战有时又危害到了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利于创造企业的品牌价值。以上世纪90年代的彩电大战为例,高路华彩电1997年的销量达到了120万台,被国家贸易部评为"中国十大畅销名牌",但在转年的价格大战中下滑到了90万台,到1999年只有可怜的40万台,最终导致了破产的境地。
![第35节:从斗鸡博弈到两败俱伤(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513253032993.jpeg)
二,有碍于企业发展后劲的培养。价格战其实也是企业与政府间进行的一场博弈,很多时候是钻了制度不完善的空子,所以价格大战只能算是企业走的一条短时间内的投机主义路线。因此,在牺牲利润为代价的前提下企业多相应会减少在科研开发、营销管理等领域的投入,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危害消费者的利益。价格大战也间接给了部分企业违规甚至是违法生产的机会,由于利润下降,企业必定会在节约成本上开动脑筋,比如在生产环节上采用劣势原料、将利润转嫁到售后的高服务收费上,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劣质产品充斥市场的局面,结果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