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从各个交通枢纽开往郊区的各类班车越来越多。尽管公交公司也在努力拓展自己的线路,然而选择班车出行的市民比例却在逐渐提高。有业内人士称,这种逐渐膨胀的经济现象称为“类公交”。
“类公交”的发车站点一般设在新开发区和新建小区,开设原因则五花八门:超市、建材城等大卖场,开设班车是为了招徕顾客;职工众多或地理位置偏僻的企事业单位,开设班车则是职工福利;在一些新开发的住宅社区,开设班车则是为了方便居民出行。
由于历史原因,京城核心地区公交车线路多有重叠:最集中的站点线路多达20余条。近几年北京建设速度增快,大批新楼盘涌现,当业主们喜气洋洋搬进新居后,出行便成为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旧城保护规划的实施,企事业单位纷纷外迁,为数众多的外迁职工也面临着坐车难的问题。
就公交站点距离一些新建小区过远问题,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解释是:小区没有预留用地。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石建军副教授指出:公交线路要想进入小区,需要小区预留土地进行车辆停放、转场、换班。现在的情况是:一些已建成的小区没有规划相应用地,因而要想开设经过小区的公交线路,难度确实比较大。
面对这一空档,“类公交”悄然出现:住在顺义某小区的朱先生,每天早上6:50分起床,洗漱完毕就去乘坐小区门口票价5元的班车。尽管还不到上班高峰,但40座的黄海大轿车已是满座了。7点出发, 35分钟就开到临近东直门交通枢纽的终点。
目前的“类公交”市场,从管理权归属来分,大体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是企事业单位自行购买班车车辆,日常运行、维修均由单位管理。
另一种班车,则是包给有相应资质的汽车公司,汽车公司按照单位要求配备车辆、司机,完成接送任务后,车辆开回。例如北京亦庄开发区的某机床加工企业,班车业务就是外包给了北京公交公司。司机、保养、油耗费用一次性支出,全年18万元解决,每公里平均运行成本仅为1.7元。企业负责人对公交公司的服务相当满意:“司机和车辆都会遇到‘伤病’,包给公交公司就不用头疼这问题了,人家可调度的人员和车辆太多了!而且,车辆也不占用公司场地!”
目前,北京道路上的各类班车总量难以精确统计。记者经过细致摸底,以法人经营地在北京市的企事业数量为依据,粗粗估出每天至少有1万辆次的班车在行驶。记者了解到,目前京城的“类公交”运营并不规范:各类汽车租赁公司、旅行公司,都在承揽班车租赁业务。这些公司是否都具备资质尚难查证。等而下之的还有一类“黑车”在运行。这些“黑班车”通过网络、小广告等方式张贴租赁信息,联系方式多为移动电话号码。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博士研究生范围告诉记者:社区、企事业单位及大卖场自行经营的班车,乘客与车主之间是运输合同关系;如果班车外包,同汽车公司还多一层委托合同。这些合同都可以确保乘客的权益得到保护。但如果乘坐“黑车”则难以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记者了解到,在亦庄、天通苑等一些超大型社区,各类“直达”收费班车,成为多数人出行的第一选择。乘坐者普遍反映:“快”,是选择“类公交”的根本原因。可以说,“类公交”线路以乘客需要为中心,摆脱了传统公交为城市规划服务的模式,暗合了国际大都市公交线路的设立原则。日前北京市“交委”透露,北京正在抓紧研究调整公交线网实施方案,包括为一些大型社区配备相应的公交线路。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是在“类公交”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公交所作出的市场回应。
业内专家对香港的研究显示:香港有16家公司在经营公共交通,并且每家都有盈利。交通工具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巴士、双层巴士、小巴士、有轨电车等等。一个公司的线路设置没有跟上市场需求,马上被另一家公司抓住商机,通过开设新线路或调整已有线路而扩展自己的地盘。香港各公交公司的运营原则是:只要有盈利机会,马上行动。每家公司都占有一定市场份额;而通盘来看,它们又在竞争中不断对市场进行着补充。因此,香港的公交线路设置很合理,全港居民日均每人乘坐公交工具达到两次之多。
对比香港,可见中国内地公交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有人能抓住机会,投资“类公交”,一方面能切实帮助人们解决出行难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找到成功大门。